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专用)2022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诗歌阅读二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一) [诗歌阅读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分)醉落魄①范成大栖乌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C.“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好风”“临风”相呼应。D.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映相衬,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2.“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秦楼月[宋]向子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①向子: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②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古人以“乾龙”喻帝王。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7分)赠卖松人-7-\n[唐]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B.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C.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D.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2)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8分)临江仙[后蜀]鹿虔扆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①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注〕①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此处指代帝王。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窗愁对秋空”直接写出深秋时节作者对往日欢愉不再的忧思愁苦。B.“玉楼”指华丽的楼台,可以想见,这里曾经歌舞升平,热闹非凡。C.上阕将今日的荒凉凄清与昔日的显赫繁华作对比,寄托了诗人的无穷感叹。D.本词通过描写荒苑的景象来抒发感情,所有景语实为情语。2.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作者将沉痛的故国幽情与出色的艺术手法相结合,才谱写出这首历代传唱的佳作。请就此评价,结合下阕词句进行赏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n(五)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8分)满庭芳[宋]张风子咄哉牛儿,心壮力壮,几人能可牵系。为爱原上,娇嫩草萋萋。只管侵青逐翠,奔走后、岂顾群迷。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能有智,长绳牢把,短梢高携。任从它,入泥入水无为。我自心调步稳,青松下、横笛长吹。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儿强健倔强,只管啃食原野上的嫩草,离家越来越远了。B.牧童只顾着自己玩耍,放任牛儿入泥入水,却不加以管束。C.青松下,牧童悠然自得地吹起了长笛,显示出愉快的心情。D.本词语言朴实无华,饶有风趣,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2.本词最后三句“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勾勒出一幅“月下晚归图”,请简要赏析这样写有何妙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金桥感事①[唐]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②。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注〕①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②“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③“伊川叹”,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魏绛功”,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灞上①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7-\n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7分)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宋]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③。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②鉴:镜子。③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1.(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冷”“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刘秀称帝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着人生感叹。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2)“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一)(一)1.C [解析]本句属正面描写。2.本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1分)也传达出自己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1分)同时流露出淡淡的落寞伤感之情(1分)。3.示例一: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1分)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3分)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1分)-7-\n示例二:这一句写笙声之妙。(1分)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净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3分)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1分)(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1分,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3分,分析作者的情感1分)(二)1.柳永《雨霖铃》词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2分)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2分)[解析]分析两首诗使用相同意象表达的不同含义,应结合它们出现的不同情境和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2.“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2分)“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2分)[解析]抒情手法包括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准确识别出是哪一种抒情方式后,结合诗句具体阐释。(三)1.(1)C [解析]“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错,作者对松树没有批评。(2)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四个要点,每点1分;答“交代了上句‘怜君意独真’的理由”,可充抵后三点中的一点,得1分)[解析]从以下几个疑问可得出答案:“寒涧”是松树的生长地,这里为什么要点明?由全诗看,此树并不得长安人喜欢,可卖松人却要把它卖给“翠楼人”,一寒地之木(瘦叶、淡花),一富贵之人,如何相谐?这样的对照为下文“徒染六街尘”做好了铺垫,长安只重桃李,这样的松树寄托了卖花人甚至诗人自己的“真”意,但又有谁理解呢?2.示例:长安城中的人们偏爱桃李等鲜艳之物,对松树不闻不问,反映了人们热衷于追求光鲜亮丽的外在之物,却对于经雪傲霜的内在之物极少关注的现象。人们对镁光灯下的明星追捧歆慕,却对居于幕后、真正为电影灵魂的编剧、配乐、摄影从未关注。