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备(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1.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2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如果时光回到16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烟毒肆虐的情况,中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是A.弛禁B.重治吸食C.多管齐下,虎门销烟D.鸦片输入合理化2.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A.B.C.D.3.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 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小强(贪婪而傲慢):还没咽下去,饿得厉害! A.荷兰割占台湾赤嵌楼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4.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5.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12/12\n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6.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7.在电视剧《走西口》中,剧中人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说成“民主、民权、民生”,还给了新的解释:“什么是‘民主’?就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说法错误的是()A民主B.民权C.民生D.民族8.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10.“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12/12\n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整风运动11.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3.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14.右图是《人物风俗制度丛谈》,其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wA.明崇祯三年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D.1937年7月15.歌曲凝聚着历史。下列能够让我们重温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侵略、洗雪近代以来民族耻辱的历史歌曲有 ①《国际歌》②《义勇军进行曲》③《黄河大合唱》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12/12\n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特殊使命》,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将领边国烈命令下属赶快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边国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17.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A.《血战台儿庄》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18.右图是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其中讲到:“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与之相关的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A.“和平来到的时候”是指国共北平和谈B.美国曾积极调解国共矛盾以避免内战C.美国实际执行了第二种“可能的选择”D.美国已决定从中国“一干二净地撤退”19.右图是《挺进大别山》海报。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12/12\nD.进行平津战役20.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全在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二、非选择题21.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1)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如何解决的?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2)指出此处“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指出该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3)从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指出此时国民政府的政治举措。材料四: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4)指出出现该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材料五: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5)请以时间先后为序重新排列并简要说明理由。22.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12/12\n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请回答下列问题:(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23.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些目标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12/12\n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两党革命纲领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3)2022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了祖国大陆。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发展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4.南京,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许多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材料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阅读下面三幅图: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上图中在南京发布的是,它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图二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年的时代最强音,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呐喊。这个共同的理想是什么?(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请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材料二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材料三:阅读下图12/12\n(4)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重要意义?材料四(电影《南京南京》海报)(5)影片《南京南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的时间是?12/12\n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掠走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局面,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党和总销毁。故C项正确。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读图能力。《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B项为干扰项。C项是《中俄瑷珲条约》中规定的俄国割占的地区。而D项是《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但辽东半岛因为“三国干涉还辽”而最终没有割成,最后得以实现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3.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由此可知,C项是正确的。4.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皇上服了外”“杀洋人”,体现了义和团“灭洋”的口号。5.答案:B解析:选项A没有涉及政治改革,B、C、D项都涉及了,但B提出于1859年,比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早,故B项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而韦石之变只不过是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只是一个偶然因素。即便是没有韦石之变,太平天国运动也会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失败。故正确答案为A。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8.答案:A解析:“三民五权”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概括性表述,所以答案应该是A。9.答案:C解析:在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12/12\n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10.答案:C。解析:题目中明确指出是学生运动,而且运动时间短,成果大,故很容易选出答案。11.答案:C。解析:材料首句“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即点明了农民的地位,余下的材料则是对此的说明。12.答案:B。解析:“民众”主要是指“农工”,而“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应该就是指“联俄”,故应该选B13.答案:B解析:有课本知识可知,此图片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及史料中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透露的“卢沟桥”、“宛平县”、“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等信息,不难判断出文中描述的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所以答案为D.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挑衅是在东北,与材料所述信息不符,A.C.为干扰项。15.答案:B解析:《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都是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激励国人抗击侵略的历史歌曲。《国际歌》诞生在187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歌》诞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192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1945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1945——1949年。爱国统一战线是在建国后。17.答案:D解析:本题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这种习题的主要解法是找出题干中的条件限定语和中心语。在“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这一要求中“抗战”是中心语,“八路军”和“正面战场”是条件限定语,与选择项比较就能得出答案。1937年,八路军115师奉命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12/12\n18.答案:B19.答案:A解析:综合“1947年”“大别山”等材料信息,可知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20.答案:B21.(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资产阶级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2)指新三民主义(具体内容略);反映的历史现象:国共两党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期间蓬勃发展。(3)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政府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奉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发动一系列反共事件。(4)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没有,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内战。(5)①突出斗争和动荡,可能是文革期间;②有公共食堂和公社,可能是十年全面建设时期;③突出经济建设,可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可能是指新中国的建立。所以其顺序是:④②①③。22.(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答任1点即可)23.(1)共产党: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的新三民主义。共同点:反帝反封建(2)第一次: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全民族抗战),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有利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两党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汪辜会谈达成了“九二共识”);主要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24.(1)《资政新篇》洪仁玕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坚定的信念、革命英雄主义等12/12\n。(4)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5)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2/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3:0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707.2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