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17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  )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解析 B 材料反映的这一政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它本来只是为了应付战争,后来布尔什维克党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的继续实施引起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C、D两项错误。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 A “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3.(2022·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6\n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解析 B 由材料可知,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有用的东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    B.开展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西方国家封锁解析 A 材料反映了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使人民物质生活落后。5.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D.社会主义是天堂解析 B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33年”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经济危机,而此时的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A、C两项不符合实际,D项夸大了苏联的社会状况。6.下表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  )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18.4倍21.2%轻工业6.2倍14.1%农业26%1.5%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③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n解析 C 从增长速度看,农业发展过慢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苏联牺牲农业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实;农业发展缓慢影响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因此④错误。7.《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 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D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实施初期起到了加强国防实力的作用,因此①②③说法正确。但是长期发展重工业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又造成了人们的不满,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8.根据表格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1976~1989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89社会总产值4.23.31.8国民收入4.33.21.0劳动生产率3.33.1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解析 A 赫鲁晓夫在1956~1964年间执政;勃列日涅夫于1964~1982年间执政;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是1985~1991年。A项与本题简表时间段无关。9.赫鲁晓夫的墓碑用七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6\n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解析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当时困境的根本原因,而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这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10.有人曾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根源解析 D 材料“某大国”是指苏联,苏联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走向僵化。D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亡党亡国的罪魁祸首,这是过分夸大一个人在历史剧变中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B、C三项结论符合史实。11.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解析 C 1931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工人失业;60年后,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影响,苏联工人的生活水平较低,而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12.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解析 D 根据材料中的“民主化”“私有化”可知指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未能重新推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发展,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等。6\n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布哈林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弊端。(6分)(4)对于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从中你有何启示?(6分)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即“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据此即可作答。第(2)问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关于“作用”根据材料可作出回答;关于“弊端”则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要根据改革调整带来的变化、影响等来回答,言之有理且认识正确即可。【答案】 (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3)作用:使苏联国力迅速提升,成为工业强国。弊端: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农、轻、重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长期落后。(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应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14.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6\n材料一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2022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材料二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三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请回答:(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10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4分)(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6分)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斯大林、赫鲁晓夫等历史人物及苏联历史的相关内容。第(1)问结合材料从时代背景、实践效果方面回答。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第(3)问实际要求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答案】 (1)角度:时代背景、实践效果。合理性: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世纪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第一点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消极: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40:13 页数:6
价格:¥3 大小:132.0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