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能力升级训练 专题一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能力升级训练一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22·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业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出下文,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B.第②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7\nC.③④两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D.第⑤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D.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二、(2022·名校联盟最后一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①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生产发展,人类社会出现最初的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从商代中晚期出现的铜贝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体现出文化在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永继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②形制上,承继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③单位上,早期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如秦半两、汉五铢。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其原初的意思。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④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大篆,秦以后是小篆,六朝以后多用隶楷。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各种书体全有,如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回鹘文、契丹文、满文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⑤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7\n⑥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选自王永生《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浅谈》,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外圆内方”的思想是由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延伸演变而来,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B.“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自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后来得以体现在中国古代钱币的形制上面。C.“外圆内方”的思想是通过钱币的形制来推广的,再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产生影响。D.“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方面,也从根本上决定了钱币的形制。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首先明确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然后分析了钱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接着点明了钱币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下文的具体阐释作铺垫。B.第②~⑤段承接上文,从形制、单位、图饰、技术等方面论证,说明钱币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C.第⑥段总结全文,进而指出钱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它既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来揭示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意在明确钱币不仅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3.下列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反映了中国早期商品交易和货币使用情况,承载和涵盖了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B.唐代铸开元通宝钱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同时也使中国的重量开始以货币为名称,从而确定“钱”这一重量单位。C.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杜绝私自铸钱或者伪造纸币等行为。D.每一种钱币几乎总是对原有的钱币有所继承,有所发展,这体现出文化在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等特征。三、(2022·宿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它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7\n②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乡愁对于步入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③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还传达了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④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选自2022年2月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乡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一种抗拒标准化、理性化生活的最恰当方式。B.乡愁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以及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C.乡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D.乡愁是一种追忆、留恋和缅怀逝去生活的消极怀旧。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首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乡愁加以阐释,然后分析了全球化时代的生活特点和人们的内心诉求,最后总结了乡愁对现代人的作用。B.第②段在回溯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乡愁对于现代人的特别意义,接着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做了阐释,然后通过对比概括了文化乡愁的内涵。C.第③段承接上文,明确乡愁的产生根源,用“距离产生美”加以印证,接着引用北岛的诗句,论述乡愁文化认同、凝聚人心的内涵及作用。D.④⑤两段联系现实,从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它所折射的社会问题,进而指出乡愁的现实意义。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现代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B.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们纷纷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但空间距离的拉近并没有使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C.“距离产生美”,而现代意义上的乡愁则产生于一种空间上的距离,还传达了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D.乡愁不能被视为一种向后看、消极的怀旧,我们能在乡愁之中感受民族文化,涵养出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四、(2022·芜湖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7\n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互联网的移动化,同时也意味着信息与知识传播的移动化。如今,只要拥有移动终端,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场景下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进入阅读状态。移动终端的普及促进了阅读,然而,它也导致了浅阅读的盛行。作为媒介技术及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显然不同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浅阅读,因此,我们需要从社会的、文化的视角来客观全面地认识浅阅读现象。首先,从阅读形式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主要表现为碎片化阅读和浅表化阅读。所谓碎片化,字面意思是完整的东西分化为诸多零块。