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五单元 第一讲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五单元 第一讲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二部分第五单元第一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表示某国四个年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题。1.图示国家可能是( )A.中国 B.印度C.英国D.尼日利亚2.若按图中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未来十年该国最可能出现的是( )A.国防兵员不足B.劳动力严重短缺C.人口老龄化加剧D.人口数量锐减下表是中国部分省、直辖市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据表回答3~4题。排名地区时间1上海20222天津20223北京20224辽宁20225江苏20226吉林20237浙江20238黑龙江20239湖北202410广东202411山东202512陕西202513福建2025 7\n排名地区时间14四川202515山西202616重庆202617湖南202618河北202719河南202720青海202721海南202722江西202723安徽202824甘肃202825云南202826贵州2029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越发达,“人口零增长”实现得越早B.“人口零增长”实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C.“人口零增长”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人口零增长”实现的快慢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4.对于我国“人口零增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适当调整生育政策C.完善社会养老等保障措施D.建立完善的儿童养育和教育服务体系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第5~6题。年份总人口(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906705.686.7921.243.6620007438.078.7641.493.2320227966.249.9445.863.135.据表可以推论:1990~2022年,该省(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7\n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6.导致上题中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人均GDP快速增长D.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读图,完成第7~8题。7.若我国人口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2022~2022年B.2022~2022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8.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A.2022年B.2028年C.2035年D.2040年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完成9~11题。7\n9.“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B.美国C.埃及D.印度10.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B.荷兰C.孟加拉国.加拿大11.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1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D.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7\n(1)2022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 %。(3分)(2)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3分)(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22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 年到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4分)(4)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各自图中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2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1:2022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材料2:甲图为1950~2022年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统计图。乙图为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及以下与65岁及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含预测)。(1)根据甲图信息,联系我国国情,简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6分)7\n(2)据乙图可推知,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是在 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8分)(3)世界人口在剧增的同时也在老龄化。试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4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死亡率变化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目前人口增长处于较缓慢的阶段,可能表示中国。第2题,若按图中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未来十年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则人口老龄化加剧;由于该国人口仍有一定的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还不会出现兵员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此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人口的数量就不会减少。答案:1.A 2.C3、4.解析:第3题,由表中信息可知,“人口零增长”实现的快慢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但并不是经济越发达,“人口零增长”就实现得越早;“人口零增长”实现后,人口数量可能下降,也可能由于人口迁移而增加;“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第4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地矛盾比较严重,目前还不适合大规模地放开生育政策。答案:3.D 4.A5、6.解析:1990~2022年,该省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社会负担明显加重。答案:5.B 6.D7、8析:第7题,读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25岁以下的人口中,5~10岁的人口占比重最大,15~20年以后就成为育龄人口,因此B项正确。第8题,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我国人口总数达最高峰。答案:7.B 8.B9、10、11题,比较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便可得出结论。第10题,人口算术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之比可得出耕地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例。第11题,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印度,可知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答案:9.C 10.C 11.B12.7\n解析:“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并形成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重视的是子女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对于子女自我发展往往以“大逆不道”扼杀;基督教虽然没有性别偏好,但发达国家并不是都没有性别偏好;发展中国家也并非都渴望生育男孩。答案:A二、综合题(共40分)13.解析:第(1)题,读人口普查金字塔图,提取数据分析。第(2)题,人口老龄化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7%。第(3)题,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他们出生的时间为1986~1990年。第(4)题,读数据,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可回答。答案:(1)1(2)2022(3)1986 1990(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14.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可作答。第(2)题,老年人口数量超过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时间可从图中获得。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及经济、科技、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这将带来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社会负担加重,福利开支加大等负面影响。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两大特征:自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自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答案:(1)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2)2030 原因: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较低的生育率;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寿命大大延长。负面影响: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社会负担加重,福利开支加大等。(3)自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或速度)明显加快。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四单元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二讲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6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一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6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一讲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选修5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六单元 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五单元 第二讲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 第一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一讲 区域与地理信息技术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三维设计】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8:58
页数:7
价格:¥3
大小:258.0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