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通用202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专题17推理与证明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走向高考】(全国通用)202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专题17推理与证明(含解析)一、选择题1.(文)将正奇数1,3,5,7,…排成五列(如下表),按此表的排列规律,89所在的位置是(  )第 第 第 第 第一 二 三 四 五列 列 列 列 列1  3  5  715131191719212331292725…A.第一列      B.第二列C.第三列D.第四列[答案] D[解析] 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则89位居第45位,而45=4×11+1,故89位于第四列.(理)(2022·广州市综合测试)将正偶数2,4,6,8,…按下表的方式进行排列,记aij表示第i行第j列的数,若aij=2022,则i+j的值为(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1行2468第2行16141210第3行18202224第4行32302826第5行34363840………………A.257        B.256C.254D.253[答案] C[解析] 依题意,注意到题中的数表中,奇数行空置第1列,偶数行空置第5列;且自左向右,奇数行的数字由小到大排列,偶数行的数字由大到小排列;2022是数列{2n}的第1007项,且1007=4×251+3,因此2022位于题中的数表的第252行第2列,于是有i+j=252+2=254,故选C.[方法点拨] 归纳推理15\n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样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在进行归纳时,要先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把它们适当变形,使其具有统一的表现形式,便于观察发现其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归纳出一般结论.2.(2022·广东文,6)若直线l1与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答案] D[解析] 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假如l与l1、l2都不相交,则l∥l1,l∥l2,∴l1∥l2,与l1、l2异面矛盾,因此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故选D.[方法点拨] 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叫做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命题到特殊性命题的推理.(1)演绎推理的特点当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2)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3.(文)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bn}(bn=)也为等差数列.类比这一性质可知,若正项数列{cn}是等比数列,则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则dn的表达式应为(  )A.dn=B.dn=C.dn=D.dn=[答案] D[解析] 通过审题观察,对比分析得到:已知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nbn=算术平均bn成等差类比项等比数列{cn}前n项积Tn=c1c2…cndn=几何平均dn成等比故选D.[方法点拨] 类比推理15\n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抓住类比对象之间相似的性质,如等差数列的和对应的可能是等比数列的和,更可能是等比数列的积,再结合其他要求进一步确定类比项.(理)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利用倒序求和的方法,可将Sn表示成首项a1、末项an与项数n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Sn=;类似地,记等比数列{bn}的前n项积为Tn,且bn>0(n∈N*),试类比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可将Tn表示成首项b1、末项bn与项数n的一个关系式,即公式Tn=(  )A.B.C.D.(b1bn)[答案] D[解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若m+n=p+q,则bm·bn=bp·bq,利用倒序求积方法有两式相乘得T=(b1bn)n,即Tn=(b1bn).4.观察下图:12 3 43 4 5 6 74 5 6 7 8 9 10…………则第(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0222.(  )A.2022B.2022C.1006D.1005[答案] C[解析] 由题设图知,第一行各数和为1;第二行各数和为9=32;第三行各数和为25=52;第四行各数和为49=72;…,∴第n行各数和为(2n-1)2,令2n-1=2022,解得n=1006.[点评] 观察可见,第1行有1个数,第2行从2开始有3个数,第3行从3开始有5个数,第4行从4开始有7个数,…,第n行从n开始,有2n-1个数,因此第n行各数的和为n+(n+1)+(n+2)+…+(3n-2)==(2n-1)2.5.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其高的,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  )A.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15\nB.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C.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D.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答案] C[解析] 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S=ah=3×ar⇒r=h,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V=Sh=4×Sr⇒r=h,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所以应选C.6.(文)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答案] A[解析] 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为:没有实根.