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光山二高2022届高考化学复习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强化训练题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木炭燃烧的反应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混合2.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内,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气)+B(气)2C(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mol·(L·S)-1.则在0.2s时,真空箱中C的物质的量是()A.0.12molB.0.08molC.0.04molD.0.8mol3.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1)下图是1molNO2气体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气体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CO(g)+1/2O2(g)=CO2(g)△H=-283kJ/molN2(g)+O2(g)=2NO(g)△H=+180kJ/mol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H=kJ/mol。(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K298398498平衡常数K4.1×106K1K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试判断K1K2(填写“>”“=”或“<”)③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b.v(H2)(逆)=)3v(N2)(正)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④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再向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2通入N2、H2、NH3,与原平衡相比,N2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NH3的体积分数。4.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H=-44.0kJ/mol\nB.2HI(g)=H2(g)+I2(g)△H=+14.9kJ/molC.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5.在一定条件,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2(g)+yB2(g)2C(g)。2s内的反应速率:v(A2)=0.5mol·L-1·s-1,v(B2)=1.5mol·L-1·s-1,v(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A.1和3B.3和1C.2和3D.3和26.利用相关数据作出的推理或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用弱酸的电离常数比较相同条件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碱性强弱B.用物质的熔沸点数据推断物质的晶体类型C.根据溶液的pH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D.根据焓变数据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7.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s)C(g)+3D(g),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气体总质量不变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C.反应物B的浓度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8.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A极发生氧化反应9.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min)B.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C.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时,增加了0.1mol氨气D.在25min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10.可逆反应2SO2+O22SO3,如果SO2的起始浓度为2mol/L,2min后SO2的浓度为1.8mol/L,则用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1mol/(L·min)B、0.9mol/(L·min)C、0.2mol/(L·min)D、0.1mol/(L·min)\n11.对于可逆反应2A(g)+3B(g)3C(g),在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A和B气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的关系是()A.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A):c(B):c(C)=2:3:3B.平衡混合物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3/5C.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molA物质,则同时也消耗了1.5amolC物质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1mol硫酸与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D.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13.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的措施是()A.减小C或D的浓度B.增大D的浓度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14.下述说法合理的是()A.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得到BaSO3沉淀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C.凡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都非自发进行D.由C(石墨)=C(金刚石);△H=+1.90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15.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H=-197kj/mol。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1molSO2、0.5molO2和1mol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2=Q1=197kJB、Q1<Q2<197kJC、Q2<Q1<197kJD、Q1=Q2<197kJ16.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a流向bD.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17.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B.已知C(s)+O2(g)=CO(g)△H=-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18.在2A+B3C+4D的反应中,下列用不同物质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min-1B.vB=0.3mol·L-1·min-1C.vC=0.8mol·L-1·min-1D.vD=1mol·L-1·min-119.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回答下列问题。\n(1)仪器A的名称____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的绝对值常常小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4)将V1mL1.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由下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起始温度平均值为21.0℃,图中最高温度为28.0℃,并近似认为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ΔH=(取小数点后一位)。(提示:Q=cmΔt)20.I.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①试管②酒精灯③胶头滴管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烧杯等。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n①②③④⑤(用A-E表示)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4)实验结论:。II.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2)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次。