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2022版高考语文考前三月题型集训冲刺模拟练一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冲刺模拟练(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通过否定给人以理想我所认定的文学,首先应具有否定的力量。今日中国,全球化、现代化进程既带走了物质的贫困,也带来了物性对人性的宰制。人们一方面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觉得没理由不肯定自己所处的时代,一方面又真实地感到生活给你的经常是你不想要的,所以表面淡定,内心纠结。其实,不仅是普通大众,一些作家也一样,不是去写财富和欲望,就是去写穿越和盗墓。那种内容上的商品化倾向与形式上的技术化趋势,是人性向物性投降的最明显的证明。在消费社会,文学与商业的关系变得密切自难避免。但文学毕竟不是手艺活,它提供给人的应该是自由的舒展与灵魂的拯救。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可多方尝试,不一定非要宏大叙事。但再怎么尝试,都不该作精神撤防,忘了与人性向物性投降现象抗争。不幸的是,对这些现象,许多人视为当然。人的生物性存在叫“生存”,创造有意义的生存才是“生活”。好的文学会提醒你注意这种区别。一方面它能表现生活的负面,适度地容忍,还它以世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更能否定生活的负面,让人看到其不合理之处,从而至少在阅读的那一刻,把自己交给理想与信念。正因为如此,鲁迅讨厌“翰林文字”,爱尔兰诗人肯涅利曾说“倘若你想挽救这个时代,那么揭露它,揭露它的骄傲自满、缺点怪癖,以及假道学”。也因此,尼采会说“没有一个艺术家是容忍现实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坚持艺术应表现社会的不公与人类的痛苦,并要求其保持否定与颠覆的能力,成为社会的“一种救赎”。今人为物欲束缚,通体不得自由。文学应该让人挣脱这些羁绊,向上仰望无限星空,获得属于人的精神自由。\n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作家,抱着世俗化的态度,俯下身来写作,不仅忽视了文学的本质,还放弃了自身的责任。或为结盟市场,向码洋投降;或为取媚世俗,作精神撤防。他们忘了,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存在方式,文学几乎从来都是站在生活的反面,是负责监管与纠正生活的。只有通过否定与批判,文学才可能使社会保有健全的理想,同时文学因与生活的反差,才成就了自身的价值。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文学不能赞美,而是强调在任何时候,文学都须对生活保持警惕,尤其要拒绝与世俗同流,更不能向愚昧和丑恶低头。有时为维护纯善与真美的价值,甚至可以无视潮流的变化,不惜抛弃其和谐的外观,与大多数人观念相左,与世俗社会抗争。因为从根本上说,生活并不总是一个合理的展开过程。有时它还催生罪恶,引人堕落。生活或许是合理的,但合乎人性吗?合乎美吗?文学要追问这些问题。所以文学不顺应生活,而经常站在生活的反面,是文学的性质所决定的。(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原文所论“文学具有否定的力量”的一项是(  )A.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上来透口气》,对英国社会贫富不均现象的抨击,对中产阶级暴发户附庸风雅的揭露,让人看到社会不好的一面。B.一平平之人,穿越到某个朝代,奇迹瞬间发生,他能够“呼风唤雨”,这类作品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局限性,以穿越来批判人对现实的不可超越性。C.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柯勒律治说,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唤醒人们对习惯和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人看向美丽的新事物”。D.鲁迅的《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中国,人们一面享受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富足带来的快乐,一面又陷于精神领域的纠结之中,感觉生活给予自己的经常是自己不想要的。B.一些作家紧跟消费社会潮流,写一些有关财富和欲望的浮华故事,这种取媚世俗、为物欲束缚的趋势,是人性向物性投降的明证。C.作家为了完成文学的使命,可做各种尝试,但不能忘了与物性对人性的宰制现象进行抗争;而对那些不作精神撤防的现象,许多人视为当然。D.好的文学应提醒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区别,既要适度地容忍生活的负面,还其以世俗的合理性,又要否定生活的不合理性,以培植信念,获取前行的力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讨厌“翰林文字”,肯涅利说“想挽救这个时代,那么揭露它”,尼采说“没有一个艺术家是容忍现实的”,这都证明了文学应具有否定的力量。\nB.今人多为物欲所困,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救赎人类,帮助人挣脱物欲对自身的羁绊,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把自己交给理想与信念。C.文学需要否定与批判,因为文学几乎从来都是站在生活的反面监管与纠正生活的,而文学也因为和生活形成了反差,成就了其自身的价值。D.生活原本并不完美,文学所要做的就是追问生活是否合理,是否合乎人性、合乎美。为了维护真善美,文学就应该无视潮流,与世俗社会抗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n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C.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译文: \n (2)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答: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夔州的落叶纷飞的萧瑟秋景烘托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愁绪。(2)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词人的乡关之情和归家遥遥无期的征人之思。(3)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乙 选考题\n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马房之夜萧 红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被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n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来啦!来啦!……黑骑马……”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n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C.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E.