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多热点的喧闹世界,有太多的闪光点去抓住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忘记了闪光灯后的黑暗,而那些黑暗恰恰更具有深度,更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桃李一般的外在美固然迷人,但却短暂易逝,如松一般的内在美虽不易被发现,但却令人回味无穷。(“社会现象”表述准确,4分;举例恰当具体,2分;能分析事例的价值,论述这种现象的危害等,2分;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2分)[解析]第一问是诗歌理解的核心。结合全诗,结合注释中介绍的诗人生平,便可知作者对松持赞美态度,也为松不被赏识而不平,而且松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就是作者自喻。有才华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和显赫的家世就不被赏识,这样的社会现象很多很多,如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如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等等。举例可就近寻找,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谈认识一定要明确,要结合本诗和所举例子分析。(四)1.A [解析]这一句是写愁,但为何而愁,诗人并未直接写出。2.示例:我同意学者的观点,如下片中“烟月”一句,将朦胧的月光拟人化,描绘出一幅月光依旧照深宫,而深宫已是荒寂废苑的画面,写出了亡国后的悲凉气氛;“藕花相向野塘中”的“野”字也写出了亡国后池塘无人照料的荒芜场景;“泣香红”则调动感官,并将花拟人化,更好地写出了对亡国的忧思愁苦之情。作者寄情于景,使读者感受到了作品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沉痛亡国之情。(答对手法,如拟人、对比、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等,1分,答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联系诗句具体赏析3分;语言表达顺畅得体1分)[解析]-7-\n题干中第一句话确定了回答的中心话题,即诗人用什么样“出色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沉痛的故国幽情。第二句则是明确的要求:对下阕词句进行分析,证明前面给出的话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白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然后明确这种艺术手法在下阕哪些词句中得到了体现,又对表达作者的亡国之叹起到了什么作用。(五)1.B [解析]“只顾着自己玩耍,放任牛儿入泥入水,却不加以管束”与词意不符。词中表现的是牧童的沉稳、淡定、从容与闲适自处,而不是“只顾自己玩耍”的无知小孩。2.这几句描写了牧童骑着牛儿回家,在一片清澈的月光下,人和牛的影子渐渐消失在归途中的画面。(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了强健倔强的牛儿和机智沉稳的牧童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或:“营造了和谐、宁静、美好的意境”);(1分)表达了词人对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或:“向往”“留恋”等)之情。(1分)全词以这样一幅牧童月下骑牛晚归的图景作为结尾,余韵悠长,令人回味。(1分)[解析]赏析妙趣,首先是理解诗意,所以解释诗句就成了赏析的基础;而诗歌之妙往往在于诗人的妙笔诗心,在这首词中便表现在其巧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正因为这些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妙处,表达了情感,即有了艺术效果。依此解答从语言到手法再到效果、主旨,就是不错的赏析。(六)1.引用典故的手法。(1分。不宜回答“用典抒情”,但可以不扣分;回答“反问”并分析,最高分3分)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1分)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1分)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1分)[解析]此题考查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在准确判断手法的基础上应结合具体诗句作答。2.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2分)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2分)或:诗歌的尾联以景结情。(1分)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3分)[解析]此题考查对不同景情关系的识别和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情景交融和以景结情准确判断,并给以具体阐释。(七)1.“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思乡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身处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1分)(“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思考该题宜关注诗歌中直接或间接体现心情的词语,答题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了诗人的何种情感。2.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1分)②衬托。(1分)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与“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按要点回答,所答内容符合要点意思亦可给分)[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应答出围绕景情关系运用的手法,进而详细分析。(八)1.(1)D [解析]“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有误,山远故曰“长”;且云雾缭绕,曰“乱”;若是清晨,一定能见出青色,所以说“青”:并非是三座山。(2)示例一:我认为船桨划动犹如鸿雁惊飞更为合理。(1分)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1分)与前句“一叶舟轻”及后句“过沙溪急”相呼应,(1分)将舟行水中的优美姿态及舟之轻盈、迅捷写得生动传神。(1分)-7-\n示例二:我认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的解释更合理。(1分)清澈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的划动就能使岸边的鸿雁惊飞,以动衬静,突出环境之安静。(1分)“双桨鸿惊”“鱼翻藻鉴”的动态与“天清”“波平”的静态结合,(1分)共同表现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1分)[解析]无论哪一种,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该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分析表达的能力,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解读时紧密结合全诗,考虑整首诗的意境特点并加以分析阐述。2.下片表达了作者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喟叹。正如词中所言,“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严子陵也是空有钓名之想,不能尽享自然之美。这种思想在苏轼许多诗文中都有表现。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千年以来的英雄人物,江水依然悠悠,可英雄踪影难觅。人生易逝美好难再,但自然永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因为这种人生态度,苏轼才能在遭受贬谪前途未卜之时,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感受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然自安。所以,这种人生态度在处境艰难而自我力量难以改变之时,未尝不是一碗心灵鸡汤,可以让我们放下世俗,淡泊名利,安然恬静地生活。[解析]首先明确苏轼词中的人生感慨,“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给了我们明确的态度,正如“人生如梦”;其次结合本词和以前学过的苏轼作品,谈你对这一人生态度的看法,既要有看法,又要有分析。看法可以是赞成这种态度,认为它能给失意者人生的慰藉;也可以是否定这种态度,因为它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还可以谈这种人生态度的形成原因。总之,只要能结合本诗(扎根于文本),又能举出苏轼其他作品中的例子(适当延伸),分析合理即可。-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41:04 页数:7
价格:¥3 大小:199.2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