(3)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2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1)汽车尾气中CO、N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4CO(g)+2NO2(g)4CO2(g)+N2(g) ΔH=-1200kJ·mol-1①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C.2v逆(NO2)=v正(N2)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②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及时分离出CO2B.适当升高温度C.减小容器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D.选择高效催化剂③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2)汽车尾气中CO与H2O(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ΔH<0;820℃时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右表进行投料,达到平衡状态时K=1.0。起始物质的量甲乙丙n(H2O)/mol0.100.200.20n(CO)/mol0.100.100.20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平衡时,甲容器中CO的转化率=;②平衡时,比较下列容器中CO的转化率:乙甲(填“>”、“=”或“<”,下同);丙甲。22.定温度下在某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3B(g)===2C\n(g),开始时,A的浓度为2mol·L-1,B的浓度是4mol·L-1,2min后,A的浓度减少0.8mol·L-1,则(1)求v(B)和v(C)。(2)在2min末,C的浓度是多少?B的浓度是多少?2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转化:请填写下列空白:(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图中的F是______(填化学式)。(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写出B电解生成E和D的反应方程式:。(4)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消耗了2molG,则转移的电子数是。24.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仅含有一种金属元素,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C和E在周期表中相邻,且C、E同主族。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和C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C、D、E三种原子对应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具体离子符号);由A、B、C三种元素按4:2:3组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属于。(2)用某种废弃的金属易拉罐与A、C、D组成的化合物溶液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C两元素的单质与熔融K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用该电池电解1L1mol/LNaCl溶液,当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A2时,NaCl溶液的PH=(假设电解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不变)。(4)可逆反应2EC2(气)+C2(气)2EC3(气)在两个密闭容器中进行,A容器中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活塞,B容器可保持恒容(如图所示),若在A、B中分别充入lmolC2和2molEC2,使V(A)=V(B),在相同温度下反应,则:①达平衡所需时间:t(A)t(B)(填>、<、二,或:无法确定,下同)。平衡时EC2的转化率:a(A)_a(B)。(5)欲比较C和E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n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n参考答案1.D【解析】2.B【解析】3.(1)NO2(g)+CO(g)==CO2(g)+NO(g)△H=-234kJ·mol-1(2分)(2)-746(2分)(3)①K=c2(NH3)/[c(N2)×c3(H2)](1分)②>(1分)③bc(2分)(4)增大增大(各1分)【解析】略4.D【解析】略5.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所以x:y:2=0.5mol·L-1·s-1:1.5mol·L-1·s-1:1mol·L-1·s-1,则x=1,y=3,答案选A。考点:化学反应速率6.A【解析】B:金属晶体的熔沸点范围很大,甚至一些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都高于它,但钨的熔沸点特别高,原子晶体都没有它高。C: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与pH没有直接的关系;D:自发反应主要决定于自由能的大小△G=△H-T△S7.C【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固体物质,若气体总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错误;B.由于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气体的密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错误;C.由于B的状态是固体,无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反应物B的浓度都不变,因此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正确;D.由于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气体的质量改变,所以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的知识。8.C【解析】试题分析:A.电流计指针偏转,证明形成了原电池,由于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则A是原电池的负极,B是原电池的正极,正确;B.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金属活动性大于正极,而且在正极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为酸,是H+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因此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正确;C.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溶液C中阳离子向正极B极移动,错误;D.电极A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确。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9.D【解析】试题分析:A、到达第一次平衡的时间是10min,此时N2的物质的量减少0.05mol,所以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2L/10min=0.0025\nmol/(L·min),错误;B、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时,平衡移动了说明不是加了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错误;C、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时,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没变化,而氨气的物质的量降为0.2mol,减少了0.1mol,错误;D、25min时氨气减少0.1mol,所以平衡正向移动,通过计算可知氨气的体积分数还是比原平衡减小了(或勒夏特列原理),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对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10.D【解析】正确答案:DV(SO2)=(2mol/L-1.8mol/L)/2min=0.1mol/(L·min)11.D【解析】试题分析:A.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A):c(B):c(C)=2:3:3,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平衡;B.平衡混合物体积是反应开始前的3/5,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平衡;C.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平衡;D.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molA物质,正速率,则同时也消耗了1.5amolC物质,逆速率,正确。