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7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含解析岳麓版2023032721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过关测试(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以及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用这些来换取美洲的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由题干中“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以及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用这些来换取美洲的白银”可知,当时欧洲的工业品主要销往非洲和美洲,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2.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他们更多地从事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等职业,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  )A.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客观反映了殖民扩张的血腥罪恶C.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D.促进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D [材料表明17世纪荷兰从事商业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3.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A [根据材料“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主要通过殖民扩张手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n说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故选A项;“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说明欧洲完成了超越,结果是亚洲的生产方式落后,排除B项;从题干无法归纳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途径多元化,排除C项;近代以来欧洲经济日益成为主导地位,亚洲日益变为从属地位,排除D项。]4.18世纪前,英国的圈地运动主要是民间自发的强占圈地或协议圈地,18世纪中期后,大规模出现由议会颁布圈地法案来推进的圈地行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B.英国推行国有化的经济政策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的分布D.议会通过圈地来扩大其权力A [18世纪中期后议会推动圈地运动源于工业革命,因为后者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原料与市场,故选A项;二战后英国推行国有化经济政策,排除B项;工业革命完成后人口分布才发生变化,排除C项;《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原则,排除D项。]5.(2020·惠州三模)1870年以前,英国的军队数量很少,而且绝大部分驻守在海外殖民地。1872年,英国从殖民地调回一部分军队,增加了国内驻军力量,同时,把全国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招募两营常备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英国(  )A.海外殖民地减少  B.代议制出现危机C.遭遇德国的威胁D.社会矛盾的尖锐D [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逐渐落后于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英国,资本主义的弊端更加明显,社会矛盾尖锐,迫使资产阶级调整政策以加强对国家的控制,故选D项;1872年英国仍然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海外殖民地并未减少,排除A项;1872年,英国的代议制并未出现危机,排除B项;1872年,英国并未遭遇德国的威胁,排除C项。]6.19世纪后期,欧洲和北美的工业发展提升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阿根廷、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都通过主要产品的出口以及外国资本和劳动力增长带动起来。这不能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B.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C.工业化展开使欧洲和北美发展差距趋于平衡D.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 [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使欧洲、北美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增长,体现不出欧洲和北美发展差距趋于平衡问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可知,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非洲、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地区通过输出资源、产品,\n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迅速发展,与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相符,故选A项。]8.(2020·丹东高三期末)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  )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B.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C.促使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D.加速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D [由材料“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可知,子口税制度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中国农村的流通,对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冲击作用,故选D项;由材料“不再负担其他任何征课”可知,子口税制度出现后政府征税总量并未增加,排除A项;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南京条约》,排除B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转变于《马关条约》,排除C项。]9.(2020·茂名一模)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草帽缏、皮货等货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售价较低。这种情况表明(  )A.对外贸易完全被外国控制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C [由材料“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占第二位”可知,19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原料出口海外,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故选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占主体地位,排除B\n项;当时中国依然是被动开放,排除D项。]10.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  )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D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封建经济占据优势地位,官员和地方士绅有条件为子弟提供较高的教育机会。从20世纪初期到中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业精英逐渐有能力重视子弟的教育问题,故选D项。]11.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据此推断(  )时间厂名创办人资本关系1897年苏州苏纶纱厂陆润庠(国子监祭酒)苏州商务局筹款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张謇(翰林院编修)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1905年无锡振新纱厂荣宗敬(钱庄主)张石君(洋行买办)—1910年上海公益纱厂祝大椿(怡和买办)后改制为中英合资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B.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C.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C [1895—1910年是在甲午战后,此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民国政府是在1912年建立的,排除A项;荣宗敬、张石君不是儒学士大夫,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效,排除D项。]12.有资料显示,19世纪70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80余种,1894年增至200余种,到1910年出口达100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33种。其中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B.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C.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C [“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表明传统手工业下降,而初级农产品增多,说明中国日益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n是列强侵略加深的表现,故选C项;“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表明这些均不是工业品,无法判断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A项;“到1910年出口达100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33种”无法判断进出口贸易的对比情况,排除B项;由“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等信息无法判断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排除D项。]13.(2020·宜昌调研)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1938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  )A.列强侵略的加剧B.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抵制D.