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地质灾害考点专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地质灾害(含选修)五年命题报告全国卷命题点考题统计题型命题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2022全国文综,2题,4分选择题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少,主要集中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试题难度中等。考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都有呈现。2.命题趋势: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类型,以地质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形的影响,以区域图考查灾害的分布规律、特点、成因及治理措施。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22全国文综,6题,4分选择题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22课标Ⅰ,10~11题,8分2022课标Ⅰ,36(1)题,6分2022课标Ⅱ,36题,22分选择题综合题地质灾害2022课标Ⅰ,43题,10分2022课标Ⅱ,43题,10分综合题知识体系构建 \n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真题感悟]命题角度1 岩石圈物质循环1.(2022·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审题专练】1.材料信息由材料:“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可知矿物运动过程岩层断裂、①岩浆喷发到达地表。2.图像信息\n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山地的形成及地形剖面图。火山是由于岩浆喷发而形成,一般构造上呈锥形形态,也就是火山锥,但图中的火山坡度偏大,A项正确。答案 (1)C (2)A命题角度2 岩石形成过程2.(2022·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 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答案 (1)D (2)D命题角度3 岩石板块分布3.(2022·大纲文综,6)\n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 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答案 C[命题探源]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技巧点拨】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n(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避开重置陷阱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2.板块构造理论内 容理论要点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图示解释与运用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板块相撞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特别提醒】注意板块中一些特殊的位置,如板块交界处、板块穿过的一些重要的岛、半岛或海、所属位置与板块名称不符合的地方等。[对点演练]题组一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1.(2022·江苏地理,5)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n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解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C项正确。答案 C题组二 地壳物质循环2.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2)题。(1)图中岩石可能具有孔隙构造的是(  )A.①B.②C.③D.④(2)Q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对应于下图(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nA.1B.2C.3D.4解析 第(1)题,岩浆岩中的喷出岩,会出现孔隙构造。第(2)题,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根据各类岩石都可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确定b为岩浆岩,则c为沉积岩。根据各类岩石的相互联系,可判断出1代表变质作用,2代表各种外力作用,3代表冷却凝固,4代表重熔再生。Q处的地貌为外力侵蚀作用所致。答案 (1)C (2)B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 地质构造与地貌1.(2022·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大理岩B.花岗岩 流纹岩\nC.大理岩 石灰岩D.安山岩 玄武岩【审题专练】1.材料信息由材料:“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说明具有层理构造,此地为沉积岩,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岩层的新老。2.图像信息解析 第(1)题,材料中说明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根据地貌特征知,甲处为山、乙处成谷。甲处为向斜可排除A项,乙处为背斜可排除D项,甲处为山可排除B项,答案为C。第(2)题,丙处山峰为飞来峰,比周围岩层较晚,没有侵入或切断的痕迹,存在层理结构,是由表层沉积形成的,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答案为A。答案 (1)C (2)A命题角度2 地质构造的判断2.(2022·福建文综,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n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解析 由于从a河谷向b、c河谷岩层由老到新,所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C、D项错误;X处发育了河流,该区域属于山谷,所以A正确。答案 A[命题探源]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地质构造褶 皱断 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内力作用)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内力作用)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外力作用)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图示【特别提醒】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n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特别提醒】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程序[对点演练]题组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2022·南京模拟)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米至2000米,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1)~(2)题。(1)对图中所呈现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n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知,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岩层发生水平运动后,两侧岩层上升,中部岩层相对下降形成的,即岩层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A图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答案 (1)A (2)A题组四 地质构造判读及应用4.(2022·辽宁五校协作体考试)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第(2)题,甲地为背斜,其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沉积岩,其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所以结合整体岩层分布可知,该地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第(3)题,根据所学地质构造知识可知,背斜顶部受张力的影响,所以在背斜地区修建地下隧道,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这样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背斜还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而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n答案 (1)背斜 向斜(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外力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地面隆起或凹陷,接受外力侵蚀,后来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3)甲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乙 甲 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 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1.(2022·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22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审题专练】图像信息\n解析 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 (1)D (2)B命题角度2 地貌形成外力作用(2022·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2题。2.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解析 甲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缓,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C项正确。答案 C命题角度3 河床形态影响因素分析3.(2022·广东文综,6)\n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床的形态受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降水量等因素影响,通航里程对河床形态的影响不大,因此选B。答案 B[命题探源]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作用因素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n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①风向的判定②河流流向的判定【易错辨析】(1)洪积扇和冲积扇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洪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冲积扇是山地河流在出山进入平原后,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一个从出山口向外展开的扇形堆积体。(2)三角洲与冲积-洪积扇三角洲冲积-洪积扇形成部位河口出山口\n沉积物粒径更小,比重更小粒径更大,比重更大河网密度相对大相对小形态三角形扇形(1)利用地质作用原理和规律突破地理思维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分析思路如下:(2)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地貌类型原因分析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背斜山、向斜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隆起形成背斜山,弯曲凹陷形成向斜谷断块山、裂谷岩层受过强挤压或拉张,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降形成裂谷火山岩浆沿火山通道向上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河谷、沟谷河流在流动中对地面侵蚀而形成的冲积扇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由于地形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变慢,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蘑菇等风力侵蚀地貌由于近地面风力大,风携带大量沙石对近地面岩石产生摩擦作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沙丘风力携带大量沙质物,在风速降低时,携带的沙质物沉降在地面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n[对点演练]题组五 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5.