考点: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12.C【解析】试题分析:A、物质的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A不正确;B、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而1mol硫酸与1molBa(OH)2完全中和生成2mol水,且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B不正确;C、断键是吸热的,而形成化学键是放热的。氢原子形成氢气是形成化学键,所以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C正确;D、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25℃、101kPa时,1mol碳燃烧生成CO2时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有关判断13.D【解析】试题分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减小C或D的浓度、增大D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均不变;减小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A或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答案选D。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4.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和滴定、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断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由于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将SO2氧化为H2SO4,故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应得到BaSO4沉淀,A不合理;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故不影响测定结果,B合理;有的吸热反应也是自发进行的,如氯化铵与Ba(OH)2·8H2O的反应为自发进行的反应,C不合理;从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不合理。15.C【解析】根据题意,SO2的氧化为放热反应,而SO3\n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另根据起始加入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同条件下两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同,因此2个容器中的反应都达平衡时Q1必大于Q2;另外,2个反应都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反应热必都小于197kj。16.AD【解析】试题分析:A、a和b不连接时,铁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而发生化学腐蚀,A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错误;C、Fe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Fe为负极,则电子由b流向a,C错误;D、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都生成亚铁离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D正确,答案选AD。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7.D【解析】中和热的数值与酸碱的强弱有关,A错。碳的燃烧热应对应生成二氧化碳,B错。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煤的燃烧,C错。D正确。18.B【解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在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大小。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如果都用物质A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0.5mol·L-1·min-1、0.6mol·L-1·min-1、0.53mol·L-1·min-1、0.5mol·L-1·min-1,所以答案选B。19.(1)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离隔热作用。(2)铜棒易导致热量的散失。(3)a、c、d(4)1.5mol·L-1-48.8kJ·mol-1【解析】试题分析:(1)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离隔热作用。(2)铜棒易导致热量的散失。(3)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导致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外环境中。a正确仰视读数时,实际取得的溶液量偏大,但加入烧杯中酸的量为定量,不影响ΔH。b错误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盖板会被多次打开,热量散失。c正确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会把盐酸带入NaOH溶液中,导致NaOH溶液不足。d正确(4)如图,V1为30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酸碱已经反应完毕,又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所以V2为20mL。酸碱中和可列式:30mL×1mol·L-1=20mL×CNaOH,可求NaOH的浓度是1.5mol·L-1。由Q=cmΔt得,该反应放出热量Q=50g×4.18J/(g·℃)×(28℃-21℃)=1463J,且该反应Q所放出的热量为形成30ml×1mol/L=0.03mol水所放出的热量,故中和热ΔH=-1.463kJ÷0.03mol=-48.8kJ·mol-1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中和热的实验过程相关知识。20.I.(9分)(3)①B②E③A④D⑤C(共3分,错1个扣1分,错3个以上不得分2Na+2H2O=2Na++2OH-+H2↑(2分)(4)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4分)II.(6分)(1)环形玻璃搅拌棒(2分)(2)3次(2分)(3)不同意,因为不同的温度计误差不同。(2分)【解析】I中通过实验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主要是第三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及非金属的强弱比较。II是关于中和热实验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减小热量损失,减少实验误差。\n21.(15分)(1)①CD ②B③乙(各2分)(2)①K=c(CO2)·c(H2)/[c(CO)·c(H2O)](2分)50%(3分)② >=(各2分) 【解析】试题分析:(1)①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再变化,即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若反应正向进行,由于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因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若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同一物质表示的v逆=v正,不同物质表示逆反应速率和正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系数之比,都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即v逆(NO2)/v正(N2)=2/1,所以v逆(NO2)=2v正(N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而2v逆(NO2)=v正(N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质量除以容器的容积,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混合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会改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②及时分离出二氧化碳,即减小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ΔH=-1200kJ·mol-1,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或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选择高效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是对平衡无影响,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③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突然增大,且吸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增大程度大于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