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版教程】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4章 第1、2节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必修3第四章第1、2节(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基础题]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答案:C解析: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2.[2022·东北三省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鲫鱼的三个种群龄级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1为自然状态,种群2、3受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种群2、3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B.种群1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C.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对低龄级鲫鱼生长较为有利D.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先增强后减弱答案:C解析:据种群2、3与1的比较可知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2、3种群数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种群1只是营养级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逐渐减弱。3.[2022·皖南十校联考]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8\n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答案:B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4.[2022·北京师大附中质量检测]下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B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数量在K值上下进行波动,所以K值应该在b与c之间,那么如果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应该大于2a,即c不是K值,故B项错误。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B、D项错。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项正确。6.[2022·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8\n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或遗传病的调查,属理解层次。标志脱落可能导致重捕数统计量的减少,与实际比较应偏大;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时,计数前不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可能吸取的酵母菌数目过大或过小,导致得到的数值偏大或偏小;样方法调查草地上的蒲公英,需要将样方内和两条样方线上的个体,只取样方内的个体会导致计数偏小,得到的数值偏小;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遗传病时,发病率比实际值大。7.[2022·绍兴模拟]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的条件是(  )A.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的生存C.只有没有被捕食时D.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必须在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才会出现。这种条件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才会出现。8.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答案:B解析:“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纵轴)与时间(横轴)的关系,故A、C项错。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并非时间,而是由于随着种群密度增大引起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使种群增长率减慢,故B项正确、D项错。9.[2022·正定中学期末考试]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8\n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由曲线可知,t0~t2时种群增长速率先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A项错;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为K,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则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为捕获的最佳时机,B项正确、C项错;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因此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项错。10.[教材实验题]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答案:D解析: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需灭菌,避免杂菌污染,A项错;实验并非探究无氧条件下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故无需去除溶解氧,B项错;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C项错;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计数困难,可适当稀释后再计数,D项正确。1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影响标志重捕法调查结果的影响因素。调查的4km2区域中刺猬的数量约等于:40÷5×50=400,所以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100只/km2。12.[2022·广东汕头一模]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右图中的(  )A.a          B.bC.cD.d8\n答案:C解析:饲料和水虽然充足,但空间受限制,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13.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的是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得不出蝌蚪存活率的信息,A项错;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但种群密度越大,蝌蚪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B、C项错;综合上述分析,种群密度越大,则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D项正确。14.[2022·广州一模]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引进外来物种应全面评估监测,否则会造成当地生态灾难;由于天敌的影响本地椰心叶甲的数量会减少,“K值”变小;姬小蜂引进本地后由于受到环境、食物、病害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呈“J”型增长,而是一定时期后呈“S”型曲线增长。二、非选择题(共30分)15.[基础题](8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8\n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答案:(1)J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解析:根据图1中的曲线a可以看出,种群呈“J”型增长,曲线b表示的是“S”型增长。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当种群个体数量=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16.[教材实验题](12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22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增长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Ⅲ.____________________8\n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2)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Ⅱ.数学形式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②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③3000×(1.0147)30(2)不赞成。理由:①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②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引起环境污染;④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大爆发鼠患的可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退田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引入天敌等解析: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Nt=N0·λt成立,说明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前提条件是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种群的增长率为1.47%,因此λ等于1.0147,则N30=N0·λ30=3000×(1.0147)30。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降低K值,应从减少食物来源、增加天敌等角度考虑,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17.[新题快递](10分)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8\n(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_。(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小时。(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块田地里(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________只/平方米。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答案:(1)8株 (2)3200尾 (3)1(4)①3 ②有外来昆虫的迁入解析:(1)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上,只计样方相邻两个边上的个体。(2)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种群个体数N∶160=200∶10,N=3200。(3)50个细菌经4h后产生了80×10个细菌,即1个→16个,细菌分裂次数为4次(24=16),故该细菌分裂周期为1h。(4)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为3只/m2。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38:32 页数:8
价格:¥3 大小:187.5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