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步步高】(全国通用)2022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试题命题角度1 世界观与方法论1.(2022·山东高考)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命题角度2 运动与静止2.(2022·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命题角度3 意识的产生3.(2022·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命题角度4 意识的能动作用4.(2022·全国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33\n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命题角度5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5.(2022·广东高考)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命题角度6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6.(2022·江苏高考)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命题角度7 影响认识的因素7.(2022·四川高考)观察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角度8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8.(2022·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33\n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命题角度9 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9.(2022·山东高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发展过程。,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漫画的形式考查对上述知识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如高考改革新方案、“单独二孩”政策)、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新理念(如“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人类重大科技新发现、新成果等。33\n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实践的特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核心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1.哲学知识概览33\n哲学是什么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基本派别阵营基本观点内部派别主要区别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33\n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022·广东高考,33D)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2022·江苏高考,25B)3.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2022·海南高考,21②)4.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2022·广东高考,35A)5.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2022·天津高考,9②)6.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22·福建高考,29③)从考查的内容看,哲学的内涵与作用,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22年高考,可能会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繁荣与发展哲学的相关论述、名人名言、漫画等为命题载体。命题点一 哲学的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1.2022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表明哲学(  )A.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经验命题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预测题型:选择题]33\n2.哲人逝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同的是(  )A.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B.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C.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D.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核心考点二 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1.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阐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3\n(2022·广东高考,34A)2.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2022·天津高考,9C)3.科幻文学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2022·重庆高考,4C)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2022·江苏高考,19③)5.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2022·江苏高考,29B)6.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022·江苏高考,27A)7.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2022·北京高考,26④)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可能以漫画、人类探索世界的各种活动、党和国家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为载体命题。命题点三 意识的本质和特点[预测题型:选择题]3.(2022·南通、泰州三调)近日,一张猫咪走在楼梯上的图(见右图)掀起了一轮争论热潮。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  )A.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命题点四 意识的能动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33\n4.右图漫画《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反映了(  )①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意识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事物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命题点五 一切从实际出发[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5.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正确对待新常态,必须走出经济发展上的狂热躁动和高速偏好,准确认识形势,顺应经济社会规律,立足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结合材料,从以下两问中任选一问作答:(1)要适应新常态,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及早适应新常态?    33\n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核心考点三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原理内容错误倾向物质和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既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运动和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方法论错误倾向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冒险蛮干的唯心主义;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思想33\n1.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2·重庆高考,10A)2.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022·江苏高考,28B)3.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2022·广东高考,34②)4.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2022·大纲全国卷,29③)5.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2022·重庆高考,3B)6.在我国古代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2022·北京高考,24③)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2022年高考可能结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静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唯物论的原理内容。命题点六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                   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应对经济形势的以上做法体现了(  )①坚持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②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坚持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命题点七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33\n7.右图漫画《欲望与得失》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没有量的积累往往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B.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人们的主观愿望总是与客观结果相背离命题点八 综合考查唯物论知识[预测题型:主观题]8.某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结合材料,分析上述做法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④另外应注意的观点:33\n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核心考点四 实践和认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阐释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内容阐释方法论真理特点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过程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上升性33\n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思维拓展 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2022·海南高考,17④)2.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2022·海南高考,17③)3.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2022·安徽高考,10C)4.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22·四川高考,10②)5.在艺术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2022·全国Ⅱ,23C)6.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2022·广东高考,35C)7.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2022·福建高考,35②)8.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2022·新课标全国Ⅰ,22④)9.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33\n(2022·山东高考,35D)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是常考点。2022年高考可能结合漫画、名人名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适时调整等进行考查。命题点九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9.(2022·茂名二模)下图漫画《过沟方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过沟方案A.