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2022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2022·湖南长沙调研)读图,完成1-2题。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B.d、e、fC.a、c、eD.b、d、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答案1.B2.D解析第1题,要求找出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关系,d、e、f反映了地理环境要素与人类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第2题,江淮平原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可将旱地改造成水田,不会产生盐碱化现象。盐碱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区以及半湿润区。(2022·四川成都二诊)读“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完成第3题。3.图中能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形成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2·上海金山调研)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读“\n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2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4-5题。4.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5.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C5.B解析第4题,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5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2022·郑州三模)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6.M坡最有可能是()A.东坡B.西坡C.南坡D.北坡7.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答案6.D7.C解析第6题,该山脉位于90°E附近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则必然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可能为天山。干旱区山地森林带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M坡有云杉林,而N坡无森林带,说明M坡水分条件较好,则M坡为迎风坡和阴坡(即北坡)。第7题,依上题分析,N坡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2022·南京二模)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第8题。\n8.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生长积温、年均温等热量要素逐渐变化较明显,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依据图中有硬叶林带可判断有地中海气候区,则典型分布地区在大陆的西部。(2022·陕西三模)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读以北半球为主的一些“著名山脉与山峰雪线高程图”。完成9-10题。9.影响图中雪线高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B.降水C.海陆位置D.气温10.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量最多的是()A.珠穆朗玛峰B.横断山C.乞力马扎罗山D.阿尔卑斯山答案9.D10.C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纬度越低雪线分布的海拔越高,则与气温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所以主导因素是气温。第10题,乞力马扎罗山纬度低、海拔高(山体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最多。(2022北京海淀一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11-12题。\n11.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1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12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2022·东北四市二模)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读图完成13-14题。\n13.影响该山地西坡山麓自然带分布复杂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14.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西坡③处低山地区适宜发展茶树种植业B.西坡④所处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游牧业为主C.自然带⑥的分布上限西坡均高于东坡D.东坡⑦处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答案13.B14.B解析第13题,结合纬度跨度达60°,主要位于南半球等信息,可判断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图中显示西坡比东坡多了③④两个自然带,可判断这两个自然带对应的气候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第14题,西坡④所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以游牧业为主;东坡⑦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位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而降水稀少。(2022·北京丰台4月)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16.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苔原、阔叶林、针叶林B.苔原、针叶林、草原、阔叶林C.针叶林、阔叶林、苔原、草原D.阔叶林、草原、针叶林、苔原答案15.C16.D解析第15题,图中①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由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第16题,图中②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雨林;③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④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⑤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2022·云南二模)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17-18题。\n17.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18.该山地可能位于()A.横断山B.天山C.武夷山D.大兴安岭答案17.D18.A解析第17题,图中甲处之上为高寒荒漠带、之下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依据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可知,甲处必然为高山草甸带。该山地的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气温是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8题,依据山麓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判断可能是横断山或武夷山;又依据主峰海拔达7556米,则可能是横断山。武夷山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带。(2022·河北名师俱乐部调研二)下图为“南半球雪线高度(H)与纬度(Φ)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雪线高度的最大值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是由于赤道附近()A.气温高B.山地海拔低C.降水充沛D.多阴坡20.甲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雪线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积雪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陆地面积小B.深受西风漂流的影响C.无高大山地D.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答案19.C20.A解析第19题,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使雪线较低。第20题,40°S-60°\nS之间比北半球同纬度海洋广阔,永久积雪面积小。二、综合题(共40分)21.(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1220年,道教领袖丘处机受成吉思汗之邀,从山东出发,取道燕京,历时两年,西行数万里抵达雪山(今阿富汗)行营。他在途经张家口的野狐岭时,叹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睛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下图为“华北部分地区示意图”。材料二张家口北部地区分布着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近160万亩防护林,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末开始,当地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但是诸多生态问题相伴而生,引起国家关注。(1)描述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说出丘处机登高之地南、北的自然带名称;从气候角度分析,丘处机由此西行将面临的困难(至少三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张北地区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的生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影响因素:地形、纬度。(2)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温带草原。严寒、酷热、干旱缺水、风沙(沙尘)、暴雨、暴雪等。(3)当地气候干旱,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降低;防护林枯死;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威胁到河流下游和下风向(北京)地区的生态安全。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直接从图中看出;影响因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如地形、纬度等方面分析。第(2)题,丘处机登高之处,可能是长城上。南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山林秀丽,晴岚可爱。北面是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区。西行时面临的困难要从西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第(3)题,蔬菜生产耗水量大,当地气候干旱,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不足容易导致防护林枯死,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植被的破坏能威胁到河流下游和下风向(北京)地区的生态安全。22.(2022·上海静安二模)阅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非洲气候分布图”。\n材料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原因: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解析第(1)题,由非洲气候分布图中可明显看出气候呈对称性分布,则自然带也必然对称分布。第(2)题,A地受大气环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B地热带雨林的形成是“地形雨+洋流”\n作用的结果。第(3)题,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自然带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等三个现象的原因,运用相关知识不难回答。23.(2022·武汉4月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全,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场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24.(2022·扬州上学期期中)图1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n图1图2(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2)热带荒漠带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地形洋流(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4)乙从赤道到两极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知A自然带位于南美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结合B自然带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知该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由于受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影响,该自然带在南美西海岸呈狭长的条带状分布。第(3)题,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暖流影响,在C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发育热带雨林带。第(4)题,结合安第斯山脉西坡山麓气候分布特征知乙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呈南北更替,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8:18 页数:10
价格:¥3 大小:3.32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