官僚资本的压榨B [中外商标比例由1923年以前的1∶30变为1928—1938年的1∶4,这说明民族工业的数量明显增多,故选B项;从比例来看,列强企业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民族工业的速度,排除A项;商标比例只能说明中外工商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无法说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排除C项;从“1923年以前……1928—1938年”这些时间上判断,官僚资本尚未形成,排除D项。]14.(2020·重庆南开中学月考)下图为国民政府1948年发行的大面值金圆券,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元都能自由流通。这最有可能说明(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的快速恢复B.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C.国军军事的失败导致了金融崩溃D.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大肆搜刮民财B [当时市场上各种货币都能自由流通,反映了金融秩序的混乱,结合材料“1948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以及滥发纸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故选B项;各种货币的自由流通反映了经济濒于崩溃,而非快速恢复,排除A项;军事的失败与金融的崩溃并无直接关系,当时金融崩溃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的,排除C项;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大肆搜刮民财,体现的是对民众的剥削与压榨,并不会导致货币秩序的混乱,排除D项。]15.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据此可知(  )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等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0.6 7.813.078.6\n19101.50.116.017.065.419203.20.225.116.954.619303.71.921.317.355.819366.12.735.613.042.6A.中国近代生产力迅速提高B.中国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C.西方列强加大了商品输出D.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B [材料数据说明中国进口机器数量增加,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限,生产力并未迅速提高,排除A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使得消费资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没有体现其内部的工业结构,排除D项。]16.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C [材料“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等表明人们对废止缠足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致,有人主张,有人反对,说明思想观念新旧冲突,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摘编自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n——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6分)[解析] 第(1)问,根据“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概括其组织形式;第二小问,这一时期的洋务派民用工业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在客观上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两个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综合分析。[答案] (1)原因:实现国家自强,防止财富外流。(2)组织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理解: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采用大机器生产),官员创办企业有利于打破重农抑商传统观念,民用工业的资本投资、产品销售等带有资本主义色彩。(3)原因:军阀割据混战;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不利因素: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保守,封建主义的阻挠,社会环境的动荡,西方列强的侵夺等。18.(2020·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材料二 美国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1)确定法币,\n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2)法币与英镑汇价固定。(3)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1936年5月,中美签订《中美白银协定》,规定美国以市场价格向中国续购白银7500万盎司,价款以美元支付,但是需要将美元存于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作为法币的海外准备金。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同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摘编自尹全洲《论中国的法币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8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财政、政治、政局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同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美国以市场价格向中国续购白银7500万盎司,价款以美元支付,但是需要将美元存于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作为法币的海外准备金”等信息回答。[答案] (1)措施: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裁废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构建现代农业救灾体系(答出“改变传统救灾方式”或者“利用灾民进行灾后重建”也可);组织农业合作社(或推行农民合作运动)。原因: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政府财政困难;国民政府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帝国主义侵略(或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等等。(2)积极影响:法币改革使中国货币与白银脱钩,稳定了国内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了资金,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法币与英镑、美元联系,为中美英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消极影响:中国法币成为英美等国的附属货币,便利了英美扩大在华利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贬值,加剧统治危机。19.(2020·北京顺义区模拟)(节选)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材料 晚清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服装类型西装、长袍马褂等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马车等住宅风格洋楼、里弄等通信方式电话、电报、邮传等娱乐方式酒吧、声色犬马\n到民国时期……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近代化研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逻辑清晰)(12分)[解析] 据材料“晚清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晚清、民国时期)说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注意规范作答。[答案] 示例:晚清以来,沿海通商口岸租界地区人们服装、住宅、生活方式、交通工具出现中西风格并存、传统与近代化并存现象。新的通信工具也在上海出现。原因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的侵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使西方文明传入;租界是西方文明传入的窗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但改变不了西方侵略的事实。到民国时期,内陆地区出现铁路。原因是政府和有识之士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大力开展铁路建设。在铁路带动下人们的生活面貌出现大的改观。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近代以来沿海与内地变化的原因,从国外看是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国内看,国门打开,国外近代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建筑、服装、思想观念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国内的政治革命与改革也对社会生活变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噢,英国最大的财富,无疑属于诚实的劳动者……看到成千上万人在相会,真是高兴之极,不分信仰和国家,大家相互友好地祝愿。就像同一祖先的一脉子孙,愿这神圣的纽带不再被割裂,愿和平的橄榄枝,代替沾满鲜血的战剑。听吧!号角已经吹响,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确实来临,她将永久地和我们在一起,这是我们国人的荣幸,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赞同我的提议——向她的朋友致以良好的祝愿,让她的敌人见鬼去。——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期间伦敦的一首街头小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这首诗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 从材料“英国最大的财富,无疑属于诚实的劳动者……看到成千上万人在相会,真是高兴之极,不分信仰和国家,大家相互友好地祝愿”可以看出英国表现了相当自豪的情绪,由此联系到英国工业革命后居于世界前列的史实即可完成该题。[答案] 示例:看法: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人更加自信。\n说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大量财富,经济稳居世界第一;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使民主政治逐渐完善;英国成功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显示了英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增强了民众的自豪感。随着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民众也认为英国应该引领世界发展,提出和平贸易取代暴力,维护英国的切身利益。总之,首次世界博览会时期伦敦的小调,体现了英国的强盛与民众的自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1:30 页数:10
价格:¥3 大小:306.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