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动力】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训练(二)(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2·厦门质检)“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C.土地私有制度D.农业管理方式【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用犁松土、田地除草、两人或两牛并耕、播种工具等信息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度是指土地归私人占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不是农业管理方式,故D项错误。【答案】 B2.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收益的信息,故A项错误;“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体现了土地利用率高,但是没有体现兼并严重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 B3.(2022·景德镇一模)(清)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B.宗法、乡土观念的影响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社会地产财富主流意识【解析】 社会各阶层“莫不志在良田”的原因,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源于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古代社会是农耕社会,其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具价值,符合社会财富观的主流意识,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强调行业,而非土地,故A项错误;宗法、乡土观念强调血缘、地缘,同土地所有权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重视土地无关,故C项错误。【答案】 D4.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5-\n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解析】 西晋时期郡的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疆域的扩大,故A项错误;从西汉到西晋,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行政区划的细化,与北方相比郡的数量逐渐接近,故B项正确;整体上看南方郡的数量仍然少于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直到南宋完成,南方的经济地位才超过北方,故C项错误;西晋都城在洛阳,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故D项错误。【答案】 B5.(2022·徐州三模)《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解析】 由题干信息“铁器,民之大用也”可以看出,铁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但官营手工业主要铸造“大器”,“民用钝弊”,其生产的农具残破不锋利,产品质量低劣,以致“割草不痛”,连草也割不断,影响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内部管理僵化,产品价格昂贵,原料匮乏等问题,故A、C、D三项错误。【答案】 B6.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现象说明(  )A.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B.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D.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解析】 由“通过市肆—经纪”“妇女去织造”“包售四方”等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该地手工业、商业、市场的发展程度较高,故A项正确;商人发放原料让妇女在家中进行加工,没有加工地点的介绍,难以证明形成专业城镇,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出现包买商侵入生产领域的现象,属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商人的地位变化,而且“‘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 A7.登州(今蓬莱)“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唐代空前繁荣,呈现出“丝竹笙歌,商贾云集”的景象,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材料反映了登州在唐代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原因有(  )①军事重镇 ②经济繁荣 ③政治中心 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由“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可以看出其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故①正确;由“丝竹笙歌,商贾云集”,可以看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②正确;而政治因素在材料中不明显,而且政治中心一般指首都,故③错误;从“经由高丽、渤海道至登州,登陆往长安的朝贡者络绎不绝”,可以看出其交通便利,故④正确,选择B项。【答案】 B8.(2022·-5-\n南通调研)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解析】 材料中“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的信息说明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商业垄断的信息,故B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崇尚“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征税本身就是间接监管,故D项错误。【答案】 A9.(2022·合肥三模)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此表可以证明当时江南地区(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纺织业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③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解析】 材料“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成为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南浔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居者可七千余家”等信息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材料“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④正确;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农业,纺织业是手工业,故②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民经济负担沉重,故③错误,选择B项。【答案】 B10.(2022·深圳调研)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解析】 雇佣关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名门望族对工商业的态度表明纲常礼教有所松动,故B项错误;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允许选择工商业来经营家业,商业成为“民家常业”,这表明古代中国传统的轻视商业、贬低商人的观念发生改变,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耕经济的衰退,故D项错误。【答案】 C11.“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5-\n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在特定条件下是不错的选择,并不代表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符合题干所说的特定条件,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 C12.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应对“霾灾”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京城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霾灾”发生的几率提高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解析】 从农民“令苗稍疏,预防风霾”、政府“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可以看出清代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应对“霾灾”,故A项正确;清前期中国是农业社会,工业化尚未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应对“霾灾”的手段,没有涉及北京城市规模问题,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在汉代已经流行,“开始受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人口不断增长,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应试者日增,而举业出路有限,为谋生计,大批读书人只能弃儒而商,进入正在迅速发展的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周生春、杨缨《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材料二 江南重商思潮带来了士商关系的嬗变,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江南儒商们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但他们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奋勇趋利,仅以营利为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常常在经商之余博览群籍,诗文作赋,交往文人雅士;建造园林,创建戏班,丰富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富而思教,兴办书院,关注子孙后代的教育。——孙其芬《明清时期江南儒商及其诗性文化艺术活动》材料三 (儒商)招养食客,资助文人,校雠书籍,从而在淮、扬、苏、杭一带形成“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氛……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儒商兴起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群体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儒商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对儒商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活跃对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5-\n【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作答;第二小问可从活跃市镇经济、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加快长途贩运贸易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士商合流”“不……以营利为生活的唯一目的……在经商之余……丰富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关注子孙后代的教育”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资助文人……形成……文化氛围”作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形成……文化氛围”“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 (1)原因:商业经济活跃;文化发展,读书群体壮大;科举名额有限,仕途受限。表现:活跃了市镇、城市经济;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商帮)。(2)特点:士商合流;营利与追求生活品位相结合;注重文化;关注教育。(3)认识:推动江浙一带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类似意大利资产阶级推动文艺复兴的兴起。影响: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14.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明终于成型”的表现。(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结合教材中关于宋朝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可以看出指的是商品经济;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等作答。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对内经济上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然后阐述“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答案】 (1)表现: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2)“新型经济”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3)史实: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对内采取“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发展没有突破原有模式陷于停滞状态。-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21:26 页数:5
价格:¥3 大小:49.8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