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用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二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八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核心题点精练八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一文一论,一事一理。因此,文本的观点是什么?阐释了什么道理?如何概括其内容要点和中心?这是阅读这类文本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考最基础性的试题。2022年浙江卷第9题考的就是这类阅读需要做的最基础的工作。作为最基础的概括性试题,不会淡出命题者的视野之外,更应成为考生最需要好好掌握的基本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眼里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5\n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痛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用手指的刻画,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偶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体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选自丰子恺《静观人生》,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物家、园丁、木匠所见的是真善的世界,无法如画家一样看见美的世界。B.具备深广同情心的画家和诗人,能够成为大艺术家。C.儿童是最富于同情的,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D.感情移入就是将自我没入美的自然或艺术品中,体验到美的滋味,从而产生共鸣共感。答案 B解析 A项“无法”过于绝对。C项与文意不符,原文说的是“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D项与文意不符,应当是先“产生共鸣共感”,然后“体验到美的滋味”。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如何成为大艺术家B.儿童的本质是艺术C.美与同情5\nD.论艺术与同情答案 C解析 A、B、D三项都过于片面,只概括了文章一部分的内容,不能作为标题。3.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②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③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④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文章内容实际上就是“要点”与“中心”。“要点”针对文本结构而言,指文章的内容节点,散见于文章的段落层次,有“清晰”与“隐含”之分。“清晰”,指文章要点有明显的思维轨迹与语言标志,如“显然”“所以”“显而易见”“总之”等;“隐含”要点则隐藏在段落与层次中,需要提取与概括。“中心”是就文本整体而言,有四层内涵:文本核心内容,文章主体信息;作者思想观点,作者创作意图。归纳概括应具有三种意识:(1)鲜明的文体意识。对论述类文本而言,论题、论点(包括分论点)、论据与论证都是基本特征,对实用类文本而言,说明的对象和层次是其基本特征。(2)缜密的逻辑思维意识,清晰的分层意识。即要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梳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且同一关系取“同”,相属关系取“属”,相并关系取“和”,主次关系取“主”。(3)整体意识。分析归纳要从文本出发,从整体把握。归纳概括技巧:一是“抓”整体架构,抓标题、文首、文尾,抓层次文意;二是“抓”阅读程序,逐段点化,先分后合;三是“抓”结构分析,题文对照,提取要点;四是“抓”功能句,即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煽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板扇。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材料为桧板的桧扇。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5\n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药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从苹果和药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体,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当然,这里的日月是画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们展示的是把广袤的世界、抽象而遥远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边,缩小至能攥在手里。用折扇缩小世界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客观表现,而是出于具体、简单地握在手里的主观意识。这样,团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简单处理。因此,在缩小扇形的意识中同时包含三种因素: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节选自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1.下列关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源于其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渗透于折扇的发明中。B.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比牛顿、瓦特具有的物理学意识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C.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使人们从棕榈叶、笏、拍中获取折扇灵感成为可能。D.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可以将广袤遥远的世界缩小拉近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答案 B解析 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以此类比,并没有对“缩小意识”和“物理学意识”进行直接比较,比较出一个高低来。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关于发明折扇的三种假说至今没有确证,因而没有实质性意义。B.文中强调物理学意识之重要,意在类比说明缩小意识之于发明折扇之重要。C.惠庆“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过化大为小的主观意识实现的。D.本文透过“折扇”这一物象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答案 A5\n解析 强加因果,相关的原文只说三种假说“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跟“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折扇”在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上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认识论:指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观以及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式。②美学:以小为美。以自己审美的爱好,把扇子处理成半个月亮(折扇)或一轮满月(团扇)的样子。③实用性:便于攥握,又不影响使用。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5:19 页数:5
价格:¥3 大小:63.8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