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规律B.认识主体立场不同得到的方法也不同C.要注重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勇于实践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命题点十 追求真理的过程[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10.一直以来,专家们认为火星表面只存在固态水。2022年4月,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数据显示,火星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气会被火星表面的一种高氯酸盐所吸收,形成具有防冻作用的盐溶液。这一数据印证了火星上还存在液态水。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④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命题点十一 综合考查认识论知识[预测题型:主观题]33\n11.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3\n倡导绿色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背景材料材料一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22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材料二 2022年5月5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意见》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愿景、主要任务、制度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被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命题视角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33\n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3.针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请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     33\n     创新演练1.(2022·杭州一模)APEC峰会期间,为保障空气的质量,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了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蓝天熠熠,白云朵朵。“APEC蓝”迅速成为热词。“APEC蓝”在北京的出现体现了(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治霾的关键 ③意识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④改变生产状况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保制度,使整个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达到了可谓前所未有的程度;还进一步优化了环保“约谈制度”,由“约谈企业”改为“约谈政府”,采取诸多措施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③要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搞好局部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阅读下面漫画《宣战》。漫画表明我国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 ②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③积极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④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3\n4.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战胜自然”“人定胜天”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见下表)时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战胜自然”“人定胜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1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3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4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的成熟5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地位,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33\n     材料二 “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狗,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这些是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北方多地陷入严重雾霾的生动写照。面对严重的雾霾,各方人士纷纷支招。(2)请你设计预防和治理雾霾的三条措施,并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其哲学依据。  33\n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专题强化练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1.(2022·汕头一模)芸芸众生整天为生计而忙碌,超不出两件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哲学家却告诉人们,人还要做第三件事,这关乎人生的成败,这就是:认识你自己。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是(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哲学分为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2.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某著名哲学家举例说:“当我说我的桌子是存在的,这就是说,我能够看到摸到它;如果我走出书房后说我的桌子是存在的,那就是说,如果我在我的书房里,我能够看到摸到它。”下列论断与该哲学家的思想根本对立的是(  )①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③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元素构成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3.下图漫画表明(  )A.存在决定思维B.世界统一于物质C.思维反作用于存在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3\n4.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外披露,百度目前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已经可以做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如它的语音识别,准确度已经近乎和人际交流相同。预计累积10~20年后,人工智能的“大脑”可能会发生质变,赶上或超过人脑。下面对“百度大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百度大脑”——经人们的创造,就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②“百度大脑”将会在自主意识的指导下,能实现人的某些功能 ③“百度大脑”的制作和使用,凸显了人类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 ④“百度大脑”将实现具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6.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客观的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7.有人曾向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询问人们产生恐惧的原因,他回答说:“因为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已经拥有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亲友、财产、美德与个性等,我们就不会害怕了。因此,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执著在我们的大脑中制造了恐惧,而不是我们并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惧。”克里希那穆提的这一回答强调了(  )33\n①意识以人脑为物质载体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映象 ③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对生理的调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从胎教抓起》这幅漫画告诉我们(  )A.要利用事物存在的条件,创建联系B.要把握人与规律的关系,改造规律C.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9.马云说:“我自己对经济学家很尊敬,但我们企业家不能听经济学家预测的未来。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他的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间接经验都是不可靠的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10.《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国的宏观调控要将“出台政策”和“落实政策”相结合。“落实好已有政策,与出台新政策同等重要”,坚决反对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等弊端,决不允许“走过场”;同时,对于政策实施效果,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如果确实出现政策“水土不服”,也应及时调整完善。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与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④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的提出,说明(  )33\n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缺乏新药和过度用药使细菌的耐药性与日俱增。2022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近30年来第一种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命病原体,与其他主要攻击细菌蛋白质的多数抗生素不同,它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消灭细菌,病原体很难对其发展出抗药性,其有望成为人类打败细菌抗药性的“超级武器”。新型抗生素的发现表明(  )①认识根源于矛盾的不断解决 ②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④认识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22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明年将有25个省区市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科学选拔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关于教育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大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3\n(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体现的哲学道理。(3)高考在即,班级举行“我的人生规划”主题班会,请你从“高考、大学、职业”三个方面拟写一份自己的人生规划要点或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33\n学生用书答案精析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场传真·命题报告1.B [“知廉明耻”,强调做人的正确观念和理念,“不廉、不耻”则是错误的理念,引发“无所不取、无所不为”的错误行为,这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正确;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故A错误;C不是哲学原理,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D不当选。故选B。]2.A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观念,故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3.A [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意识是自然界(生命、非生命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据此应该是滴水穿石、根系沃土、犬吠非主、敬德保民,即①→②→④→③,选A。]