(2022·课标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规模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n(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考点四 地质灾害(选修5)[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 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差异自然原因1.(2022·新课标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22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审题专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信息1福建省①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多雨;7月伏旱、降水少信息2低山丘陵山区②地质灾害多发信息3示意图中各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地质灾害③冬季少、④夏季多,各月均有5~8月相对集中⑤6月发生次数最多;7月少于6、8月\n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命题角度2 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原因分析2.(2022·新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22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22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10分)解析 地处断裂地带,岩石破碎,这里山高谷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此次地震造成岩体松动,降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命题探源]1.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 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地震内力地球内能以地震波\n作用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松软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泥石流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沉积物和沟谷坡度2.地震构造示意图(1)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2)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3)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4)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5)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3.滑坡的发生机制\n4.泥石流的发生机制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6.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n(2)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增强防灾意识。(3)加强防灾演练。(4)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区采取植树造林,加固工程等措施。[对点演练]题组六 地质灾害关联性分析6.[2022·天津文综,13(3),8分]读图,回答问题。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22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甲8月6日16:306.5级12km高山峡谷稀疏大乙10月17日21:496.6级5km丘陵为主茂密小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解析 本题以图表信息为载体,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作答时,首先考虑地震可引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从甲地的地形和由图表中提取的时间、震源深度、植被状况以及人员财产损失信息去分析。答案 滑坡(崩塌、泥石流)。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n若答崩塌,则AB必答。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专题提升练(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部的高原丘陵地区,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成。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3题。1.形成青海软玉的大理岩,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与青海软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岩浆活动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熔融作用3.最初的青海软玉是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的巨石中被发现的,它出现在该处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搬运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 第1题,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岩石。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青海软玉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代而成,说明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第3题,青海软玉产于高原丘陵地区,却在河流中上游被发现,可能是由于山洪暴发,被河水搬运至此。答案 1.D 2.A 3.B(2022·江西新余模拟)读下列三幅图,完成4~6题。\n4.三幅图表示了________的形成过程(  )A.海岸地貌B.褶皱构造C.黄土高原D.喀斯特地貌5.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三幅图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A.Ⅱ,Ⅲ,ⅠB.Ⅰ,Ⅱ,ⅢC.Ⅲ,Ⅱ,ⅠD.Ⅲ,Ⅰ,Ⅱ6.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类型主要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海蚀作用D.搬运作用解析 第4题,图中天坑、天生桥等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应选D。第5题,喀斯特地貌是地表和地下的可溶性岩石不断受外力作用形成的,由地表的风化侵蚀的程度可以判断其顺序为Ⅱ、Ⅲ、Ⅰ。第6题,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答案 4.D 5.A 6.B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回答7~8题。7.图中甲处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8.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是(  )\n解析 第7题,由等高线“凸低为山脊”的规律可知,甲处为山脊;由岩层分布可知,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向斜,故选B。第8题,a点海拔为150~200m,b点海拔为0~50m,且依据等高线“凸高为山谷,凸低为山脊”的规律,确定沿ab剖面线地势起伏如A图所示,故选A。答案 7.B 8.A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读尼日尔河流域及其三角洲示意图,完成9~11题。9.尼日尔河下游三角洲的面积远远大于刚果河三角洲,主要原因是(  )A.流程长B.流量大C.汛期短D.携带泥沙多10.图示三角洲地区(  )A.航运价值极小B.航运价值极佳C.土壤极其贫瘠D.地势起伏较大11.尼日尔河流经甲地时,形成了巨大的内陆三角洲,说明河流在甲地(  )A.汇入了另一条河流B.汇入了湖泊C.汇入了沙漠D.汇入了盆地解析 第9题,三角洲主要是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所形成的,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携带泥沙少,故形成的三角洲面积小;三角洲面积的大小与流程、流量、汛期关系不大。第10题,三角洲地区因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成为航运的主要障碍;三角洲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第11题,由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在汇入海洋、河流或湖泊时可形成三角洲,甲地地处内陆,有一大面积水域,应为湖泊。答案 9.D 10.A 11.B二、综合题(共56分)\n12.(22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地貌的成因。(6分)(2)乙地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4分)(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6分)解析 第(1)题,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第(2)题,乙地位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第(3)题,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第(4)题,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回答。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等。13.(24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8分)\n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宁夏平原是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堑构造基础,由于黄河堆积作用而成。第(2)题,AB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河谷地带比两侧低,导致等高线向上游弯曲;CD地处下游河段,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河谷附近比两侧高,等高线向下游弯曲。第(3)题,结合河流沉积规律进行说明。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1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向莆铁路穿越武夷山区,全线隧道众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向莆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并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4分)(2)针对上述地质灾害,铁路修建过程中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哪些?(6分)解析 第(1)题,图中铁路穿越山区,地势起伏大,加上降水多且集中,因此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第(2)题,可从植树造林、岩土体加固改造、建设疏排水工程、护坡等方面回答。答案 (1)滑坡、泥石流。铁路沿线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进行岩土体改造,加固稳定变形山体;开展疏排水工程建设;建立护坡、挡墙、隔栅坝等工程。(答出3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1:57 页数:27
价格:¥3 大小:3.6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