(理)①已知p3+q3=2,求证p+q≤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q≥2,②已知a、b∈R,|a|+|b|<1,求证方程x2+ax+b=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1|≥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B.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C.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D.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答案] D[解析] 反证法的实质是命题的等价性,因为命题p与命题的否定¬p真假相对,故直接证明困难时,可用反证法.故选D.[方法点拨] 1.反证法的定义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綈q⇒r⇒…⇒t,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断綈q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特点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再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或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等矛盾.7.(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BC的顶点分别为A(0,a)、B(b,0)、C(c,0),点P(0,p)在线段AO上(异于端点),设a、b、c、p均为非零实数,直线BP、CP分别交AC、AB15\n于点E、F,一同学已正确算出OE的方程:(-)x+(-)y=0,则OF的方程为:(________)x+(-)y=0.(  )A.-B.-C.-D.-[答案] C[分析] 观察E,F两点可以发现,E、F两点的特征类似,E是BP与AC的交点,F是CP与AB的交点,故直线OE与OF的方程应具有类似的特征,而y的系数相同,故只有x的系数满足某种“对称性”,据此可作猜测.[解析] 方法1:类比法E在AC上,OE的方程为(-)x+(-)y=0.F在AB上,它们的区别在于B、C互换.因而OF的方程应为(-)x+(-)y=0.∴括号内应填:-.方法2:画草图如右,由对称性可猜想填-.事实上,由截距式可得直线AB:+=1,直线AP:+=1,两式相减得(-)x+(-)y=0,显然直线AB与CP的交点F满足此方程,又原点O也满足此方程,故为所求直线OF的方程.[方法点拨]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两类类似的对象之间的推理,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个性质,则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在进行类比时,要充分考虑已知对象性质的推理过程,然后仿照推导类比对象的性质.(理)在Rt△ABC中,CA⊥CB,斜边AB上的高为h1,则=+;类比此性质,如图,在四面体P-ABC中,若PA、PB、PC两两垂直,底面ABC上的高为h,则得到的正确结论为(  )15\nA.=++B.h2=PA2+PB2+PC2C.=++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能力.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D,连接PD,由已知可得PC⊥PD,在直角三角形PDC中,DC·h=PD·PC,则·h=PD·PC,所以==+.容易知道AB⊥平面PDC,所以AB⊥PD,在直角三角形APB中,AB·PD=PA·PB,所以·PD=PA·PB,==+,故=++.(也可以由等体积法得到).[点评] 上述解答完整的给出了结论=++的证明过程,如果注意到所给结论是一个真命题,可直接用作条件,则在Rt△PAB中,有=+,在Rt△PDC中,有=+,即可得出结论.8.(文)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a,依次连接正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再依次连接新正方形各边中点又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依次得到一系列的正方形,如图所示.现有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方向爬行,每遇到新正方形的顶点时,沿这个正方形的边逆时针方向爬行,如此下去,爬行了10条线段.则这10条线段的长度的平方和是(  )15\nA.a2B.a2C.a2D.a2[答案] A[解析] 由题可知,这只小虫爬行的第一段长度的平方为a=(a)2=a2,第二段长度的平方为a=(a)2=a2,…,从而可知,小虫爬行的线段长度的平方可以构成以a=a2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的前10项和为S10==.(理)对于大于1的自然数m的三次幂可以用技术进行以下方式的“分裂”:23=,33=,43=,…,仿此,若m3的“分裂数”中有一个是59,则m=(  )A.7   B.8   C.9   D.10[答案] B[解析] 由23,33,43的“分裂”规律可知m3的分裂共有m项,它们都是连续的奇数,其第一个奇数为(m-2)(m+1)+3,当m=8时,第一个奇数为57,故m=8,此时83=57+59+61+63+65+67+69+71.二、填空题9.(文)(2022·南昌市二模)观察下面数表: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设1027是该表第m行的第n个数,则m+n等于________.[答案] 13[解析] 由数表知第P行最后一个数为第SP个奇数,其中SP=1+2+22+…+2P-1=2P-1,易得第9行最后一个奇数为2(29-1)-1=1021,故1027为第10行的第3个数,∴m+n=13.(理)(2022·河南八市质量监测)已知不等式1+<,1++<,1+++<,…,照此规律,总结出第n(n∈N*)个不等式为________.15\n[答案] 1++++…+<(n∈N*)[解析] 由于1+<,1++<,1+++<,所以可以写为1+<,1++<,1+++<,照此规律,所以第n个不等式为1++++…+<.10.(文)已知2+=22×,3+=32×,4+=42×,…,若9+=92×(a、b为正整数),则a+b=________.[答案] 89[解析] 观察前三式的特点可知,3=22-1,8=32-1,15=42-1,故其一般规律为n+=n2×,此式显然对任意n∈N,n≥2都成立,故当n=9时,此式为9+=81×,∴a=80,b=9,a+b=89.(理)观察下列等式12=1,12-22=-3,12-22+32=6,12-22+32-42=-10,……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________.