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版学案】(广东专用)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金版学案】(广东专用)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总结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4-\n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地位的演变和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在古代各时期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备受冷落。原因在于孔子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性,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主张在战乱时代无助于称霸统一。(2)秦朝时期:受到沉重打击。原因在于儒遵循守旧,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发展。(3)西汉时期:原因在于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加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部分主张“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在于宋代儒学家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把儒学哲理化,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的新的观念系统,更加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5)明清时期:传统儒学受到批评和挑战。原因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新思想在孕育;同时,专制政治、八股取士又严重地阻碍着新思想的产生,于是,思想领域开始了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道德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由此,我们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人道主义精神,尊老、敬贤、尊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二、17—18世纪中、法启蒙思想的比较认识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折射;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2.不同点。比较项中国法国阶段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处于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时代主体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代言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内容没有提出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的方案提出了一整套资产阶级国家、法治、人权学说等任务改良现存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目标通过改良实现国家、天下的长治久安通过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用对后世政治斗争、学术风气、思维方式有一定影响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欧美亚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3.出现差异的原因。(1)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占主导;法国当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独立性空前增强。(2)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法国王权虽然强大,但受到教权牵制,-4-\n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3)文化上:中国推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严重束缚和禁锢了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背景下兴起的,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思想体系。一、中西方和谐社会观1.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观。(1)古代中国的和谐思想:主要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①“人与人”的和谐思想主要有儒家“民本思想”,如孔子主张“仁”“礼”,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礼法并施和“君舟民水”思想,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等;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②“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主要有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庄子的“天人不相胜”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朱熹认为先有理后有气。(2)古代诸子百家勾画的和谐社会模式:儒家追求“大同社会”,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尚同”,法家力推法治、国家大一统。2.中国近现代的和谐社会观。(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力求缩小贫富差距。(3)现代中国制度、政策的和谐。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的民主和谐。②“一国两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和谐共生。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不结盟政策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平相处,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3.西方世界的和谐思想。西方世界的和谐思想强调个性、平等。主要体现有:(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2)文艺复兴主张人性解放、人性自由。(3)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4)启蒙运动主张理性主义、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二、中国历代文化政策的演变文化政策是文化的一种政治表现,是政府在文化领域实施意识形态和行政管理采取的一套制度性规定和措施。了解中国历代文化政策的演变,吸收和借鉴历代文化政策精华和经验,对推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焚书坑儒”是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举措,实质上是文化专制政策,这一政策对先秦文化是灾难性的打击,并钳制了思想发展。2.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儒学的发展。“罢黜百家”实际上是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文化措施,-4-\n推动了中国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思想自由。3.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政策。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扼杀了人的创造性,从而影响了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专制背景下,借物抒情、追求个性的文人写意画盛行,揭露专制弊端的明清小说出现。4.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政策。洋务运动期间,推行“中体西用”政策,创办近代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近代海军,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政策冲击了传统文化观念,有利于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成为洋务运动破产的重要原因。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政策。(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这一政策鼓励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自由争论、自由创作,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2)“文革”时期,随着“左”倾错误扩展到科学、文艺领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文艺凋零,人们精神生活匮乏。(3)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恢复和重新落实、贯彻“双百”方针,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迎来了又一个春天。-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1:08 页数:4
价格:¥3 大小:617.1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