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单元11反对党八股节选作业(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反对党八股(节选)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2题。①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______zhìxī。②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______pāoqì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③这种文风,早已存在,尚未充实,尚未得到普遍的发展。④我们破坏了洋八股和党八股之后,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就可以向前推进了。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zhìxī__窒息__     pāoqì__抛弃__2.把这段话划分为三层,并归纳层意。第一层:__第①句,总括强调指出党八股的危害。__第二层:__第②句,提出抛弃党八股,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的解决方法。__第三层:__第③④句,阐明抛弃党八股,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意义。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C.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D.把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解析】 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括号前后文都是以“红色文化”为陈述对象,此句“红色文化”应放在句首,与前句衔接更紧密。B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主语,与前句衔接不紧密;C项“红色文化”未放在句首位置;D项,语意表述错误。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C )15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和C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用了拟人、对偶,B项用了对偶,D项用了拟人、借代。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__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__【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其一是“认同进而理解”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进而认同”;第二处是“流入新的时代特色”搭配不当,把“流入”改为“注入”。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材料:先锋 向导 旗帜 保温饱强经济 御强寇平内乱 勇创新争一流 改革开放 夹缝求生 救亡图存 牢记使命 励精图治 不忘初心答:__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先锋。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谋复兴的旗帜。__【解析】 例句“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前面两个分句是四字词语,要和后面的语义逻辑相符。据此从所给材料中组句。7.请仿照毛泽东同志的《十六字令·山》的形式,以“书”为题,另写一首。(不强求小令的格律,但要押韵。)十六字令·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答:__示例:十六字令·书其一:书,海阔天空锦乡图。勇跋涉,撷宝采玑珠。其二:书,纳玉藏金聚宝珠。勤开采,富有世间殊。其三:书,夺秒争分细研读。增才智,助我踏征途。其四:书,烧玉锻钢炼宝炉。经陶冶,酬志壮宏图。__【解析】15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毛泽东同志的《十六字令·山》的形式,以‘书’为题,另写一首。(不强求小令的格律,但要押韵)”,然后分析毛泽东同志的《十六字令·山》的形式,把握其句式特点,押韵的特点以及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从押韵的角度来看,押an韵,主要是一、二、四句押韵;从句式特点来看,该小令一共四句,第一句以“山”字独立成句,第二句是七字句,是“四三拍”,第三句是三字句,是“一二拍”,第四句是五字句,是“二三拍”;从内容来看,第一句以“山”为对象,第二句是人的行为,第三句依然是人的动作行为,第四句是结果。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再来分析“书”这一题目即可。“书”提示所写小令应该押u韵,可以写人读书的状态,可以写读书的价值意义,可以写读书的收获。考生在拟写的时候要注意题目的要求。8.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答:__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时代背景并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为比较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__【解析】 本题可选择“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作长句的主干,然后把“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都化作“政治、军事、发展理论”的定语即可。二、拓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材料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15 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政治理论、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员干部应当增强的“八项执政本领”。比如,当前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致富能力,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绝难做到的。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做决策前都要搞一搞调研,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声音,让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清晰具体,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网)材料二: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客观精准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些都充分表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等等。这些都让本该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调查研究是“家常便饭”,是高效率、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的“金钥匙”,甚至可以说调查研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乎工作的成败,在此过程中,组工干部应把握好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调查研究要突出针对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准确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为推进落实工作打好基础、谋划路径。因此,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厘清具体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尽可能地把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想细想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所谓调查研究,应分为两个阶段,即“调查”和“研究”,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调查时要真要实、要活要暖,要“听见”还要“看见”,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时要紧密贴合调查结果,绝对不能搞成“调查”和“研究”两层皮,要把调查的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不能藏着掖着。15 调查研究要突出严谨性。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就是真实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实情。因此,开展调查研究时从始至终都要高标准、高质量,不能打半点折扣。坚决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要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进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断、真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摘编自李金见:《调查研究要讲究“三个性”》,人民网)材料三:究竟什么是调查研究?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别而实际上并无差别的统计结果作为阐述变量关系的依据;还有的在调查中对调查对象提出一些很难回答,甚至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深入基层亲自做社会调查,撰写了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查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当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均衡发展问题、创新创业问题、精准扶贫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治理问题等。很多问题前无古人、旁无借鉴,这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和广阔的实践平台……但是,有时候通信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却难了。当前的调查研究,还不能紧跟理论研究的步伐,还不能为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摘编自廉思《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人民周刊》)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有发展就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B.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C.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D.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15 【解析】 C项,“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一段中只是说“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可见,“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和“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之间没有包含关系,不能说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10.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进行科学调查,认真研究并精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C.只要能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领导干部们就可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D.三则材料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解析】 A项,“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选项的说法强加因果。C项“只要……就……”说法错误。材料二中只是说“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等“作秀式”调查习气,“让本该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并不能说只要戒除掉这些习气,就可练就“基本功”。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D项,“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说法错误。材料一谈的是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是‘找题’的路径”“是‘解题’的办法”“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并没有谈及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只有材料二比较清晰地探讨了“调查”与“研究”的关系问题,即“要突出针对性”“要突出实效性”“要突出严谨性”。材料三肯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调查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因此,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没有谈到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11.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D )A.言过其实,不可大用。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C.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D.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解析】15  A项,“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意思是:言语虚浮夸张,超出实际情况或自身实际能力,这样的人不能委以重任。