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题反馈抓落实自主演练我成功1.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还有一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这种生物是(  )A.乙    B.丙    C.丁    D.戊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是已唯一的食物来源,故若丙灭绝,必然导致已灭绝。2.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数目增加。3.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A.次级消费者B.初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生产者答案:A解析: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4.下图表示除分解者外有5个物种(U、V、W、X、Y)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8\n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表描述正确的是(  )生产者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AUVWXYBUYXWVCVUWXYDVUYWX 答案:D解析:根据能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的特点,结合图得知V为生产者,排除A、B项;又因为Y既以U、X为食,又以V为食,推出Y为杂食性动物,故选D。5.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a与c是竞争关系D.a→b→c构成了一条食物链答案:B解析:若a增加,则b减少,c增加;若a减少,则b增加,随之c就减少。所以a捕食b,b捕食c。本题涉及生态系统、食物链等多个知识点,生态系统几乎每年都有命题,是高考中的热点,也是难点,复习时应加强对本节内容的训练。6.(2022·江苏江安中学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病毒是寄生生活的,8\n应为消费者;蚯蚓为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②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分解者作用不强,需要其他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并把垃圾、废物运到其他系统分解,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生物群落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即发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的,能充分利用光能。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8.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生物群落由该地域所有生物构成,故①错误。图中有4条食物链: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蜘蛛→青蛙→蛇。蛇处于第四、五营养级。青蛙捕食蜘蛛,二者又同时捕食蝗虫,为竞争关系。青蛙与蜘蛛利用的能量来自蝗虫,蝗虫利用的能量来自大麦和狗尾草,蝗虫所含能量少于大麦和狗尾草。9.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8\n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答案:A解析: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鹰有充足的食物,种群密度也不断增大。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鹰和鹿在同一生态系统,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10.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解析:由于X营养级三个物种数量都下降,而Y、Z营养级数量都上升,所以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同时也说明“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说法错误;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因为若Z捕食对象单一,则Y中某物种应明显下降,但Y中没有这种现象;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即便存在竞争关系也不会很明显,这是因为若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则其数量会明显下降甚至被淘汰,但比较甲、乙前后数量的变化,同一时期三物种未体现谁胜谁劣。11.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8\n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答案:A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所以A错;硅藻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所以B错;蓝鲸在此食物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不是最大,所以D错;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对。12.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原核生物中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消费者(如根瘤菌)和分解者(如乳酸菌、圆褐固氮菌等)。13.(2022·云南省部分高三年联考)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脚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蜣螂与普通蜣螂相比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D.该蜣螂头部和后脚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新发现的蜣螂吃粪便,所以是分解者,同时取食蜈蚣,所以又是消费者,故A项推测合理;因为该蜣螂与普通蜣螂部分结构不同,所以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项推测合理;由题中不能推测出新发现的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故C项推测无依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D项正确。14.(2022·北京市西城区期末)图中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  )答案:D8\n解析:有机污染引起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随好氧微生物的大量增加,有机物和氧气消耗增加使有机物和氧气减少,好氧微生物随之减少。15.(2022·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2)(3)增加 (4)减弱解析:(1)人捕食狐与羊羔,狐也捕食羊羔,人与狐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缺一不可);兔瘟热病毒引起野兔得瘟疫,此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2)根据题干叙述,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解。(3)人登岛后第5年,野兔数量大大增加,种内竞争强度增加。(4)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从而使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减弱。16.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数千米深的黑暗的冰冷洋底陆续发现了多个巨大的“热液生态系统”。这些“热液生态系统”通常分布于温度高达350℃~400℃的高温高压的热液喷口附近。热液中富含氢气和硫化氢。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管状蠕虫、海葵、蛤、虾、鱼等生物。管状蠕虫体内生活着一些化能自养型细菌,它们从热液中获得硫离子,又从海水中获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管状蠕虫生活所必需的有机物。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能。此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能自养型细菌与管状蠕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与陆地上的化能自养型细菌相比,其体内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__陆地细菌。(3)在海葵、蛤、虾等生物体内发现有正常生活的化能自养型细菌,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1)化能自养型细菌 硫离子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 植物或光能自养生物 (2)互利共生 高于 (3)相互适应(或自然选择)解析:(1)深海中没有光,在此环境中生存的生产者只能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8\n其能量的来源为硫离子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2)化能细菌与管状蠕虫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由于化能细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其酶能耐受高温;(3)见答案。1.(2022·海南单科)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2.(2022·黄冈质检)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若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期内对其他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的影响正确的是(  )A.水稻上升     B.田鼠下降C.稻螟虫下降D.蛇上升答案:B解析:青蛙数量减少,稻螟虫数量上升,稻螟虫捕食水稻使其数量下降;田鼠缺少食物数量下降,蛇缺少食物,数量也下降。3.(2022·海南单科)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8\n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31:41 页数:8
价格:¥3 大小:106.4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