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阶段性测试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阶段性测试题10新人教版选修1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1.(15分)(202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8分)[答案] (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4分)(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3分)(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分)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4分)[解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商鞅变法。(1)问应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出发点:调节“两个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平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并加以总结。材料二商鞅指出“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列举历代变法而王、守旧则亡的史实;“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阐述法家的变法理论。(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即变法体现的阶级属性。第二小问考查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2.(15分)(2022·邯郸摸底)公元954年至公元959年,后周世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显德元年)己未,(世宗命令赵匡胤)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戊戌,诏宰臣李榖监筑河堤-5-\n。役丁夫六万,三十日而罢。(显德二年)正月乙未颁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是岁,诸道供到帐籍,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编入)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诏禁天下铜器,始设立监铸钱。除朝廷法物、军器、官物及镜,并寺观内钟磬、钹、相轮、火珠、铃铎外,其馀铜器,一切禁断。(显德五年)乙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定罪)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显德六年)二月庚辰,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河。……又疏导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摘编自薛居正《旧五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历史影响。(6分)[答案] (1)鼓励垦荒;裁汰僧尼;统一铸钱;整顿军队;严肃吏治;兴修水利,疏浚河道。(9分)(2)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北宋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6分)[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周世宗改革的措施。联系材料“……正月乙未颁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编入)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诏禁天下铜器,始设立监铸钱。……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又疏导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归纳总结。第(2)问,要结合第(1)问的内容,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3.(15分)(2022·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摘自《文献通考》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自《朱子语类》(1)依据材料,概述两则材料对宋初改革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8分)(2)有人说,这一时期通过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你是如何理解的。全面评价该格局带来的影响。(7分)[答案] (1)材料一认为宋初的改革使社会安定,战祸平息;材料二认为它造成地方兵弱财困,终于导致“靖康之役”溃败,北宋灭亡。因素:评价者的立场不同、史学素养不同、占有的史料不同等。(8分)(2)“政治新格局”是指确立了“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评价: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也导致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7分)-5-\n[解析] (1)“不同评价”,从材料一中“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可分析出是对宋初的改革的肯定,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材料二中“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分析出是对宋初改革的否定,改革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因素”从评价者的立场、史学素养、所使用的史料等方面去分析。(2)“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是指改革带来的新局面,即“强干弱枝”,“影响”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2022·赤峰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太后摄政(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与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募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限最长达十年。“贫民”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验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她还亲自“观稼”,遣使劝农,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萧太后的改革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 (1)改奴为民,收取封建地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遣使劝农。(9分,答出三点即可)(2)调动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辽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奴为民,采用封建式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辽国封建化;为辽国在与宋的战争中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辽国国力日益增强。(6分)[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1)“措施”直接从材料中“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采用移民、招募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遣使劝农”进行分析归纳。(2)“影响”主要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宋辽战争中所起来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n5.(2022·广西四市联考)以下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要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领域马丁·路德卡尔文个人与社会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经济方面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政治方面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1)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是一个宗教“煽动家……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6分)(2)对比马丁·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9分)[答案] (1)公布《九十五条论纲》,批评教皇出售赎罪券的错误行为;(2分)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政教分离等;(2分)否定了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2分)(2)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9分,每点3分)[解析] 解答本题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第(1)问,表格信息: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倾向于田园牧歌生活;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领域,世俗领域不得干涉信仰领域。他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批判天主教会的腐败,揭开宗教改革序幕,否定了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和权威。所以说,它是一个“……摧毁者”。第(2)问,依据材料概括加尔文改革中体现的“资本主义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6.(15分)(2022·淮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一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即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5-\n《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3分)(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2分)[答案] (1)观点: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3分)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3分)(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2分)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2分)(3)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任答三点,3分)(4)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2分)[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中的教育主张及目的。(1)观点:根据材料一中的“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可知其主要观点是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根据材料所述的时间和出处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可以推知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2)教法:根据材料二中的“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可知是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根据材料二中的“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等信息可知其目的是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3)措施: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其教育措施很多,比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等等。(4)追求: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综合上述三个材料可以看出,这几个材料中隐含着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大力兴办教育,让教育为富国强国服务,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也就是说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是其共同的追求。-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6:17 页数:5
价格:¥3 大小:46.6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