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2)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答:  (3)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  (4)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爱书之人范用2022年9月14日\n,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1969年,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到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n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但是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戈宝权描述范用: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的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有删改)相关链接①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书痴”范用:书多 酒多 朋友多》)②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黄离《我和范用的“缘”》)③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作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畏惧,从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地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人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B.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nC.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D.材料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材料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E.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2)为什么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3)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答:  (4)文章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昔日稳定、文明、富足的香港因为愈演愈烈的所谓“占中”运动而变得________。②在________的漫漫长夜,鲁迅的黎文成为号召革命者向黑暗势力抗击的檄文。③季羡林先生________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A.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B.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C.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D.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n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观众认为电影《狼图腾》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是让狼成为主角,缺乏对图腾的诠释、阐发和张扬,没有强化精神层面的升华所导致的。B.迟子建的作品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到《群山之巅》,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北中国奔流的河水、苍茫的群山。C.我们曾经大力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D.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如今大多数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医环境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大有好转。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村里的桃子都被摘了,树上没了桃子,桃叶也全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山坡上。但近看时,枝条苍黑硬倔,像无数的蟒蛇突然向四面冲出,又像长胳膊大手,恶狠狠伸出来要打人。A.桃树只剩下桩和枝条,枝条向四面展开,形成一个个圆形,远远看去,像是旧庙的千手观音B.桃树的枝条向外伸展,远远看去,像是天地间一个又一个的蛛网,又像是美丽而倔强的少女C.裸露出满树干虬结的木瘤,远远看去,枝条上生出无数条交叉重叠的小枝,树干宛如战神D.无数条茂密的枝条郁郁葱葱,简直似天空中的一把把巨伞。远远看去,又像是沧桑阴郁的老人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①________。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家园,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②_________。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缺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n17.右图是在2022年全国志愿服务标识征集活动中获奖的优秀作品,请用简明的文字说明其画面内容及寓意,不超过70字。(6分)答: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n答案精析冲刺模拟练(一)1.B [原文中说文学“应具有否定的力量”,否定的是现实生活的不合理性,而穿越作品所揭示的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并不等于现实生活的不合理性,我们应该承认现实的局限性。并且从文中来看,作者对穿越题材是否定的。]2.C [“对那些不作精神撤防的现象,许多人视为当然”错误,原文中说“对这些现象,许多人视为当然”,这里的“这些现象”是上文提到的一些作家“不是去写财富和欲望,就是去写穿越和盗墓”等现象,而这恰恰是一些作家作精神撤防的表现。]3.D [“文学就应该无视潮流”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有时为维护纯善与真美的价值,甚至可以无视潮流的变化”。]4.B5.D [“出”,离开京城任职,解释为贬官理解偏差。]6.A [“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只是提拔他的其中一个原因。]7.(1)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代替他。(2)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阁。参考译文岳正,字季方,是漷县人。正统十三年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名,朝廷赐进士及第,他被授予编修的职务,升任左赞善。天顺初年,岳正改任修撰,教小内侍读书。大学士徐有贞、李贤被关进监狱,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代替他。王翱便把岳正推荐上去,(皇帝)于是在文华殿召见岳正。