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篇目一修辞立其诚课时检测(附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修辞立其诚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  ),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___①__,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  ),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  )。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___②__。那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孙、刘联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关羽被杀之后而(  )了吗?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经受住考验;有了诚,和谐才能长久。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文武双全  如雷贯耳  烟消云散B.缘木求鱼  一文一武  千古流传  烟消云散C.临渊羡鱼  一文一武  如雷贯耳  不了了之D.临渊羡鱼  文武双全  千古流传  不了了之8 解析:选B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结合“离开诚谈和谐”分析,应用“缘木求鱼”。一文一武:指两个人,一个是文人,一个是习武之人。文武双全:文才与武才两者兼备。一般指一个人。结合“蔺相如与廉颇”分析,应用“一文一武”。千古流传:永远流传于后世。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语境说的是“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永传后世”,应用“千古流传”。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语境说的是假和谐在关羽被杀之后消失净尽,应用“烟消云散”。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诚是维系和谐,使和谐经受住考验、变得长久的重要手段。”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和词语运用的角度等方面来分析。如修辞上,可结合具体修辞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词语运用上,可以主要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一些带感情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意。本题原文连用三个“有了诚”,构成排比,且“有了诚”单独成句,使句式整齐,气势更强,强调了“诚”对和谐的巨大作用;从表意角度看,若改为“诚是……的重要手段”和后文的“如此”衔接不够连贯。参考答案:①原文句式整齐,每句“有了诚”单独成句,构成排比,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且气势更强;②原文的表述和后文的“如此”语意衔接更连贯。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                                                                                                                                                8 解析:①处,根据后文“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可知,此处应填写对上文的总结句,并尽量使用修辞,可填“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之类的内容。②处,结合上文的段落结构可知,此处应填该段的总领句,根据后文内容可知,应填“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之类的内容。参考答案:①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 ②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随着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遍,②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之中。③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独特的粉丝文化,④推动了“粉丝经济”。⑤如何呵护好、规范好这一新生业态,⑥让“粉丝经济”带动市场发育、消费升级和行业变革,⑦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⑧成为目前亟须破解的一道治理难题。答:                                                                                                            参考答案:①“普遍”改为“普及”;②删掉“之中”;④“粉丝经济”改为“‘粉丝经济’发展”;⑥“带动”后面语序调整为“消费升级、行业变革和市场发育”。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辣条”,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色素以及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辣条”也称为大面筋、素牛筋等,是一种常见的即食方便食品,属于调味面制食品的一种。此类产品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类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食品添加剂、香辛料及其他适量的辅料,经配料、挤压、蒸煮、成型、调味、包装等工艺制成,这种工艺在早餐谷物食品、面条等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答:                                                                        解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新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结合着新闻导语,概括作答,答题模式可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关键词: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辣条”、存在问题。8 参考答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抽检“辣条”时发现诸多问题。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文学批评在当下确实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处境,一方面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另一方面文学批评也面临作家和读者的质疑,就是文学批评家本身也对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产生了怀疑。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我们呼唤着文学批评的实与真。导致文学批评如此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个是我们批评家自身的问题,如批评家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批评家缺乏责任感和艺术良知,自愿堕落为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吹鼓手;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修养,无法准确评估和判断文学创作的各种现象;还有的批评家甚至缺乏跟踪与熟悉文学创作现象的热情,不了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句话,文学批评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作风浮躁,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批评家坚持批评要落实到“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在批评中坚守文学的精神是一个关键,只有落实到了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批评家才能与作家进行平等对话,批评家才能和作家一道展开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通向真理与道德的对话,文学批评才能引导文学创作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批评家要开阔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建构全新的批评话语空间。有些批评家不但没有真正领会和吸收中国文论的精髓,而且对西方的文论还抱有成见,甚至充满敌意。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批评家也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律,但我们应该避免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连婴儿都抛掉,应该尽量使西方学术资源本土化。新的批评话语空间不能建构,文学批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摘编自谭旭东《文学批评的实与真》)材料二: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8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再把它揉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有时候也把它创造。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可以说,他梦想中的文学批评,就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就说明,对令人“感动”的文学批评的追求具有共通性,无论中西。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对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对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让读者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摘编自明飞龙、王园园《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材料三: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关键。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必须时刻警觉,思考同时代文学在技艺上有哪些精进,又有哪些新的开创,这一风格与传统有怎样的关系,对未来写作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文学批评家所必有的意识,也是他必须要在文章和谈话中反复回答的问题。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获得了与它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词的智慧,特别是需要理论视野。一度,艰涩理论让文学批评的读者望而生畏,于是,一些批评家将理论视为批评的敌人,认为庞杂的中外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水土不服”,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滥用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8 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地阅读,并不断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摘编自岳雯《文学批评一样需要思想创新》)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使得文学批评家自身也怀疑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批评处境尴尬。B.批评家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其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C.材料一指出批评家在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面前自愿堕落,可视之为材料二中指出的文学批评的“寄生”缺陷。D.材料三认为批评家不应该完全放弃理论训练,所以批评家对中外文艺理论要全部吸收,开拓新的理论视野。解析:选C A项,“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使得……”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二者是并列关系,选项“使得”将并列关系变成了因果关系;B项,“突出表现”错误,原材料未提及,“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错误,原材料中说的是“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D项,“全部吸收”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一“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和材料三“滥用固然是错误的”可知,批评家对中外文艺理论并不是要全部吸收。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是文学批评重建与作家、读者之间良性关系的重要途径。B.能迸发出想象火花的文学批评应该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也是中西方在文学批评上的共同追求。C.有思想的文学批评可以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这也意味着文学批评要超越其批评对象,去探究人类新生活。D.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家既要对阅读怀着极大的热忱,又要不断地为这个世界引入新的意义。解析:选C “要超越其批评对象”错误,根据材料三“获得了与它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可知,并不是要超越。8.下列文学批评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8 A.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B.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C.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隐含着悲金悼明的史实。D.评《雷雨》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解析:选B 材料二指出“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A、C、D三项的文学批评或引用词句不易理解,或观点不易接受,难于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加大了读者体会其中道理的难度。9.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应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角度考虑。论证结构上,材料三首先提出观点——思想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关键,然后分析观点——思想是什么?思想从何而来?最后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批评应该作为写作而存在,文学批评家应该对阅读怀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热忱。由这些分析可知,材料三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上,“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运用了比喻论证,“滥用理论使得中国文学成为理论家跑马圈地的训练营”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方法多样,有说服力。此外,还要考虑论证语言的风格特点。总体来看,材料三有论述类文本的一般特点——语言简洁平实,而从运用了比喻论证来看,其语言又不乏生动形象。8 参考答案:①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②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论证充分透彻,有说服力;③论证语言简洁平实中不乏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10.文学批评应该“以思想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要先表明观点,然后从材料中找寻相关信息论证观点。比如,如果认为文学批评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就要到材料中筛选与文学批评和读者关系相关的内容,如材料二中的“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对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让读者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等,然后分条整理出答案即可。参考答案:(观点一)以思想为中心。①有思想的文学批评能与作家平等对话,引导文学创作。②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灵魂,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让批评家投身其中的关键。③思想能够让文学批评去探究人类生活新可能。(观点二)以读者为中心。①文学批评应让读者“看得懂、信得过”,引发读者情感共鸣,重塑公信力。②文学批评应体察人心、人情、人性,感性体认文学的人文魅力。③文学批评要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让其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11 12:00:01 页数:8
价格:¥3 大小:39.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