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调研】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能力检测(四)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综合能力检测(四)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22·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12\n答案C解析C项,汉朝《二年律令》规定,处罚的对象是“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律》规定,“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要受到处罚。没有选项中所说的“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及“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的内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答案B解析B项,“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的说法于原文无据,文中说“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所以行会不是政府机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答案B解析B项,“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的主体应是“各个行会”,而不是“宋代政府”。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12\n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节选自《明史·海瑞传》)4.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老仆艺蔬自给艺:种植B.趣执之,无使得遁趣:催促C.第朕非纣耳第:只是D.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畀:授予答案B解析趣,通“促”,赶快。5.以下句子中,都能表明海瑞为人刚正峭直的一组是(3分)()①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②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③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④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⑤中外交荐,卒不召⑥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A解析②体现海瑞生活俭朴;④体现海瑞的廉洁;⑥体现海瑞治学特点,而非“为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瑞不媚上官。代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前来视察的御史不跪拜;在淳安任上,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嚣张违法,他断然予以处置,并上报总督。B.海瑞直言敢谏。世宗不上朝听政,专意斋醮,群臣无人敢言,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大胆上疏,世宗最终被感动,将他比作古时的比干。C.海瑞官威远镇。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摄于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全都自动离职,那些有权势的将自家朱漆的大门涂成黑色。D.海瑞仕途不顺。张居正掌权时,他曾不被赏识,尽管有内外朝臣的举荐,但最终也没被召用;皇帝多次想要重用他,也遭当政大臣暗中阻止。答案C解析“墨者多自免去”而非“都自动离职”,程度不当。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发:打开。纳:收缴。无以:没有办法;没有……12\n的理由。罪:加罪,怪罪)(2)(海瑞)一向痛恨豪门大户兼并农民土地,极力打击豪强,被富家侵吞的贫民的田地,他一概夺回,归还贫民。(素:一向,平时。疾:痛恨。摧:打击。率:全,都,一概)【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而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世宗驾崩后,穆宗继位。(海瑞)历任两京左右通政。于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使的身份,作应天十府的巡抚。属下官吏害怕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官吏大多自动离职。权势之家把大门漆成了红色,听说海瑞来了,赶紧把门涂黑。(海瑞)一向痛恨豪门大户兼并农民土地,极力打击豪强,被富家侵吞的贫民的田地,他一概夺回,归还贫民。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派巡按御史去查访他。御史到山中探视,海瑞安排鸡和黍米饭(招待他),两人相对而食,海瑞的居舍凄清冷落,御史叹息离去。张居正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朝里朝外都有人推荐海瑞,但张居正终于没有召用他。万历十二年冬,张居正死了以后,吏部打算任用海瑞为左通政。皇帝向来看重海瑞的名声,就授予他先前的官职。第二年正月,征召他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在上任的路上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这年)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皇帝屡次想要召用海瑞,(都遭到)当政大臣的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以好言挽留,不准辞职。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任上。海瑞没有儿子,灵柩经过江面时,民众穿戴白衣冠夹岸相送,洒酒祭奠挥泪送别的队伍绵延百里不断。朝廷赐予太子太保的官爵,追谥“忠介”。海瑞平时做学问,以刚为主,因此自号“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12\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②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解析颈联承接颔联写塞外风光。角声四起,和着北风,或高亢嘹亮,或呜呜咽咽;原州城外,泾河水早已被冻住了,教人不禁顿起哀思。作者耳闻声声塞角,呼呼北风,面对绝漠孤城,一脉冰河,内心涌起无尽的感慨。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异乡”“独上”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②“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③“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解析首联采用了设问修辞格,既为下面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旋律。中间两联写塞外风光。西北边陲,天寒地冻,日暮时分,极目望去,眼前看到的只有边塞的雁,心中不由涌起无尽的愁怨。作者耳闻塞角,目睹冰河,不禁感慨万千。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照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全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创造了自由自在的意境,其中叙写在花园中自饮自乐、安乐闲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时序交替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叫我一声“哎”刘立勤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边吹过来,他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山妞的发梢儿不经意地掠过自己的脸,回头看看身后,山妞正向自己走来,迎面的风里也多了一线山妞的馨香。