岳正身材修长,美髯飘飘,皇帝远远望见,脸上流露出高兴的神色。他谒见皇帝之后,皇帝又连连称好。皇帝问岳正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哪一年考取的进士,岳正详细回答。皇帝又十分高兴地说:“你的年龄正好四十岁,你是我们北方人,又是我选拔出来的进士,现在任命你为内阁大学士,你要尽力辅佐我。”岳正忙磕头接受任命。岳正快步出来,与石亨、张\n在左顺门相遇,二人很吃惊地问岳正:“你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等到两人进入皇宫,皇帝告诉他们:“今日我自己选拔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石亨、张问(选拔的)是谁,皇帝说:“岳正。”两人装着庆贺了一番。皇帝说:“只是岳正的官职太小了,应当授予他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的官职。”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阁。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皇帝非常反感他们。岳正私下对皇帝说:“现在(石亨、曹吉祥)二人的权势过重,请允许我用计策离间他们。”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岳正出来后去见曹吉祥,对他说:“忠国公(石亨)为什么常派杜清来这里?”曹吉祥说:“承蒙石公垂爱,表达一种诚意罢了。”岳正说:“不是这样的,他是派人来监视您的行为的。”趁机劝曹吉祥交出兵权。岳正又来到石亨的住处,以皇帝的口吻命他自我收敛。石亨、曹吉祥揣摩到了岳正的来意,非常生气。曹吉祥去拜见皇帝,摘掉了帽子,哭着请求赐他一死。皇帝心里十分惭愧,好言安慰了一番,传召岳正斥责他说话不当。石亨、曹吉祥制造流言,说岳正故意表现得公正忠直以获取名声,毁谤讥刺别人。皇帝很生气,将他贬为钦州同知。岳正途经漷县,因为母亲年老停留了十天。陈汝言让巡校向朝廷说明这一情况,并且说岳正曾经抢夺公主的田产。于是将他逮捕关押到狱中,杖打一百,流放到肃州。石亨、曹吉祥被杀后,皇帝对李贤说:“岳正本来就曾说过石亨、曹吉祥骄横之事。”李贤说:“岳正家里有老母,如果能够放他回归故里,就非常好了。”于是,岳正被放归故里为民。宪宗即位后,御史吕洪等请求恢复岳正和杨瑄的官职。皇帝下诏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为讲论经史的官,参与修订《英宗实录》。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请求皇帝将岳正的宅子赐给自己,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岳正回到朝廷后,自以为会被重用,但李贤想任命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岳正十分不高兴。(后来)妒忌岳正的人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李贤(因此)很反感岳正。成化元年四月,岳正被调出京城任兴化知府。岳正到了任上,修建堤坝,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整顿库存,想要大干一场。乡里的士大夫们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传播诽谤他的言论。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他的女婿。8.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溪水当作同行三日的友伴,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n9.(示例一)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作者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示例二)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作者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字无此意味。10.(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11.(1)AE [B项“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并不能反映天气转暖。C项“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错。D项“他越说越没力量”不是因为年老体衰,而是谈起往事,心中难受。](2)形象:冯山是一个孤独、寂寞和感慨英雄迟暮的老猎人形象。心态:①对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充满一种渴望相聚的急切;②对当年打猎的情景和年轻时候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解析 作答本题,主要根据文本提供的情节进行归纳。作答第一问,要突出孤寂和英雄迟暮。作答第二问,一要突出与年轻时的伙伴五东家相见的急切,二要突出对打猎情景和年轻时候的伙伴的怀念。(3)①以时间为线索,按照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见面前的孤独,回到见面后的孤独)来组织故事情节,使得叙事浑然一体;②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的视角来叙事,使得冯山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的展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对人物的理解与同情;③以冯山对与五东家见面的渴盼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详写冯山的等待过程,略写相聚时的场景,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独;④从叙事语言上来说,小说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叙述性语言为辅,通过对冯山期待见到五东家的行动、语言、神情的描写,真实表现人物的心理,外化人物的情感,使得作品弥漫着一种感伤的情绪和氛围。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线索、视角、详略、语言等方面展开分析。线索方面,不但要交代以时间为线索,还要点明见面前、见面时、见面后的顺序。视角方面,要强调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使人物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展示。详略方面,详写等待,略写见面,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寂。语言方面,要突出描写及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n(4)①从艺术结构上,通过冯山送走五东家后重感寂寞的情节,与前面冯山对相聚的期盼、相聚时的欢乐形成对比,耐人寻味;②从情感表现上,以被人遗忘的孤独和寂寞的泪水再现冯山常态的生活,强化了表现寂寞的力度;③从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冯山作为长工无家无室的孤苦,又表现了冯山对东家割舍不下的旧情谊;④从思想内容上,以与五东家重见后的,重温人生旧梦的幻灭,表现人到垂暮之年从灵魂深处生发出来的荒寒之感,深化了作品对生命的思考的这一主题。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结构安排、情感表现、形象塑造、思想内容等方面展开阐述。