这句话是强调用人的原则,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意思是: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要想让河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这句话强调根基与源头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项,“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的意思是: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倾听坦率正直的批评,使错误行为得到纠正,就不会使自己受影响。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以及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12.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_示例:①结构上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②在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有的放矢、一目了然。__【解析】 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相对清晰,主要按照常规的三段式结构行文,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本先在开头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与毛主席的观点,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观点;然后结合调查研究的现实从反面分析“为什么应该重视调查研究”;接着从三个角度阐释调查研究工作要讲究“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且作者是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13.要想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答:__示例:①不仅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还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②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要注意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并形成符合实际、符合科学的调查报告;③善于联系实际,借助各种有效的调查手段与科技手段进行更加科学的统计与分析。__【解析】 材料二告诉我们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且重点强调了调查研究应该注意的三个“性”;材料三强调要立足于现实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要学会使用更加科学的调查手段与研究手段等。阅读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15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万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观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15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C.《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15 【解析】 A项,“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错误,选项把文中“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偷换成“全部”,很明显表述绝对,扩大范围。B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文中只是说有条件借助数字化来传播,另外需要的条件还有扩大国际国内的视野、与时俱进、实现突破等。D项,“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合逻辑。原文说“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逻辑。2.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态,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解析】 A项,“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可见,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方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字里行间包含了对二者的褒贬评价。【解析】 B项,“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曲解文意。从文章第三段来看相关文段的中心句在句首,可见举例子是为了论述当前传统文化存在问题,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15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这两句直接点明了“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这个现状问题,并没有进行论证。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说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答:__示例:①材料一先列举了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了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支撑。后以《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以举例论证为主,例子丰富。②材料二先讲清了中西方文化的历史事实,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后引用批评家的话论证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的影响;再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从而证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又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最后以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的某些概念来证明传统文化对工业社会的影响。论证方法多样,综合运用。__【解析】 材料一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子,把例子列举出来套用术语明确论证的中心“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支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要把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例子有: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和《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材料二用的论证方法有多个,第一个是举例子:中西方文化的历史事实,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的观点是: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第二个是引用,首先用批评家的话论证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的影响;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最后以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的某些概念来证明传统文化对工业社会的影响。第三个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分析“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从而证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可见方法上与材料一的单一不同,论证方法多样,综合运用。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如何创新发展。答:__示例:①大力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__【解析】15  属于科技运用的传播、创新方面:“大力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源自材料一的主体部分,提取关键词句即可。属于国际影响的发展方面:“把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源自材料一结尾部分。基于传统文化本身,即继承性:“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源自材料二。学习借鉴或创新发展方面:“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源自材料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15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材料二: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B.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名言,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15 【解析】 A项,“但其观点完全一致”分析错误,先秦诸子的言论所表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追求精神快乐的本质是相同的。B项,“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分析错误,文中无据。原文说: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C项,“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分析错误,文中没有对二者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只能说后者更为流行。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快乐更重要。B.先秦诸子认为,只有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才能自觉修身行道。C.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D.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解析】 “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分析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为“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8.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B )A.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20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B.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C.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让病人好转来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解析】 B项,此人的幸福观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不能作为论据。此人认为“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与作者提倡的“通过奋斗而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不符。9.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好处。答:__示例:破立结合,先破后立。增强了对两种幸福观的批判性,使作者的观点态度更加鲜明。__【解析】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可知,作者先引入当今流行的两种幸福观,并分析它们的危害;根据材料二第五段“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可知,作者否定前两种幸福观后,引出自己所提倡的观点;因此破而后立,增强对前两种幸福观的批判性,使作者观点更加鲜明。10.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答:__15 示例: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部分观点基本一致。材料二中,“自由的发展”是指人要摆脱对资源、物质等贪欲的控制;“全面的发展”是指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这与材料一中的先秦诸子“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的幸福观一脉相承。__【解析】 根据原文第一段“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以及第四段“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结合文中内容可知,材料一主要论述了人们一直以来对幸福的追求和不同学术观点对幸福的看法,并将个人幸福延伸至社会担当与奉献,提倡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及材料二第五段“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可知,材料二主要论述并反对了现存的两种偏颇的幸福观,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的幸福状态。再具体分析,两则材料在提倡追求人本身的全面发展方面有一致的观点,根据材料二第五段“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与材料一第二段“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对比可知,两者皆提倡摆脱物质欲望束缚,追求个人精神全面发展。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11 15:41:4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4.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