即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原平衡时的正逆反应速率=原平衡时的逆反应速率,故甲图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既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又能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T2时曲线比T1时先达到平衡,平衡时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降低,故乙图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减小,则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而非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则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而非减小,故丙图错误;(2)①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则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由于容器容积未知,为了简便计算过程,可设容积为1L,甲容器中CO的变化浓度为xmol·L-1,先求该反应中各组分的(起始、变化、平衡)浓度,则:CO(g)+H2O(g)CO2(g)+H2(g)起始浓度/mol·L-10.100.1000变化浓度/mol·L-1xxxx平衡浓度/mol·L-10.10—x0.10—xxxK===1.0解得:x=0.050②1)甲→乙,就是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甲<乙(或者通过计算比较);\n可设容积为1L,乙容器中CO的变化浓度为ymol·L-1,先求该反应中各组分的(起始、变化、平衡)浓度,则:CO(g)+H2O(g)CO2(g)+H2(g)起始浓度/mol·L-10.100.2000变化浓度/mol·L-1yyyy平衡浓度/mol·L-10.10—y0.20—yyyK===1.0解得:y=0.20/3则平衡时乙容器中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100%=×100%=67%>50%。2)甲→丙,起始投料加倍、投料比不变,就是增大两种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由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平衡不移动,一氧化碳平衡转化率保持不变,则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甲=丙(或者通过计算比较);可设容积为1L,丙容器中CO的变化浓度为zmol·L-1,先求该反应中各组分的(起始、变化、平衡)浓度,则:CO(g)+H2O(g)CO2(g)+H2(g)起始浓度/mol·L-10.200.2000变化浓度/mol·L-1zzzz平衡浓度/mol·L-10.20—z0.20—zzzK===1.0解得:z=0.10则平衡时丙容器中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100%=×100%=50%。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等。22.(1)0.6mol/(L.min)0.4mol/(L.min)(2)2.8mol/L0.8mol/L【解析】试题分析:2A(g)+3B(g)===2C(g)起始浓度(mol/L)240转化浓度(mol/L)0.81.20.82min后浓度(mol/L)1.22.80.8所以B和C物质的反应速率分别是1.2mol/L÷2min=0.6mol/(L.min)0.8mol/L÷2min=0.4mol/(L.min)2min末,C和B的浓度是分别是0.8mol/L、2.8mol/L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n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在进行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时,一般采用“三段式”进行,即分别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或某深刻的量,然后依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即可。23.(每空2分,共10分)(1)CO2(2)Al3++4OH-=AlO2-+2H2O(3)2Al2O34Al+3O2↑(4)2Al+3CuO3Cu+Al2O34NA(或2.408х1024)【解析】试题分析:(1)明矾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CO2和水。CO2能与A反应,则F是CO2。(2)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3)CO2能与偏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电解氧化铝生成氧气和铝,则B电解生成E和D的反应方程式为2Al2O34Al+3O2↑。(4)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分别是是氧化铜和铝,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铝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O3Cu+Al2O3。反应中铜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因此若该反应消耗了2mol氧化铜,则转移的电子数是4NA。考点: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24.(14分)(1)S2->O2->Na+(2分)共价键和离子键(2分)(2)2Al+2OH-+6H2O=2[Al(OH)4]-+3H2↑(2分)(3)H2-2e-+CO32-=CO2+H2O(2分)13(2分)(4)<>(每空1分)(5)c、d(2分)【解析】试题分析:A和C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因此A是氢元素,C是氧元素,两种两种液态化合物分别是水和双氧水。C、E同主族,E的原子序数大于C,所以在短周期中E是S元素。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的,小于S元素的,所以D应该是钠元素。B、C和E在周期表中相邻,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且B的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的,因此B是氮元素。(1)同主族自上而下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微粒半径是S2->O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微粒半径是O2->Na+。所以C、D、E三种原子对应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O2->Na+;由H、N、O三种元素按4:2:3组成的化合物是NH4NO3,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和共价键。(2)A、C、D组成的化合物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易拉罐中含有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6H2O=2[Al(OH)4]-+3H2↑。(3)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氢气在负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钾,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是H2-2e-+CO32-=CO2+H2O。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05mol,反应中失去0.05mol×\n2=0.1mol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0.1mol÷1L=0.1mol/L,所以pH=13。(4)根据装置图可知,A容器保持恒温恒压,B保持恒温恒容。由于反应2SO2+O22SO3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压强是减小的。这说明在反应过程中A中的压强大于B中的压强,压强大反应速率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少,所以达平衡所需时间:t(A)<t(B);压强大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高,即平衡时EC2的转化率:a(A)>a(B)。(5)a、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没有关系,a不正确;b、非金属强弱与非金属单质的状态没有关系,b不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所以选项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氢气化合,所以选项d可以说明,答案选cd。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键、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和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6:25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14.4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