4.A [“人的意识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①排除;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仍就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的性质”,故排除④。故选A。]5.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属于主观范畴,排除①。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④表述错误。接受不能改变的,凸显对世界物质性的尊重,改变能改变的,凸显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②正确。哲人告诉我们的哲理,对我们生活具有指导作用,故③正确。]6.D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指导改造客观世界,排除①。认识规律不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立足客观实际,排除③。经过科学实验揭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见世界是可知的,故②正确。根据研究发现,治疗癌症,可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④正确。]7.C [题中漫画强调不同主体站在不同立场、角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题中漫画不同的认识都是意识,尽管有差异,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②④入选。①③选项观点与题中漫画内容不相符,题中漫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没有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排除。]33\n8.A [从金木水火土到化学元素到夸克、电子,都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①正确。对构成世界基本成分的认识,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故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真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排除③。材料只强调认识世界,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排除④。]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问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该体系。解答本问,首先要了解“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含的理论: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然后解读材料“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永无止境”“落实、切实推进”,把材料和理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可。核心突破·考向预测核心考点一 误点诊断1.×。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来源于实践。3.×。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5.×。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6.×。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命题猜想1.A [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2.A [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与之相同。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属于夸大绝对运动的诡辩论。]核心考点二 误点诊断1.×。雾和霾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体现。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3.×。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源于客观存在。33\n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5.×。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6.×。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7.×。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命题猜想3.C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A、B、D不符合题意。]4.B [②错误,人的主观精神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错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5.(1)立足新常态的客观实际,准确认识形势,尊重客观规律,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思想与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积极作为。(2)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发展的总趋势。应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态度和做法,遵循经济社会规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认清经济发展道路的曲折性,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核心考点三 误点诊断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社会发展规律。2.×。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3.×。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4.×。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5.×。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6.×。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命题猜想6.C [应对经济形势的做法体现了坚持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运动与静止的统一,①③正确;②④材料中未体现。]7.B [漫画《欲望与得失》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B符合题意。D错误。]8.(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该地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该地推进城镇化,注重生态文明遵循了客观规律。(答“将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也可)33\n(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该地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作用。核心考点四 误点诊断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3.×。只有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识事物时,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6.×。着眼于全局,有助于帮助我们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但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等价于真理性认识。7.×。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8.×。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9.×。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命题猜想9.D [A“改造规律”说法错误。B过于绝对。C与题意无关。]10.A [①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1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热点链接·多维探究命题视角1.(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33\n(4)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2)注重量的积累,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提高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水平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创新演练1.A [③错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④错误,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2.B [②不符合材料。④说法绝对。]3.D4.(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来源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在其基础上深化和发展。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的认识过程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2)措施①:政府要从宏观上统筹治理雾霾天气。依据: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要树立全局观念。措施②:尽量减少出车的次数,减少尾气排放,从每个人做起。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措施③:工厂进行设备改造,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坚持长远发展。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要在知识范围内,措施和哲学依据能对应的均可。)33\n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答案精析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A [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魅力和作用,故选A。]2.B [该哲学家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之对立的是唯物主义,故选②③。①④属于唯心主义。]3.A [“饥饿时”“吃饱后”属于存在,“烦恼”属于意识,故选A。]4.B [人不能改变规律,尊重规律是事业成功的前提,②④错误。]5.A [“百度大脑”不是人脑,不会有意识,不具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②④错误。]6.D [漫画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能动作用,D符合题意。B错误。]7.C [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事物”,这体现了②。“如果看开所拥有的亲友、财产等,就不会害怕”,这体现了③。]8.C [母鸡请鸭子代其孵蛋,这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尊重客观规律,C符合漫画。A、B中“创建联系”“改造规律”的说法都错误。]9.B [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D都错误。]10.A [②表述不科学,错在“循环”;④与题意无关。]11.A [③错误,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目的。]12.D [①错误,认识根源于实践;②错误,并不是所有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13.(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意识具有能动性(或答“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立法法的修改既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反映,又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3\n14.(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作用。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根据这一实际,我国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有关部门在考试招生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应的认识,这些认识对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3)①高考:诚信考试,发挥水平,接受祖国挑选。②大学:努力学习,提高素质。③职业:树立正确就业观,发挥自身价值,奉献社会。(只要涉及“诚信考试、提高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等角度均可)3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52:49 页数:33
价格:¥3 大小:2.26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