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训练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答案 1.A 2.D3.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解析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推动地理环境发展变化,气候要素是西北内陆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 D(2022·潍坊模拟)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甲事象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因此它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第5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 4.C 5.C根据下图中信息,完成6~7题。\n6.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7.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 第6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阶段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②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7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 6.B 7.A(2022·福建文综)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  )。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9.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n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解析 第8题,左图显示的是经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雪线从东向西逐渐增高;右图显示的是纬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雪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第9题,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由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可知,该地区雪线高度主要受降水的影响。答案 8.D 9.B(2022·广东四校联考)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11.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 第10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和③地地势不同从而导致气候的差异。第11题,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规律。答案 10.A 11.A(2022·浙江金华十校模拟)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n12.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13.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  )。A.大于300毫米;印度洋B.大于300毫米;大西洋C.小于300毫米;北冰洋D.小于300毫米;印度洋解析 第12题,该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甲、乙、丙三地降水越来越少,因而植被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第13题,丁地地势较高,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多地形雨,B项正确。答案 12.D 13.B(2022·北京丰台模拟)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14.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n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15.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答案 14.C 15.A二、综合题(共40分)16.(2022·上海地理)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 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1)美国自然带的地区分布。(2)根据自然带的变化特点总结出地带分异规律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从旧金山到甲地途经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该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景观会出现垂直地带分异规律;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随着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的增加,自然景观表现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随着纬度的降低与热量的增加,自然景观表现出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n答案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反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反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反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17.(2022·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解析 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17:49 页数:7
价格:¥3 大小:729.1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