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2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题反馈抓落实自主演练我成功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信息的概念。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被称为行为信息。动物的行为信息丰富多样,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孔雀的开屏、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都是通过行为向对方传递信息。D项是化学信息。2.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答案:B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          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当自变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因变量的限制,从而保持原有的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仍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4.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8\n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答案:C解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使物种种类和数量增加,使营养结构复杂化,而限制群落演替即限制了生态系统的发展,不会提高稳定性。5.(江西重点中学2022届联考)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答案:C解析:雌、雄扬子鳄是同种生物,不是种间关系;该种信息传递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故D项也错。6.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次日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食肉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食肉物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以舞蹈动作示意其他蜜蜂去采蜜,这是一种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8\n不是行为信息的利用。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后生物数量变化越小,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9.若右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从题图中看出,物种A与物种B是捕食关系,A根据B发出的信息捕食B,B根据A发出的信息逃避A的捕食。10.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答案:C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11.右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n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x、y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答案:B解析: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外来干扰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即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量都有关,生物种类、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TS值越小,说明生态系统恢复原状越快,总稳定性越大。1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北极苔原林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反比,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相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8\n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来自于生物或环境,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植物可通过产生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通过颜色、形态等物理信息进行联系。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从图中我们可看出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乙两生态系统种群数量与气候变化有关,与群落中营养关系不大;新物种产生需经历漫长的时间;乙生态系统的S点生物群落基本消失,S点以后又出现新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由此可得正确答案为B。16.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 2022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1)红树林的__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答案:(1)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2)自我调节能力(3)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解析:红树林生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从而使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17.(2022·天津卷)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据图回答:(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_______(从G0~G3中选填),_______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_______(多选)。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3)据图1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5)在牧草上喷洒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2,其中A消费者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8\n(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_______。答案:(1)G2 6 (2)A、B、C(3)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4)有机物生成量(CO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 (5)二 (6)分解者解析:(1)分析图1可知,G2为最适放牧强度,6月份牧草净光合产量最高,即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下层植物光合作用较弱,而细胞呼吸仍要正常进行,衰老组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会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的合成,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这些都会使草原净光合产量F降;而物质循环加快,会提高草原净光合产量,答案为A、B、C。(3)图1中,4月份G0时草地净光合产量最大,此时不宜放牧,5~10月份都是放牧量为G2时草地净光合产量最大,此期间,放牧强度应为G2。(4)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有机物生成量、CO2消耗量或O2生成量来表示。(5)据图2分析,A消费者先出现32P放射强度峰值,可判断B以A为食,A的营养级较低,可知A为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B为次级消费者。(6)生产者体内的含32P的有机物,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存在于残枝落叶的32P被分解者利用。1.(2022·海南单科测试)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种植单一树种会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故D正确;单一树种使害虫种类减少,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减少,B错误;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必然会使农林害虫数量将减少,C错误;竞争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不属于种内关系,A错误。2.(2022·四川理综)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8\n(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答案:(1)大豆 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 能量流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大豆。猛禽以田鼠为食,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2)种群密度的大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决定的;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是天敌和食物,由图中信息,b点大豆株冠形成,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快速增加,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之一是田鼠能更好地逃避天敌,由图中信息,大豆开花结实、植株萎蔫两阶段田鼠种群密度分别增大和下降,可推知食物对田鼠种群密度影响较大。(3)曲线Ⅰ田鼠种群密度低于曲线Ⅱ,可推知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密度更大;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可通过合理植树,适量引入田鼠的天敌,从而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31:42 页数:8
价格:¥3 大小:153.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