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2022版高考语文考前三月冲刺阅读与鉴赏第2章古诗鉴赏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讲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例】(2022·天津卷)第14(2)题,(2022·重庆卷)第12(1)题。②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例】(2022·安徽卷)第9题,(2022·湖北卷)第14(1)题。③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例】(2022·全国卷Ⅰ)第8题,(2022·浙江卷)第22题。④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例】(2022·全国卷Ⅱ)第8题,(2022·四川卷)第13(1)题。审题要点①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②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③审数量。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若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④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答案要素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n真题例示(2022·长春模拟,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姜 夔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答案 诗歌运用了(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答案 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2022·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考生虚实结合,前句为虚写,后句为实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n答案1考生答案2①对仗手法,“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拟人手法,“柳拂”一句赋予了杨柳人的动作和情态。问题诊断表现手法判断不准、不全,其原因在于对表现手法理解不到位。剖析矫正考生答案1属于术语不当,生搬硬套。题干要求说明的是“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答时应细细品读颈联诗句,而不是生硬地套上“虚实结合”等相关术语。考生答案2属于识别不准,概括不全。要学会从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中识别和理解手法。这里提到的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三联是写景,后一联是抒情,而题目要求分析的颈联是景物描写中的一部分。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思考,再联系景物描写具有的多种手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不过要注意思考周全,分条列举。满分答案1.具体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反对脱离诗歌整体,仅就试题指向的句子作答。要求答“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不可答“一句”的表现手法;有时,单看所给句子是看不出其表现手法的,须联系整体文字。(2)形式和内容兼顾。对于赏析表现手法题,不能只考虑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应主要考虑对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分析。2.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景抒情、反衬、虚实结合的区别①虽说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区别,但在实际答题中写出任一个即可。当景与情不一致,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时,一般要答成“反衬”。②反衬是古诗运用较多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明衬暗等。反衬与对比有区别,有时答题中可以相通。反衬手法最主要的表达效果是突出景物的形象(特点)或诗人的某种情感。\n③把握虚实结合,关键是要能读出诗词中的虚象、虚境。这个“虚”主要指梦幻,设想,回忆,神话,暗写之象、之境。可以从诗词中的词语中读出,如“忆”“像”“似”“应”“料”等词。虚实结合手法最大的表达效果是丰富、扩大了诗的内容和意境,给人以想象,使意蕴更丰富,情感更深远。(2)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①对比与衬托对比的双方是平等的,不分主次;衬托是以次衬主,两者主次明显。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且双方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一体两面的对比);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也可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做题时要首先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其次分析双方关系。突出一方的是衬托;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②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③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1.试说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1)画眉鸟欧阳修\n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2)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3)陌上桑(节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答:   2.(2022·全国Ⅰ,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 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n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   3.(2022·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   4.(2022·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n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答:   5.(2022·安徽,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月 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   对点规范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五)李 白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n注 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嵩山作①王 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注 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n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答:   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彭民望①李东阳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③。注 ①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②“斫地”句,化用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jiá,长剑)”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③苜蓿盘:形容清贫的生活。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仲 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义。这首词上片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n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注]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 “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n答案精析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问题例析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演练体悟1.(1)对比 (2)衬托(反衬) (3)烘托(侧面描写)(4)渲染和烘托2.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3.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手法。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4.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n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回答此题,首先要仔细研读诗句,弄懂诗意,找出前两联写景的词语。注意理解题干中要求的“时空变化”,抓住“初落”“月正圆”等体现时间的词语和“孤舟转山曲”“平川”等体现空间的词语,分析其变化。5.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对点规范练1.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解析 李白用了春秋时期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结尾两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表现出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2.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解析 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关键诗句进行分析,“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一句中,“流水”“有意”“暮禽”“相与还”,将流水、暮禽人格化,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一般作用是生动形象,故可结合着“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所表达的情感来分析其作用。从诗人的写作意图看,“流水”还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比喻义,故可从诗人归隐的坚决态度角度组织答案。3.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n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艺术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由“奇树”“绿叶”“荣”“馨香”等可得出,此诗在写景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将以遗所思”表明了思妇的情感在写景中逐渐升华。“馨香盈怀袖”一句中,“怀袖”一词将思妇的形象跃然纸上,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感别经时”表现了思妇的借花怀念之情,由此可体会出思妇的孤独寂寞感伤,联系前几句的“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可得出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4.①用典。用王郎、冯谖等一系列典故写友人的才华出众、志愿难酬,表达对友人穷困孤寂生活的同情。②融情于景。颔联、颈联中对秋风夜雨、木叶飘零的景象描写,营造了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凄凉处境的愤懑不平,对年华逝去的惊叹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知己难得的感慨喟叹。③直抒胸臆。尾联写出了在长安这一寄居谋生之地友人的一无所获。“惭愧”二字既是对友人命运的不平之鸣,也表明了自己无力援手的无奈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揭露。5.①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③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6.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诗句或关键词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是由“青山”“孤舟”两种景物组成的一幅画面,“万里”“一孤”描绘出了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的画面,给人以凄凉感、孤独感。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出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53:43 页数:13
价格:¥3 大小:51.7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