[答案] 12-22+32-42+…+(-1)n+1n2=(-1)n+1·(n∈N*)[解析] 观察上述各式等号左边的规律发现,左边的项数每次加1,故第n个等式左边有n项,每项所含的底数的绝对值也增加1,依次为1,2,3,…,n,指数都是2,符号成正负交替出现可以用(-1)n+1表示,等式的右边数的绝对值是左边项的底数的和,故等式的右边可以表示为(-1)n+1·,所以第n个式子可为12-22+32-42+…+(-1)n+1n2=(-1)n+1·(n∈N*).三、解答题11.(文)(2022·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分析] 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5\n(1)由三棱锥性质知侧面BB1C1C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E为B1C的中点,从而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DE∥AC,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DE∥平面AA1C1C;(2)因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CC1,所以侧面BB1C1C为正方形,因此BC1⊥B1C,又AC⊥BC,AC⊥CC1(可由直三棱柱推导),因此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AC⊥平面BB1C1C,从而AC⊥BC1,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BC1⊥平面AB1C,进而可得BC1⊥AB1.[证明] (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1C⊥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理)(2022·商丘市二模)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菱形,∠BCD=120°,AB=PC=2,AP=BP=.(1)求证:AB⊥PC;(2)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解析] (1)证明:取AB的中点O,连接PO,CO,AC.∵AP=BP,∴PO⊥AB.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BCD=120°,∴△ACB是等边三角形,∴CO⊥AB.又CO∩PO=O,∴AB⊥平面PCO,又PC⊂平面PCO,∴AB⊥PC.(2)由AB=PC=2,AP=BP=,易求得PO=1,OC=,∴OP2+OC2=PC2,OP⊥OC.15\n以O为坐标原点,以OC,OB,O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B(0,1,0),C(,0,0),P(0,0,1),D(,-2,0),∴=(,-1,0),=(,0,-1),=(0,2,0).设平面DCP的一个法向量为n1=(1,y,z),则n1⊥,n1⊥,∴,∴z=,y=0,∴n1=(1,0,).设平面BCP的一个法向量为n2=(1,b,c),则n2⊥,n2⊥,∴,∴c=,b=,∴n2=(1,,).∴cos〈n1,n2〉===,∵二面角B-PC-D为钝角,∴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为-.12.(文)(2022·昆明质检)已知数列{an}满足a1=0,an+1=an++1.(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证明:Sn<.[解析] (1)∵-=an++1+-an-=-+1=1.∴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a1+1=1,故an+=n.即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由(1)知an=n-,则=1-,数列的前n项和Sn=n-∵>=-.∴n-<n-++…+=n-1+=.15\n∴对∀n∈N*,Sn<成立.(理)(2022·湖南文,19)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a2=2,且an+2=3Sn-Sn+1+3,n∈N*.(1)证明:an+2=3an;(2)求Sn.[分析] (1)依据已知等式利用an=Sn-Sn-1(n≥2)用构造法求解,然后验证当n=1时,命题成立即可;(2)利用(1)中的结论先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然后通过求解数列{an}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即可得到其对应前n项和的通项公式.[解析] (1)由条件,对任意n∈N*,有an+2=3Sn-Sn+1+3,(n∈N*),因而对任意n∈N*,n≥2,有an+1=3Sn-1-Sn+3,(n∈N*),两式相减,得an+2-an+1=3an-an+1,即an+2=3an,(n≥2),又a1=1,a2=2,所以a3=3S1-S2+3=3a1-(a1+a2)+3=3a1,故对一切n∈N*,an+2=3an.(2)由(1)知,an≠0,所以=3,于是数列{a2n-1}是首项a1=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数列{a2n}是首项a2=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2n-1=3n-1,a2n=2×3n-1,于是S2n=a1+a2+…+a2n=(a1+a3+…+a2n-1)+(a2+a4+…+a2n)=(1+3+…+3n-1)+2(1+3+…+3n-1)=3(1+3+…+3n-1)=从而S2n-1=S2n-a2n=-2×3n-1=(5×3n-2-1),综上所述,Sn=.[方法点拨] 直接证明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的证明称为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法.(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论证,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也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2)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的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分析法.也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13.(文)(2022·邯郸市二模)设函数f(x)=lnx-a(x-2),g(x)=ex.(1)求f(x)的单调区间;(2)过原点分别作曲线y=f(x)与y=g(x)的切线l1,l2,且l1,l2的斜率互为倒数,试证明:a=0或-<a<1-.(附:ln2=0.693).15\n[解析] (1)f′(x)=-a=(x>0)①当a≤0时,对一切x>0,恒有f′(x)>0,f(x)的单增区间为(0,+∞);②当a>0时,x∈时,f′(x)>0;x∈时,f′(x)<0.