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优化指导】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5-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山东省枣庄市三校2022届高三期中,10)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doyou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22届高三12月质检,10)下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8\n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C.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D.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解析: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据此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与中华民国平等观念不符。答案:D4.(湖北省天门中学2022届高三期中,6)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已由通商口岸进人内地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和地点及反映的内容——西餐,经分析可以判断正确选项为C。答案:C6.(2022年江苏卷)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8\n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回答本题前要理解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习俗方面的法令,在此基础上可判断答案为D项,排除A项中“沿用”、B项中“不知”和C项中的“有意”。答案:D7.(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35)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  )解析:A为北京传统的四合院;B为西式教堂建筑;C为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D为现代高层建筑。答案:C9.(江苏省宿豫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8\nA.①④B.②C.②④D.②③④解析:解答此题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时间限定为“清末民初”,二是受西方影响。①既不是清末民初,也没有西方影响;③没有西方影响。答案:C10.(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校2022届高三期中,18)《申报》曾刑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剪辫易服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习俗,同时在当时也有反清反封建的含义。故选B项。答案:B11.(济宁市2022届高三质检,22)观察下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8\n解析: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从图片可以看到“革命友谊”四个字,明显带有政治色彩,手中拿着红宝书,也说明我国当时社会生活具有政治色彩。答案:D12.(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期中,18)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解析:D项不符合事实。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其他选项符合题意和事实。答案:D二、非选择题13.(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三5月质检,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材料二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材料三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8\n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材料四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初至民国初年“易服”的认识。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4)影响: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8\n(5)认识:“易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服饰从等级、尊卑走向大众化,具有进步性;“易服”与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易服”;民族交往、中外交流是“易服”的重要因素之一;“易服”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14.(濮阳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 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55岁以下的已婚男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材料二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威、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第(1)问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直接归纳出变化趋势。第(2)问的具体变化从材料可以直接找出,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毛主席”等关键词即可。第(3)问主要从政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角度解答,可结合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解答。答案:(1)1977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比1976年前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略有波动;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关注度持续下降;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8\n(2)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等;茶聚取代了婚宴;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鞠躬行礼。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播;社会对消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对毛主席的崇拜。(3)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教育风气的形成;(答出2点即可)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答出2点即可)。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01:26 页数:8
价格:¥3 大小:2.11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