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化方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第18讲知能闯关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优化方案】202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18讲知能闯关创新演练新人教版1.(2022·襄阳调研)《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解析:选D。考查对近代风俗变化的理解。材料反映的就是放足,而联系课本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2.(2022·台州高三调研)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件:“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点: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反映的内容:西餐。分析可得: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A、D两项题干没有反映,B项不符合史实。3.(2022·汕头模拟)结婚证书不仅是男女结合组成家庭的证明,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变迁。下列是20世纪不同时期结婚证书上的内容,其中出现在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是(  )A.“再嫁与否绝对尊重其自由,婚嫁须得父母双方同意与赞助”B.“计划生育,勤俭持家”C.“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D.“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之建设而共同奋斗”解析:选D。考查近代中国物质与生活习俗的变迁。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排除A;中国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国策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B;C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符合过渡时期的国情。4.(2022·汕头模拟)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从材料信息“素未经见”“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可推断A、B、D三项错误,从“喜色”“喝彩”可推断出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5.1878年,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德律风……系泰西新创之器……诸般讲话,远近皆可传声,其极远者可至数千里之外。”这反映了(  )A.报纸成为商业广告的主要媒体B.上海的社会生活方式开始西化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D.《申报》以宣传西方文化为主4\n解析:选C。据题干中“泰西新创之器”“诸般讲话,远近皆可传声”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西方电话传入中国,电话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仅凭电话传入,不能说明上海生活方式的西化,排除B项。6.(2022·温州一模)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网址是www.m1905.com,其中“1905”是为了纪念(  )A.世界电影诞生B.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C.京剧《定军山》摄制D.《歌女红牡丹》公映解析:选C。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因此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网址是www.m1905.com,其中“1905”是为了纪念《定军山》的摄制。而世界电影诞生于1895年;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在1896年;《歌女红牡丹》公映是在1931年。7.(2022·梅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做学生的快乐》《女学报》材料2:有人劝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它。——《舒仙女士致陈班仙女士书》《女学报》1903年11月材料3: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女子蚕业学校校歌》《女子世界》第6期1907年7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1,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3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3)综合三段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第(1)问,“新气象”抓住材料信息提炼分析。“成因”可以从西方思想、政治运动、新式教育等角度分析。第(2)问,从“振兴实业之先声”“我曹责任非轻”来概括。第(3)问,可以从经济观念、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审美观念等角度思考。答案:(1)新气象:妇女摆脱了缠足陋俗的束缚,接受新式教育。成因:报纸的宣传,新式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2)办学理念:倡导实业,救国救民,注重社会责任感。(3)经济观念:重视女子就业。教育观念:重视女子教育。社会观念:重视文明进步。审美观念: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造作的旧观念。1.(2022·洛阳高三统考)《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解析:选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和所学史实通过清初留辫和辛亥革命后剪辫是对政治变动的集中反映。D项说法不正确,故应排除。2.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屏除中国旧时婚礼之繁。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这实际上反映了(  )4\n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B.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C.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完全改变D.上海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西化解析:选B。材料中“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说明传统观念的改变。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叙述太过绝对。排除A、C、D三项,故答案是B项。3.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特点:“偏偏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光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普遍现象B.社会审美观念追随西方潮流C.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D.着装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男女着装开始抛弃过去的沉闷、守旧,逐渐追求时尚、美感;这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西方潮流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的含义。4.1983年春晚,第一次尝试观众点歌,颇受争议的李谷一的《乡恋》因大批观众点歌而登上舞台;1984年春晚的《吃面条》使小品成为春晚的“必备菜”;最近几年“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大衣哥”等一批“草根明星”给荧屏带来了亮色。1983年春晚,主持人刘晓庆在晚会上穿的两套衣服被仿制成“晓庆衫”在全国各地热卖,“主持人”的提法也流行起来了;最近几年,春晚中整点报时、贺电、甚至小品道具中各种无孔不入的广告形式时常出现。由此可见,春晚在一定程度上(  )①反映了国人的思想解放②引领了中国社会的流行文化③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④反映了电视艺术不断贴近社会生活的趋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解答此题,注意理解题干中有关春晚的案例。从观众点歌到贺电,从“大牌明星”到“草根明星”,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①正确;从“晓庆衫”热卖到小品成为春晚的“必备菜”,说明春晚引领了中国社会的流行文化,②正确;题干案例总体反映了电视艺术不断贴近社会生活的趋势,但并没有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④正确,③错误。5.(2022·安徽省城名校联考)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B.资金短缺,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D.技术落伍,体制落后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当时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这明显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另一种理由是无法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贷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技术和体制问题,故答案为B。6.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一文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见,创办该报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商业信息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知,创办该报主要是为了传播商业信息。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4\n7.(2022·汕头一模)舞蹈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代表着时代文化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很多中国人跳的是苏联式的华尔兹交谊舞,机关、部队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学会跳舞(图一)。苏联援华人员在中国的业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举办交谊舞会。但1957年后,交谊舞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材料2:“忠字舞”(图二)动作粗放、简单、夸张。主要动作设计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主席;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彻底砸烂资产阶级;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材料3:20世纪80年代,交谊舞在中国一些城市中重新流行起来,现在交谊舞则成为中老年人闲暇时社交、健身的重要方式。(图三)同时,从西方传入的迪斯科舞则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风靡一时。进入21世纪,街舞成为青少年舞蹈的首选(图四)。(1)结合材料1,简析苏式交谊舞在中国流行及后来消失的原因。(2)结合材料2,“忠字舞”流行于哪个历史时期?“忠字舞”的流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3)材料3中,现在群众舞蹈有何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解析:第(1)问,实际要求分析中苏关系的变化。第(2)问,“忠字舞”体现了明显的个人崇拜的倾向,由此判断“时期”和“社会状况”。第(3)问,“特点”注意从舞蹈种类、舞蹈特色、舞蹈参与者等角度分析,“原因”注意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政治环境、西方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流行:中苏关系友好,苏联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实行学习苏联的政策。消失:中苏关系恶化直至破裂,中国“左”倾思想严重。(2)时期:“文革”时期。社会状况:个人崇拜思想严重;民众文化生活贫乏。(3)特点:舞蹈种类多;受西方影响大;参与群体广泛。原因: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更解放;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经济发展,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改革开放后,政治氛围更加宽松。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07:27 页数:4
价格:¥3 大小:131.8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