∴f(x)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2)设过原点与函数f(x),g(x)相切的直线分别为l1:y=k1x,l2:y=k2x,切点分别为A(x1,lnx1-ax1+2a),B(x2,ex2),∵g′(x)=ex,∴k2=ex2=,∴x2=1,k2=e,∴k1=又f′(x)=-a,∴k1=-a==,得a=-,并将它代入=中,可得lnx1-1+-=0设h(x)=lnx-1+-,则h′(x)=-=∴h(x)在(0,2]上单减,在(2,+∞)上单增若x1∈(0,2],∵h(1)=1->0,h(2)=ln2-≈0.693-<0,∴x1∈(1,2)而a=-在x1∈(1,2)上单减,∴-<a<1-,若x1∈(2,+∞),h(x)在(2,+∞)上单增,且h(e)=0,即x1=e,得a=0,综上所述:a=0或-<a<1-.(理)(2022·安徽理,18)设n∈N*,xn是曲线y=x2n+2+1在点(1,2)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2)记Tn=xx…x,证明:Tn≥.[分析] 考查1.曲线的切线方程;2.数列的通项公式;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1)可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解析] (1)y′=(x2n+2+1)′=(2n+2)x2n+1,曲线y=x2n+2+1在点(1,2)处的切线斜率为2n+2.从而切线方程为y-2=(2n+2)(x-1).令y=0.解得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xn=1-=.(2)由题设和(1)中的计算结果知Tn=xx…x15\n=()2()2…()2.当n=1时,T1=.当n≥2时,因为x=()2=>=,所以Tn>()2×××…×=.综上可得对任意的n∈N*,均有Tn≥.14.(2022·新课标Ⅱ文,20)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点(2,)在C上.(1)求C的方程;(2)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解析] (1)由题意有=,+=1,解得a2=8,b2=4,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2)设直线l:y=kx+b(k≠0,b≠0),A(x1,y1),B(x2,y2),M(xM,yM),把y=kx+b代入+=1得,(2k2+1)x2+4kbx+2b2-8=0.故xM==,yM=kxM+b=,于是直线OM的斜率kOM==-,即kOM·k=-,所以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乘积为定值.15.(文)已知点P为y轴上的动点,点M为x轴上的动点,点F(1,0)为定点,且满足+=0,·=0.(1)求动点N的轨迹E的方程;(2)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曲线E交于两点A、B,试判断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CA|2+|CB|2=|AB|2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N(x,y),则由+=0,得P为MN的中点.∴P(0,),M(-x,0).∴=(-x,-),=(1,-).15\n∴·=-x+=0,即y2=4x.∴动点N的轨迹E的方程为y2=4x.(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消去x得y2-y-4=0.设A(x1,y1)、B(x2,y2),则y1+y2=,y1y2=-4.假设存在点C(m,0)满足条件,则=(x1-m,y1),=(x2-m,y2),∴·=x1x2-m(x1+x2)+m2+y1y2=()2-m()+m2-4=-[(y1+y2)2-2y1y2]+m2-3=m2-m(+2)-3=0.∵Δ=(+2)2+12>0,∴关于m的方程m2-m(+2)-3=0有解.∴假设成立,即在x轴上存在点C,使得|CA|2+|CB|2=|AB|2成立.[方法点拨] 1.在证明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有时分析法与综合法交替使用.2.有些命题和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好证,可以考虑反证法.凡是含有“至少”、“唯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即“正难则反”.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作出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2)归谬:在假设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理,导出矛盾的结果;(3)结论:肯定原命题的正确性.(理)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均在函数y=bx+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象上.(1)求r的值;(2)当b=2时,记bn=2(log2an+1)(n∈N*),证明对任意的n∈N*,不等式··…·>成立.[解析] (1)由题意:Sn=bn+r,当n≥2时,Sn-1=bn-1+r.所以an=Sn-Sn-1=bn-1(b-1),由于b>0且b≠1,所以n≥2时,{an}是以b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5\n又a1=b+r,a2=b(b-1),=b,即=b,解得r=-1.(2)证明:由于b=2,则根据(1)得an=2n-1,因此bn=2n(n∈N*),所证不等式为··…·>①当n=1时,左式=,右式=.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②假设n=k(k∈N*)时结论成立,即··>,则当n=k+1时,··…··>·=要证当n=k+1时结论成立,只需证≥,即证≥,由基本值不等式=≥成立,所以,当n=k+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可知,n∈N*时,不等式··…·>成立.[方法点拨] 1.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的主要步骤(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2等)时结论正确;(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k≥n0)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综合(1)(2)知,对任何n∈N*,命题均正确.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中,从n=k到n=k+1时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可以对n=k+1时的情况进行适当变换,突出归纳假设,这是证题的关键.3.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51:54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33.3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