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维设计】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限时训练(十二)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2年3月,丰台区黄土岗村的殷维臣组建了北京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取得土豆平均亩产4300斤的成绩(当时这一带年景好时土豆亩产最多2000斤)。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由于(  )A.贫苦农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力C.分户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集体经营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2.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是因为(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3.(2022·济南质检)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  )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4.(2022·咸阳模拟)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所保留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5.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  )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符C.改善了中美关系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6.(2022·北京东城区模拟)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6-\n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7.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8.(2022·濮阳二模)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C.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9.(2022·肇庆二模)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有企业改革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C.“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11.(2022·潍坊模拟)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2.2022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成为新阶段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以下关于上海开放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即以上海为中心C.上海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上海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相同的贸易规则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22·天津河北区质检)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n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中国经济周刊》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发展工业化早期曾经认为:“既要工业化,就会要提取农业剩余,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之所以“赶”农民出城,并不是为了保护城市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证工业化。这就是社会平等与高速度的工业化建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凤凰视频《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实录“户口”》材料三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2022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华网《十八大报告传递行政、户籍制度等改革新指向》材料四 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存在着,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非中国所特有。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五四宪法”相比在户籍管理上的变化之处。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2分)(2)材料三反映出中共十八大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怎样的“新指向”?(2分)(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14.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6-\n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6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8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6分)答案-6-\n1.选D 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52年”“组建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合作社与此后1953年到1956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贫苦农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与土地改革有关,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尚未达到农业机械化水平,故B项错误;“分户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与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故C项错误;“集体经营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符合题意和史实,故D项正确。2.选C 重工业基础雄厚与当时中国国情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9月,故B项错误;由于实行“一五”计划,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取得如此成绩,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主要是注重农轻重协调经济发展方针,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3.选A 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起来,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会相应减少,到了1957、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扩大了公有化的规模,网点相应递减,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1956年就结束了,能够说明1952年至1957年数据变化的原因,但并不能说明1957年到196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才开始,与表格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60年以后国家对国民经济开始进行调整,“左”倾错误一度得到纠正,故D项错误。4.选C 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没有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调整工业比例,没有体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故B项错误;中共八字方针实行整顿调整后,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改善,故C项正确;纠正党内“左”倾错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项错误。5.选B 联系相关史实,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援助并未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经济社会还比较落后,大量对外援助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故B项正确;此时对外援助与中美关系改善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对外援助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第三世界国家,故不能简单地说援助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错误。6.选D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广告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应运而生,故①②正确;1984年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③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7.选C 中国高层出访不能说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召开,从时间以及出访主要国家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故D项错误。8.选C 题干没有提及所有制问题,故A项错误;“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订购”并不能说明全面否定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故B项错误;允许市场收购,说明承认农村商品经济的存在,故C项正确;题干只能看到同时出现合同收购和市场收购,并看不出以谁为主,故D项错误。9.选D 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仍属于计划经济,不符合题干意思,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实行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中会议中共“十四大”以及材料中“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故D项正确。10.选B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还是私有,故A项错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故D项错误。11.选A 从“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可以看出两代领导人都意识到融入世界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在邓小平的话中并未强调对意识形态的淡化,不属于两人的共同认识,故B项错误;毛泽东所说的话在建国之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说法不符合其所处时代,故C项错误;两人侧重的是中国应融入世界,与世界形势和平与否没有关联,故D项错误。-6-\n12.选D 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的约束性规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须结合1953~1957年国家经济建设与农民谋生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从经济建设与户籍结构等方面分析归纳。第(2)问,直接从材料三中提取“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四及现实国情,可从实现公正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与国际惯例接轨、满足农民工进城需要等角度分析。答案:(1)变化:居民由自由迁徙到受到严格限制;特别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原因: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带来严重压力;农业支援工业、农村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影响: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并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对迅速恢复战后经济、稳定城市秩序以及计划经济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指向: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借鉴国外民事管理制度;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14.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从组织、生产以及分配等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左”倾思想对生产力发展影响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一,从材料二中“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围绕改革与生产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政策: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2)进展: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足:只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3)意图: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7:39 页数:6
价格:¥3 大小:47.5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