郝文的心里犹如蚂蚁蜇过,轻飘飘地痛。12\n郝文是城里人,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小学当教师,一教就是几年,起初的不平和忿恨就像用过的粉笔,都化成粉尘消失了,记忆中是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稚气的呼唤。那些笑脸和稚气的声音又织成一张网,网住了郝文。郝文在那张网上挣扎时,又认识了高中毕业刚刚回乡的山妞。山妞那幽幽的一丝浅笑和一声甜甜的“老师”,就勾住了郝文的手脚,郝文就身不由己地跳进了山妞那双能淹死人的眼睛里。沉浸在山妞的眼睛里,郝文觉得很美气,美气得他生生是不愿出来。可是,每当他沉浸在那份美气之中不愿意出来时,山妞就会情不自禁笑吟吟地喊一声“老师”。山妞的声音很甜,山妞的笑脸也很诱人,但那“老师”的称谓确是让人恼火。平日里,郝文是极喜欢这个称呼的,一声“老师”让他感到亲切也让他幸福,独独在山妞面前他不喜欢,他不喜欢山妞叫他“老师”,让山妞叫他什么呢?他又说不出,只好在山妞不在身边的时候独自生气,生闲气。有过许许多多的美气,又生过许许多多的闲气,郝文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个主意:约山妞一起去看青云观。青云观的道士没了,青云观的神像也走了,青云观没了香火,青云观就成了离村子最远也是最清静的地方。在那里,郝文遇不上自己的学生;在那里,郝文也碰不上学生家长。他想,在这里没有别人喊“老师”了,山妞总该叫一声别的什么吧。可是,在去青云观的路上,山妞还是一口一声地喊“老师”,郝文的好心境一声一声地就没了。气得他一口气上了山崖,把山妞和“老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在青云观前的青石板上,看着山妞脸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听到山妞喘喘的出气声,郝文心疼得想喊一声“山妞”,但他一想到该死的“老师”,他生生是忍住没喊,他担心山妞又跑回去捡回那声“老师”。郝文心里的气慢慢消了,消了气的郝文真想做出一点儿男人本该要做的事情,可他没做,转过身就走了。他觉得自己有点怕山妞了,怕山妞喊他“老师”。这次山妞没喊,好长时间了山妞也没喊,没喊了郝文的心里又有一点儿空落落的,回过头去看山妞,山妞却抿着嘴笑。“怎么不喊老师呢?”郝文忍不住问。“不喊。”山妞说。“为什么?”郝文问。“我爷爷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山妞说。“哦——”郝文一惊一喜,说,“那么你叫我什么呢?”“你说呢!”山妞低下了头。“叫我一声‘哎’好吗?”郝文说罢,山妞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这可是山里女子呼唤男人一辈子的称呼呀。山妞抬起羞红的脸,郝文正一脸真诚一脸渴望地看着自己,山妞张了张口,轻轻地轻轻地喊了一声“哎”,郝文听了,就高声地应了一声“哎”。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他们就沉浸在这“哎”声里拔不出来。(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去青云观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郝文对山妞的不满,就是通过郝文一口气上了山崖表现出来的。C.城里人郝文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农村小学当教师,遇见山妞之前,他心里很不平衡,是与山妞的爱情使他放下了不平和忿恨。D.小说铺展郝文与山妞间久积于心而又欲发不能的微妙情感,作者借山里的习俗将其鲜活可感地呈现,彰显了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E.朴实、含蓄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郝文不喜欢山妞“老师”的称谓,是因为他内心喜爱着山妞,郝文让山妞叫他“哎”就体现了这一点。答案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解析A项,“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去青云观的经历”并非“12\n全篇”。“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亦不正确。B项,“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不太准确。C项,使郝文放下不平和忿恨的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呼唤。(2)小说最后一段写道:“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郝文和山妞最终确定恋人关系的结局。②与小说中山里女孩含蓄娇羞的特点相契合。③“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和“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具有衬托暗示的作用。四周的鸟叫,躲到山后的太阳能突出场景的宁静和谐、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④引发读者想象。景中含情,融入了恋爱双方的心情,余味无穷。(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3)文中山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长得美、声音甜、笑容诱人;②娇羞、含蓄;③善良、聪明、追求爱情。(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山妞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体现了山妞没有完全摆脱山里人封建迷信的弱点,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不同意。不应删去。①山妞的这番话体现了她的娇羞和含蓄。②表达了对郝文的关心和爱意。③这也体现了山妞的聪明伶俐。④与本文人物山妞的山村生活环境、女性特点相契合。⑤也显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观点二:同意。应该删去。①这与山妞高中毕业有文化的身份不符。②与谈话对象郝文的教师身份不符。③小说完全可以设计一段与新时代相符合的对话。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追怀于右任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12\n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二人抚掌大笑。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于右任生性豪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末,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他却说:“穷,是我的光荣。”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①。横批:如意。1962年1月12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本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注】①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1)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于右任婉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12\nB.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C.1962年,86岁高龄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D.客厅的一副对联体现出了于右任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不因强求完美而被欲望窒息了心智。从中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参悟之深。E.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答案D给3分,B给2分,E给1分,A、C不给分。解析A项,“和蒋的政见不合”于文无据。C项,“86岁”错,应为“84岁”,是两年后86岁去世。“在日记中”也并不明确。E项,说本文语言“工整严谨”不甚妥,另“一生”不完全正确,从1879至1900的21年并未涉及。(2)于右任哪些可贵品质令人感叹?请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正直清廉。