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2022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综合练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综合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儒家的政治伦理汤一介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理想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身立命”处。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注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解释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养优秀的后代”上。这就是说:对祖先要尊敬,对后代要担负起精心培养的家庭责任。\n如何“治国”?在中国,如果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该说在前现代儒家的理想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礼记·坊记》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如果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贾谊《陈政事疏》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这说明,“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法”是一种外力所加的不得不备之举,不遵守“礼”的要求,就叫“出礼”(或“越礼”),“出礼”就会“入刑”。所以中国儒家认为“礼”和“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汉书·礼乐志》中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的作用是调节人民心之所求,“乐”的作用是表达人民追求和谐相处的要求,“政”是要求处理“政务”顺民情而能行通,“刑”是为了防止人民“出礼”而“入刑”所设立的。我认为,这也许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所求。如何“平天下”?此句应理解为“如何使天下平”。此“平”或有三义:“平”可作“和平”解,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各邦国和平相处;“平”也可作“平等”解,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亦可作“平安”解,如“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天下平”,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还包括每个人身心内外的“平安”“安宁”,这样就真正“天下太平”了。(摘编自《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正义和真理,改正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君子,有“安身立命”之所。B.齐家,要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对父母既爱且敬,这种“爱”和“敬”发乎天性,并不是受外力影响才产生的。C.治国,就是要以人为本,防止人们道德败坏,使人知礼、行礼,而处理政事则要顺应民情,使人民和谐相处。D.平天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身心安泰,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中国在古代并非纯粹的“人治”国家,而是采用“礼法合治”方略进行治理的国家。其中,“礼”与“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B.“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它是君子所设立的防止超越道德的界限,其作用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加以防范,但其作用难以立竿见影。C.“刑”要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时实施,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旨在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从而防止社会贪欲横流。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而“政治伦理”的实现也是以“道德理想伦理”的实现为基础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论语·学而》《孝经注疏》中的话是为了说明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费孝通认为“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敬老与育幼两个方面上。\nB.文章引用《礼记·坊记》中的内容,旨在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礼法合治”来治国的。其中的“礼”“刑”“令”虽功能不同,但都有制度性的意义。C.文章引用贾谊《陈政事疏》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和“法”虽然在作用上有易见和难知的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D.文章引用“四海之内皆兄弟”“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等,主要是为了对“平”在传统文化中的意思作解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智慧与道德肖群忠智慧总是与伦理道德相关,道德智慧是智慧的主要形式。智慧是知识、德性与境界的统一。道德与智慧的结合,就成为智德。智德不仅是西方的“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之首,而且也是孔子所讲的“三达德”即知、仁、勇之首。道德智慧或智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生觉解。一个有道德智慧的人必然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天道、人道都有深刻的了解和清醒的自觉。比如,儒家有“三才”之说,天居于上,地承于下,而人居其中,与天地合德。因此,人应效法天地的某些特性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易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家的人生态度核心就是这样两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宽容待人。这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实际上就是儒家倡导的基本道德精神。只有对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所觉解和体认,才会信奉、弘扬自强精神、厚德精神。可见,道德智慧首先是对人生大道的觉解,它可以从根本上决定我们人生实践中的道德精神和道德选择。价值澄明。