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太平天国运动1、2、3、4辛亥革命5、6、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B.《贼情汇纂》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解析:A A项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旧纲常名教,打击封建势力,有利于近代化,符合题干要求。B项反映了太平天国滥杀无辜,C项反映了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D项反映了宗教思想。2.下图是1845年到1850年发生的反清起义次数示意图(根据罗尔纲教授的《太平天国史稿》绘制),这张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C.鸦片战争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自然经济解体解析:C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故A项不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不正确。自然灾害主要发生于中国西南地区,B项不正确。图片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的反清起义,与鸦片战争有关,但是主要原因还是清政府的腐败。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5\n解析:A 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然是指革命史观,四个选项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封建不是其主观目的,可以排除。4.“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解析:C 根据题干“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说明该事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表明该事件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王朝,综合上述,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是太平天国运动。5.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解析:D 袁世凯继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而其企图复辟君主专制,故应排除A项;辛亥革命中实行的是省制,不是联邦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应排除C项;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照美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6.(2022南通调研)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解析:B 材料中徐中约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国家并未出现和平与秩序,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建立新的制度,以维护国家稳定甚为重要。A项说法完全错误;C、D两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后社会有较大进步,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本题选B项,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7.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指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D 这里的“西化”指洋务运动,“反西化”指义和团运动,“现代化”指辛亥革命。8.(2022温州二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5\n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解析:A 材料认为辛亥革命被民众理解为“兴汉灭清”,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不相符。9.(2022韶关二模)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解析:D A项错误,中华民国在1912年1月已经建立;B项错误,袁世凯在1912年3月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加强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活动;C项的错误在于“决定”;本题选D项,材料表明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10.(2022惠州模拟)据一项调查显示,1913年江苏某地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对此比较全面的理解是(  )A.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旧传统仍有影响C.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D.文化氛围浓郁解析:C 在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中既有代表着民主共和潮流的孙中山、华盛顿,也有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孔子、孟子等,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11.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解放战争解析:B 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不可能赶跑皇帝,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没有皇帝,C、D两项错误。12.(2022湛江二模)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A.由“帝制”转入“民治”B.由“器物”转入“制度”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解析:A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即由“帝制”向“民治”转化。由“器物”转入“制度”的是戊戌变法,B项错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五四运动,C项错误。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的是新中国的诞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n材料一 中华文明在农业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高峰,没有向工业文明转型,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时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反应迟钝。当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西方文明侵略来临时,中华文明无力抵御,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线索即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的依据和结果。(2)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关键信息是一个线索即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太平天国是一种旧式的农民起义,结合太平天国的两部纲领进行分析。第(2)问,概括材料观点即可,抓住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等信息。“启示”不偏方向,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既有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又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资政新篇》,二者在经济主张上是相悖的。《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在近代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观点: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启示:国家的工业化需要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1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5\n(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它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制专制;第(3)问“最坏的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回答因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不可罗列教材的观点。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2)制度:责任内阁制。进步意义:制约专制。(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38:14 页数:5
价格:¥3 大小:81.4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