身为监察院院长,不受请托;仅拿公务员的薪水,身居要职却清贫度日。②淡泊名利,宽仁好施。躲避别人为其祝寿,不取稿酬,贫者求字分文不取;别人冒其名卖字求生,他反倒关照副官不要为难他们;慷慨借钱给别人,自己借贷也还接济更穷之人。③爱国情深,志于振兴中华。改名为“右任”,不愿臣服屈辱于侵略者;追随孙中山,一生奉“天下为公”为座右铭,创办“复旦”取复兴中华之意。④敢于反抗,愈挫愈勇。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写很多反对清朝的诗;办报被查封,两度入狱却不畏惧,继续办下去。⑤眷恋故乡,至死不忘。作《望大陆》一咏三叹,交代死后也要葬在高处,遥望故乡。(3)于右任一生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政治上:辛亥革命元勋。是较早期的同盟会成员,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是元老级人物。报业先驱。创办民国最早期的报纸,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教育上:教育大家。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创办上海大学,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都跟他有关系,他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诗词上:诗词大家。诗作颇丰,有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品格极高,曾得到毛泽东高度赞赏。书法上:书法大家。创“于草”造诣深厚,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4)于右任说:“穷,是我的光荣。”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右任视“穷”为“光荣”,表现出重义轻利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仰。①于右任虽物质上“穷”,但为官清廉自守,做人宽厚仁爱,是一位精神富者,值得光荣。②于右任虽对待遇的要求不高,但以身许国、许民,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在诗词、书法、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有很深造诣,达到人生至高点,值得光荣。12\n③反观当下,多少贪官贪污受贿终至锒铛入狱,多少文化人借名捞财终至身败名裂,人生不应只以钱多为富,而应追求精神道德的富有、人生的伟大,应该以此为荣。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1)安检人员________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2)为了取得胜利,司令部的将领们________,察看地图,彻底研究战略。(3)喧闹的街头,人来人往,他居然能坐在店铺门口________地看书,完全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A.目不交睫目不转睛全神贯注B.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目不交睫C.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目不交睫D.目不转睛目不交睫全神贯注答案D解析目不交睫:眼睛的上下睫毛没有交合。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目不转睛:眼睛都不转动一下。形容看得十分专注。全神贯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形容精神高度集中。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哈尔滨承办过多届冰雪节,集比赛、旅游、经贸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大型活动。B.通过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十拿九稳地走入大学,王校长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对此予以坚决否定。C.当然,这出戏在展现了它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也有消极影响呢?D.于丹自从在“百家讲坛”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论语》之后,民间掀起了阅读经典著作的高潮。答案C解析A项,搭配不当,“集比赛、旅游、经贸于一体”前补上“冰雪节”;B项,表意不明,前面提及“是否”两点,“对此予以坚决否定”,“此”指代不明;D项,另起炉灶,把“于丹”放在“自从”后。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③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④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⑤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⑥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A.⑥④②③⑤①B.④③⑤②①⑥C.⑥③⑤④②①D.④②①⑥③⑤答案D12\n解析由选项可知,首先判断④和⑥谁放在第一位,⑥有代词“它”所以④放在第一位,排除A项、C项;④的“不仅是”呼应②的“更重要”,由此选D项。16.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5分)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物穿着特征;②生活习俗;③新酒酿成季节。(5分,1点2分,2点4分,3点5分)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材料二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环保。(编后话)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解析纵观两则材料,作为它们的共同话题那就是“环保”,这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写“编后话”。编后话一般是编辑在一个栏目编辑完成后针对栏目的话题和相关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认识,并希望能引起读者思考或给读者以启迪。就本题而言,就是要扣住“环保”这一主题展开,不要仅仅把目光集中在某一则材料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要流畅、得体。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神仙传授酿酒之法给两个凡人,叫他们选端午那天收割的稻子,与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中,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叶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这两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总算找齐了所有的材料,把酒调和好并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注定的时刻。终于等到第四十九天了。两人整夜都不敢有片刻休息,急切地等待鸡鸣的声音。第一遍鸡鸣后,过了很久,才响起了第二遍,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却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又像中药一般苦。而另外一个,虽然打开盖子的欲望也让他按捺不住,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第三遍鸡鸣后才打开陶瓮,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终于喝到了甘醇的美酒。12\n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提示①耐心等待才能成功;②急躁往往会事与愿违;③要善于控制自己;④条件很重要,时机更重要。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06:44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3.4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