首页

2022版高考历史 3-2-1精品系列 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高中历史3-2-1系列之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生版)【考点定位】(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三年高考】一.202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2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伴随着每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更为完善,即C项所述。2.(202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29\n【解析】: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A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即选C项。3.(2022高考文综北京卷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答案】:C央官制的内容。4.(2022高考文综安徽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5.(2022高考文综山东卷12)●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表1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29\n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可从题中材料关键句进行理解判断,如“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冗官)、“文人阶层膨胀”(重文)、“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分割军权),即可判断该朝代为宋朝。6.(2022高考文综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7.(2022高考文综四川卷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AB两项是贵族制、等级制,D项是元代以来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只有C项以考试选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8.(2022高考文综重庆卷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只有③④两项符合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9.29\n(2022高考文综广东A卷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项。10.(202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8)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社会经济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推行C.学校体系的完备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表明,唐朝时重视读书的风尚很浓厚,这是科举制推行的结果。11.(2022高考历史江苏卷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12.(2022高考历史海南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13.(2022高考历史江苏卷21)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29\n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重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1)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紧扣“汉晋”29\n,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14.(2022高考历史上海卷37)开国议政(14分)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唐末五代以来,藩镇佣兵自重,武将常篡夺皇位。唐代设置科举,人才汇聚,享国三百年。唐代参加科举考试者越来越多,求官者多,得官者少,政府遂增设员外官,候补官。AB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提高士大夫的参政意识,王朝便能稳固了。开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亟需大量富有实干经验的官员来应对政治挑战,仅通过科举制选官难以满足这个需求。唐代有人认为朝廷的显要官员必须是公卿的子弟,他们从小就有机会学得各种做官的知识,而以科举入朝的布衣之士则缺乏此类经验。(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8分)(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答案】: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1)A29\n答案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答案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防范武将专权,削夺武将的权力。其他答案。B答案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答案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积贫积弱。其他答案。(2)的军事实力。答案2: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治。•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其他答案。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解析】:29\n(1)A处:针对题中材料涉及的北宋初年的政治弊端,要从大力推行科举制对解决这些弊端的角度入手;B处:针对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数众多,官职较少的问题,联系北宋的冗官弊端进行分析。(2)基本上只有两种观点可行: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或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赞同则主要说明利,次要点明弊;反对则主要说明弊,次要说明利;不能仅仅注意利或弊的一面。这就需要贯彻辩证评价及分清主次的原理。二.202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22年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2.(2022年北京卷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答案】:C【解析】:西汉通过内、外朝制衡分化相权,A项不选;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B项不选;军机处的设立不能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项不选;仅C项表述正确。3.(2022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29\n4.(2022年福建省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答案】:D【解析】:“德礼为政教之本”,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故选D项。5.(2022年广东省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答案】:D【解析】: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6.(2022年山东省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中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7.(2022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29\n【解析】:《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故A、B、C表述错误。8.(2022年上海市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解析】:此题很简单,图中所示的三省六部制主要盛行于隋唐时期,选C。9.(2022年海南省单科历史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岭北行省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答案】:B【解析】:识记“契丹”兴起和发展的地方是中国东北地区,元朝“辽阳行省”即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10.(2022年海南省单科历史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答案】:D11.(2022年新课标卷文综40)29\n(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课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开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以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其分语言、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和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委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29\n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答案】:【解析】:(1)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归纳秦汉、曹魏、唐代等不同时期官吏选拔标准中“德”、“才”观的变化。从统治思想的演变、历史背景的变化和制度调整的目的角度思考变化的原因。(2)认真阅读归纳材料三中关于德与才的重要性、德与才的培养方式、德与才的考核方式这三方面的新认识,先述后评。评价时要联系传统人才观、联系时代变化和当时的现实需要。12.(2022年浙江省文综38—(1))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解析】: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29\n三.202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22年全国Ⅱ卷文综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答案】:D【解析】:金朝(女真族)也重视中原汉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说明它吸收了中原的文化。2.(2022年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依据郡县制的突出特点(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来判断,其余三项是表象和作用,不选。3.(2022安徽卷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4.(2022年北京卷文综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图6B.秦朝29\nC.汉朝D.唐朝【答案】:C5.(2022年福建卷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三项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了概念,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不属于监察制度的范畴。6.(2022年广东卷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7.(2022年山东卷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8.29\n(2022年浙江卷文综1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答案】:C【解析】:A项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B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排除D项。9.(2022年江苏卷历史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答案】:A10.(2022年海南卷历史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答案】:B【解析】:三省长官均为宰相,说明了宰相权力被分散了,其目的在于为了强化专制皇权。11.(2022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题第(1)、(2)小题)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材料二(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出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9\n(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答案】:【两年模拟】一.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吉林省汪清六中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B项(地方权力渐强)和C项(地方权力无变化)较易排除;D项地方权力有强弱变化但最终渐强,不符合中央集权日益强化的规律,排除D项;A项地方权力有强弱变化但最终趋弱,符合前述规律。2.(安徽省泗县2022届高三上期一次质检历史)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同姓不婚制度,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此后历朝历代也都禁止同姓婚嫁。西周确立的同姓不婚制度主要是以下哪一制度在文化上的反应A.分封制B.