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维设计】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22·天津调研)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2.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3~4题。3.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7\n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2·江西百校联考)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5~6题。5.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是制约条件是(  )A.劳动力缺乏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6.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7~8题。7.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适宜修建梯田B.b处适宜种植喜阳植物C.c处可以发展水产养殖D.b处适宜修建梯田8.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C.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整修梯田D.大力发展畜牧业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9~10题。7\n9.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10.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2022·济南模拟)结合材料,回答11~12题。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1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7\n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二、综合题13.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3)根据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地区≥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甲省10.9224.983.681.37全国19.9746.4396.07112.897\n14.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22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60.3亿斤,比2022年增产16.1亿斤,实现“九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材料2: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7\n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1.C 2.B 第1题,由题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明显偏北,说明该地气温高,结合地形可知位于大兴安岭背风坡,夏冬季风影响较小。第2题,该地区发展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3.选B 云贵高原不以畜牧业为主,华北为暖温带,不适合甜菜生长。4.选D A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云南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5.C 6.B 第5题,依据材料中“黑河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与纬度高低有关,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有关,故原来制约黑河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6题,现在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气温升高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有关,而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等强调水稻品种的优良,故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7.A 8.A 该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背景及农业发展方向。第7题,根据经纬网可确定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形是山地;a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适宜修建梯田;b处于阴坡,坡度陡,适宜种植喜阴植物,不适宜建梯田;c处为鞍部,没有大面积水面,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第8题,根据当地的地形可知,其垂直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9.B 10.D 第9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第10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11.B 12.D 第1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1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13.解析:7\n第(1)题,气候特征主要从光、热、水分析。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依图看,该地纬度较低,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以年均温较高;从经纬度看,该地地处我国西南部,属季风气候,夏季主要受来自印度洋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据图知,该地东部为云贵高原,海拔高则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导致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多样,导致中药材种类繁多。第(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工业历史和经验、土地价格、国家政策等因素。据题意分析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首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决定的药材这种原材料种类多且丰富;由于当地草药较多,所以有许多传统药方且制药历史悠久;该地为我国西南地区,靠近东南亚,市场广大且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有国家政策支持。第(3)题,据表中信息分析,甲省与全国比较的几项经济指标都偏低,所以该省要促进中药生产的措施就应针对这几项指标提出。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2)①原材料丰富;②土地、劳动力成本低;③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④靠近国际国内市场;⑤优惠的政策。(3)①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草药播种面积;④大力发展中草药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14.解析:第(1)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7:49 页数:7
价格:¥3 大小:382.0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