用“澄明”似乎已经在说一种道德智慧的境界了。实际上,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的道德智慧,也可以说是不断的“价值澄清”活动。道德智慧的价值澄明不仅包括认知评价上的“价值澄清”活动,而且还包括实践意义上的价值选择。光有认识不能落实为实践,还不能把道德智慧坚持到底。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道德选择,如道义与利益、群体与个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欲望等,道德智慧就是在人生日常行为和关键时刻都能作出符合道义的正确选择。近年来常看到许多官员因贪腐而丢了脑袋,常为此感叹。这些人的“智商”和人生权谋可能都是很高的,可他们都是缺乏道德智慧的人,因为他们在义利观问题上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可见道德智慧对人生是非常重要的。\n知世明伦。道德智慧无非是一种审时度势、善处人际关系的明智。“知世”要求人们能够审时度势,知先后,掂轻重,择缓急,体现为实践过程中的明智恰当。“明伦”就是要求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善识人。道德智慧不仅要求能知人,而且还能够与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人为善,不失原则;对自己的身份与角色有高度的自觉,有责任感、义务感,知所当为,勇于承担,尽伦尽份。修身立命。这主要包括知己的明智、修己的实践和安身立命的境界。具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是更为高明的德性,儒家将之视作君子的基本德性之一。《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自知”,主要是对于自己的德性、能力大小及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德性、能力和优缺点,方能不妄自尊大,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个充满道德智慧的人。这种自知的道德智慧需要在人生的长途中、在与人的交往中不断地提高。知己是道德智慧的认识活动,而修身则是道德智慧的实践活动。修身不仅需要学、思,而且还重在习、行。一个有道德智慧的人必然是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自觉性的人,化德性为生活,培养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安身立命的人生境界。何为安身立命的人生境界?在我看来主要体现为:第一,知命、立命的人生定见;第二,独善其身的道德追求;第三,安之若素的行为方式;第四,心安情乐的精神状态。心安就是由于对自己的命运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有良好的自控,对自己的道德有高度的自信,对自己的人格操守有充分的自尊,因此,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心平如镜、不假外求、安之若素、怡然自得的平和状态。用现代话说就是他们心理特别平衡,按伊壁鸠鲁的话说就是“灵魂无纷扰”。(原载2022年5月11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4.下列关于“道德智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智慧首先是对人生大道的深刻的了解和清醒的自觉,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正确选择。B.道德智慧体现在价值选择上,不仅包括认知评价,而且包括实践意义上的价值选择;认知评价只有通过价值选择实践的落实,才能使道德智慧得以坚持。C.道德智慧的又一主要内容是知世明伦,它主要体现为实践过程中的明智恰当,表现为能够审时度势,知先后,掂轻重,择缓急。D.道德智慧体现在修身立命方面的意义,应从知己的明智、修己的实践和安身立命的境界三个层面解读。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nA.“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宽容待人”是儒家倡导的基本道德精神,也是儒家人生态度的核心。B.道德智慧的价值澄明,表现在人们面对生活中存在的道义与利益、群体与个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欲望等,在人生日常行为和关键时刻都能作出符合道义的正确选择。C.“明伦”的关键在于个人的角色定位,指的是对自己的身份与角色有高度的自觉,有责任感、义务感,知所当为,勇于承担,尽伦尽份。D.修身作为道德智慧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学、思,而且重在习、行。化德性为生活,培养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是达到安身立命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智慧与道德的关系上,中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都认为道德与智慧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B.人生觉解从根本上决定人生实践中的道德精神和道德选择,而只有对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所觉解和体认的人,才能算是有道德智慧的人。C.道德智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掌握着国家资源的政府官员都具有价值澄明的道德智慧,就有可能避免贪腐现象的出现。D.对自己的命运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有良好的自控,对自己的道德有高度的自信,对自己的人格操守有充分的自尊,这才能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心平如镜、不假外求、安之若素、怡然自得的平和状态。\n答案精析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综合练11.C [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治国”应该是“礼法合治”,选项中强调的是礼治。]2.C [此项混淆了“刑”和“令”的作用。原文说的是:“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3.C [“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4.C [以偏概全。原文第4段所谈“知世明伦”包括“知世”和“明伦”,选项只涉及对“知世”的解说。]5.C [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明伦”指的是“了解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善识人”,选项的解说没有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内容,即“能够与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人为善,不失原则”。]6.B [概括不当。原文第2段是说“只有对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所觉解和体认,才会信奉、弘扬自强精神、厚德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54:04 页数:6
价格:¥3 大小:14.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