井田制C.奴隶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同姓不婚”是指血缘近亲不结婚,即是反映以血缘亲疏为纽带的宗法制。3.(辽宁省抚顺二中2022届高三一次月考历史)“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29\n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A.唐朝门下省B.宋朝中书门下C.元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答案】:A【解析】:从题中关键词“驳正违失”可判断它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4.(河北省定州二中2022届高三一次月考历史)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明确“提刑官”的职能是地方监察,①②③项都有监察职能;④是分管行政的副宰相,没有监察职能。5.(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AD两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B项点明了“私天下、君权中心”的本质。6.(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2022届高三摸底历史)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29\n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D【解析】:②项中“只有王族才能分封”错误(还包含功臣、先代贵族),①③④三项都能从材料中体现。7.(广东省揭阳金山两校2022届高三下期联考文综)按《大清律》,夫妇口角后,妻子上吊自杀,丈夫无罪。若丈夫因此上吊自杀,妻子要判“绞刑”。一对夫妻争吵,丈夫上吊自杀,地方官判处其妻绞刑。但后来乾隆帝指示“妇之于夫,犹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同列三纲,所关綦重。”便改判“斩立决。”从材料判断,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A.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色B.皇帝干预判决,破坏司法独立C.皇帝改判更严厉的处分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D.皇帝任意破坏法律,使法律丧失维护纲常名教的功能【答案】:C8.(黑龙江省哈六中202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答案】:B【解析】:重点理解题中关键信息“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这是肯定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积极历史作用。9.(湖北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一次质检历史)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答案】:B29\n【解析】:题中这首诗反映的明朝大臣倍感政治压力与危机,其主要原因是君主专制强化,这也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10.(湖南省醴陵一中2022届高三二次月考历史)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答案】:A【解析】:题中所述宋、明、清三朝地方设官的相似点是把地方的财政、司法权、兵权分属不同的官员或机构,即A项所述;B项错在“效率”;C项错在“各为其主”;D项错在“分割相权”(这不是中央官制)。11.(江西省临川十中202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材料三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罝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以上材料均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四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明史•刑法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官制的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2分)29\n(2)明朝的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1分)(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4分)(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2分)【答案】:【解析】:(1)从材料一的“刺史”、材料二的“通判”和“监司”、材料三的“御史台”和“锦衣卫”、材料四的“厂卫特务”,其共同官制只能是监察制度。材料二中的“文臣”、“通判”、“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各管其事、各司其职,其特点自明。(2)从材料三“锦衣卫”和材料四的“厂卫特务”的性质可以说明不同点。(3)从(2)小题的结论可知相同点;从“锦衣卫”和“厂卫特务”的权力归属和职能重点比较不同点。本题的时代特点主要强调政治特点。(4)从封建吏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社会秩序等多角度回答共同作用。二.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2022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三)《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从题中“人有十等”、“王臣(把……当作臣)公……士臣皂”等关键句判断。29\n2.(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解析】:从秦朝皇权至上、皇权独揽,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等主要政治特点判断。3.(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二诊文综)某学者指出,“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多亡命之徒,立功以取将相”,终成“布衣将相”之局,从而打破了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局面。上文中的“君”应是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B【解析】:从题中关键词“起自布衣”、“布衣将相”、“打破世袭贵族主宰”思考。4.(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22届高三综练二文综)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B.相权分立制衡C.削弱了相权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5.(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北宋【答案】:D【解析】:从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出发判断。6.(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D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即汉初的封国制与郡县制并行。7.(安徽省2022年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29\n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C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说明了豪门显贵世代为高官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8.(北京市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九月历史)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A.实行“无为而治”B.分封同姓王C.平定七国之乱D.建立中朝制度【答案】:B【解析】:重点理解题中关键句“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的含义。9.(江苏省某市2022年高三下期历史模拟)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图一29\n图四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1分)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1分)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分)(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1分)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1分)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2分)(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答案】:【一年原创】29\n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的奴隶社会分封制;A项突出实质;B项是表面现象;CD两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3.《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题中所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既突出血缘纽带,也强调等级秩序,即B项。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D.防止吏治腐败【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既不涉及皇权强化,也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ABC三项排除。5.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29\n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6.阅渎以下材料:(12)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材料四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并就此作简要评价。(1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1分)有什么意义?(2分)29\n(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答案】:(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1分)(2)制度:郡县制。(1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分)(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1分)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1分)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1分)(4)状况:疆域辽阔。(1分)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1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两点2分)(5)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1分)【解析】:地特征。【考点预测】纵观2022—202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古代政治史内容的考查较多,以中央官制(君相关系)、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突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等。在2022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对监察制度、政治制度反映的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复习与练习。【高考母题】29\n1.《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答案】:B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史实符合黄宗羲观点的是A.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B.汉朝实行编户制度C.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D.宋朝在各州设通判【答案】:D【解析】:题中黄宗羲的说法可浓缩为:多设官职、分化事权。符合这一标准的只有D项。3.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是指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从题中关键词“废嫡”、“诸侯莫朝”即可判断为①②两项;③④两项不能从题中材料体现。4.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答案】:D【解析】:题中的关键信息“赖宗庙之灵”、“五德之运”、“天人感应论”等被嬴政所利用,主要是指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即D项;ABC三项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到体现。29\n5.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3分)(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3分)(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主要影响。(3分)【答案】:29\n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3分)【解析】:2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37:58 页数:29
价格:¥3 大小:577.5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