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与见面前等待、见面时欢乐形成对比;从情感表现上进行分析时,要点明相聚结束,重回孤寂之中;从形象塑造方面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便于表现人物的孤寂和对旧情谊的不舍;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要突出重温旧梦的幻灭,对人生的思考。12.(1)AE [B项归因错误,这是批评者的错误看法,而非文章的观点。范用“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受尽了折磨”的原因是复杂的。另外,说范用“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也不准确,批评者只是说“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没有“只”字。C项“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错误理解了范用的思想。D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对引述的作用理解不够恰当。](2)①眼光独到,思想开放。“文革”以后,范用敏锐感知时代需求,创办《读书》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刊登《读书无禁区》一文;主动完整出版巴金《随想录》一书,显示出他独到的眼光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②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文革”后,有人企图阻挠《随想录》在港刊登,范用却立即联系巴金,请求其把书交予三联,并保证一字不改地出版;正因为坚持真理,不惧权威,范用多年来常被批评做出版时没有“政治挂帅”。③敢于担责。《读书无禁区》一文刊登后激起波澜。针对“给‘坏书’开绿灯”等质疑,上级部门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他没有退却,每期杂志清样都亲自过目签字。解析 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分析范用的性格特征方面的哪些内容让他敢于“屡吃螃蟹”。比如范用在创刊号上刊登《读书无禁区》、出版巴金的《随想录》等,这些表现了范用独到的眼光,体现了他思想的开放性等;再如发表《读书无禁区》后,人们质疑这篇文章是给“坏书”开绿灯,但范用没有害怕,每期杂志的清样都亲自过目签字等,这些表现了范用的敢于担当的品格等。\n(3)①刚强正直、不屈邪恶。“文革”中“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尽管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②心胸豁达,包容大度。“文革”中,有个美编在大字报上画漫画讽刺他,他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这幅漫画,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③身处逆境,心怀梦想。在下放时不忘“交谈读书感受”,构想将来出一本读书杂志。④为人谦逊。他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出过《叶雨书衣》一书,讲到的书籍装帧水准很高仍自谦“业余”。⑤注重形象,风度翩翩。退休后的范用风采依然,衣着讲究,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称为“最爱美的出版家”。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通过分析范用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概括范用的形象特征。比如范用在“文革”期间受到批判时,他十分倔强,尽管受到的迫害最严重,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认错,体现了他的刚强品格;再如他热衷于装帧艺术,出过《叶雨书衣》一书,讲到的书籍装帧水准很高,但他还是十分谦虚等。(4)①创办杂志,出版经典。范用一生与书结缘,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等著名杂志,出版了《随想录》《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一系列经典书籍。②热衷于书籍装帧艺术。撰写专著《叶雨书衣》,能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书籍装帧水平很高,被张中行赞为“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③藏书丰富。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④读书方法独特。范用读书极高效,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的确认与搁置也不过夜。决不把书放在一边待读。解析 题干要求找出范用“爱书”的表现,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范用在有关“爱书”上的做法等。比如他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等杂志,撰写了关于书籍装帧艺术的专著《叶雨书衣》,家中藏书很多等,都表现了他对书的热爱。拟写答案时,可以先总括再分析。13.B [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风雨如磐:风雨像磐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各种艰难困苦。]14.B [A项“主要原因是……”与“是……所导致的”杂糅。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但”应放在“这种精神”的后面。D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去掉“使得”;“环境”与“提高”搭配不当。]15.A [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情景的统一,又要注意逻辑事理的统一。情景的统一即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在给出的语句中,“苍黑硬倔”“无数的蟒蛇”等词语构成了一种阴沉的情调。而B项中的“美丽而倔强的少女”和D项中的“郁郁葱葱”都富有生机,与原句的语境不符合。从事理逻辑上看,B项中以少女作比喻,可少女和枯败的桃树没有相似性,C项中“远远看去”是无法看到枝条上生出的“交叉重叠的小枝”的。综上可得答案为A。]16.①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②难以找到自己的根基③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17.(示例)该标识以“志”字为基本原型构图,并融入了鸽子、彩带和“心”字等元素。鸽子展翅飞翔,象征着爱的传递;彩带形成“心”的字样,象征着心与心相连。\n18.审题指导 材料分析:不是世界中心(第一次)→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第二次)→无能为力也要尽力争取(第三次)。审题立意:人生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从浑浊走向澄澈的过程;越接近现实人越要清醒。(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作均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53:38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10.5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