阅读的碎片化主要在于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及阅读进程的碎片化。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工作及各种琐事所占据,剩余的空闲时间则被割裂为坐车、吃饭、休憩等碎片时间,而这些碎片时间正是人们进行移动阅读的最佳时机。基于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人们可能在空闲时随意地点击一则新闻、一篇文章或一本图书,然后又迫于时间压力在不经意间结束短暂的阅读。在这一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进行跳跃式的选择性阅读,或者是在网络超链接的牵引下不停地置换阅读页面,整个阅读进程时常会发生游移、转换和暂停,呈现为碎片状。碎片化阅读一定程度上又催生了浅表化阅读,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人们必须得借助阅读的速度和广度才能获取尽可能多的阅读的“量”,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阅读深度的缺失,呈现出阅读的浅表化。其次,从阅读文本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文本主要包括快餐式文本和图像化文本。快餐式文本,指的是阅读文本可即时提供,可供迅速消化,这是与阅读形式的碎片化相对应的。放眼当下,短小的资讯和短篇网络小说受到多数读者的欢迎,各式的简短语录更是备受推崇。此外,不仅休闲娱乐性质的文本以短平快的形式予以架构,不少具备文化教育性质和艺术精神的文本也注重以导读和摘要版来吸引读者,以满足当下读者速读的需求。图像化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快餐式文本,然而,其核心内涵还在于视觉文化的思维导向。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最后,从阅读的功能来看,移动互联时代人们进行浅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以往,人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筛选出正确的及有价值的信息,还需要通过深入的阅读来汲取和理解知识。然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以技术为支撑的关键词搜索和交互式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快、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快速的精简的阅读则能让人更有效率地把握知识的概要。可以说,浅阅读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提供了一种事半功倍的方式。除此之外,人类本性中还潜藏着对休闲、娱乐、游戏的渴求,这一渴求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尤为凸显。美观和轻松的图像文本、简约的浅表化阅读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现代人的生活及心理压力。从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这两方面来看,浅阅读无疑是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自《新闻记者》2022年第9期,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移动互联时代“浅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利用碎片时间,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点击阅读对象,有时又迫于时间压力在不经意间结束的碎片化阅读。B.它是在网络超链接的牵引下,不停地置换阅读页面,整个阅读进程时常会发生游移、转换和暂停的浅表化阅读。C.它是主要以可即时提供、可供迅速消化的快餐式文本和注重视觉文化的思维导向的图像化文本为阅读文本的阅读。D.它是在移动互联时代,通过以技术为支撑的关键词搜索和交互式阅读,帮助人们更快、更精准地理解知识的阅读。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7\nA.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的便利,浅阅读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视为移动互联技术的产物。B.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占据,剩余的空闲时间则被割裂为碎片时间,而这些碎片时间正是人们阅读的最佳时机。C.当今文化日益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形象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意形态,出现浅阅读现象不可避免。D.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人们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往则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筛选出正确、有价值的信息。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中,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通过快速的浅阅读来尽可能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B.移动互联时代的浅阅读不仅仅是具有负面效应的浅表化阅读,而且更多地体现为现代社会一种基于个人需求的自由选择。C.短平快的架构形式是当下休闲娱乐性质的文本受到读者欢迎的重要手段,具备文化教育性质和艺术精神的文本不宜采用。D.在移动互联时代,快速的、碎片化的、轻松愉悦的、有选择性的、实用的浅阅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1.A 解析:A项是对第②段中第五句话的整合,没有错误。B项,“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错,信息来源于第②段,原文为“很少演出……”。C项,信息来源于第②段倒数第二句,因果倒置,原文为“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D项,不是谈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2.D 解析:“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错,信息来源于第⑤段最后一句,原文只是权衡,并无选择之意。3.D 解析:D项,信息源于最后一段,正确。A项,“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错。信息源于第②段第三句,不是青阳腔、徽调吸收了黄梅戏,而是黄梅戏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开始演出“本戏”。“大别山采茶调”原文为“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B项,“只要……就……”错。C项,“已成为”错。信息源于第④段最后一句,原文为“将越来越成为”。二、1.B 解析:A项,逻辑顺序有误,大致属于因果颠倒;信息源于第②段,应该是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是受到“外圆内方”的思想影响所致。C项,题目说“‘外圆内方’的思想通过钱币的形制得以推广”,想象有理,但是于文无据。D项,题目说“从根本上决定了钱币的形制”,过于绝对化,毕竟钱币还有其他的形制。2.D 解析:D项,论证方法有误,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比论证并不突出。3.B 解析:B项,源于第③段第二句。A项,曲解文意,信息源于第①段,可以删去“和货币使用”等字。C项,张冠李戴,信息源于第⑤段,“最成熟”与“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有关,而“最先进”与“防私铸及防伪造”有关。D项,范围失当,信息源于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删去“几乎”。三、1.C 解析:C项,见第③段最后一句。A项,张冠李戴,信息源于第②段最后一句,原文是“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B项,扩大范围,信息源于第②段最后一句,原文说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D项,见最后一段第一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2.C 解析:C项,引用北岛的诗句,印证的是“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7\n3.B 解析:B项,信息源于第④段,概括无误。A项,“现代人”错误,见第②段第二句,“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C项,“乡愁则产生于一种空间上的距离”不全面,见第③段第一句,“也是一种心理距离”;D项,“不能被视为一种向后看、消极的怀旧”错,见第⑤段第一句,“不能简单地……”。四、1.D 解析:D项,原文第五段说的是“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但是不等于精准地理解知识。A、B两项,信息源于第三段。C项,信息源于第四段,只是表述做了概括和变形,全部正确。2.A 解析:A项,信息主要来自第一段,理解准确。B项,“碎片时间正是人们阅读的最佳时机”错,见原文第三段,碎片时间是移动阅读的最佳时机。C项,“当今文化日益脱离……”错,原文第五段末句说的是视觉文化,不等于当今文化。D项,“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人们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错,见最后一段第一句,应该是“浅阅读的主要目的”。3.C 解析:C项,“具备文化教育性质和艺术精神的文本不宜采用”错,见第四段中间部分,具备文化教育性质和艺术精神的文本也可以采用。A、B两项,是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概括。D项,信息源于最后一段的后部分,都概括准确。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