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关系第16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2372150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6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一、选择题1.(2019届福建漳州三模)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思想,故A项正确;“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内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故D项错误。2.(2019届广西柳州联考)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  )A.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解析:选C 意识形态仅仅是影响国家关系,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杜鲁门的立场的改变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B项没有反映材料本质,故错误;材料中美国态度的变化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格局对国家关系的影响,故D项错误。3.(2019届河南六市二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n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解析:选C 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故B项错误;这些成果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则下取得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C项正确;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所以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故D项错误。4.(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联考)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  )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解析:选D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强调各国之间的联合,反殖民斗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之前中国的外交僵局已经被打破,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亚非国家认可“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正确。5.(2019届广东深圳二模)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C.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解析:选B 早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就已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对非洲十国进行交流,使中国获得更多非洲国家的支持,有利于中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故B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发生,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均非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中国加强与这些非洲国家的外交联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壮大无关,故D项错误。6.(2019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n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解析:选C 据材料“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7.(2019届百校联盟高三摸底)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12月28日,他再次接见斯诺,并进行了长达五小时的谈话。毛泽东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也行”。毛泽东此举意在(  )A.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B.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C.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D.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解析:选B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作出的判断,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希望改善和美国的关系,牵制苏联,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故B项正确;“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是改善和周边国家的关系,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改善和美国的关系有利于台湾的和平回归,但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8.(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担心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这主要表明(  )A.美苏关系缓和具有战略意义B.美苏军备竞赛负担沉重C.中美关系改善对苏联影响较为明显D.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解析:选C 材料强调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而非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苏联因担心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改善对美苏关系的影响,B项与材料无关,错误;由材料“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改善对苏联有很大触动,故C项正确;材料“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不能体现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故D项错误。9.(2019\n届河南天一大联考)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解析:选C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中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说明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故C项正确;尼克松的报告并不能全面代表美国的外交,B项错误;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0.(2020届全国大联考第一次联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宣布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危险仍然严重存在”。可见,当时我国对外战略立足于(  )A.维护和平,保证发展B.维护国家安全C.发展经济,韬光养晦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解析:选A 由材料“‘就是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危险仍然严重存在’”可知,出发点是发展中国的经济,对国际关系的把握是维护和平,故A项正确;材料意在突出和平环境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改革开放的意图,故D项错误。11.(2019届山东滨州期末)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80年条约废止;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表明(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阵营走向解体C.中国致力于推动不结盟运动D.世界形势发生根本改变解析:选A 中国1980年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束了中苏法律上的同盟关系,并于1982年确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表明中国不结盟、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2.(2019届湖北八市联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n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解析:选C 由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开始改革开放可知,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服务于政治转向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说明减少了“左”的干扰,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届江西赣州十四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南京临时政府宣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2日)材料二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第五十五条 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第五十六条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面临的背景有何相同点。请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政权在外交政策上的不同。(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政权实行的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解析:\n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的相同点”,根据所学可知,两个政权初建之时,均面临国内国外双重阻碍;第二小问“外交政策的不同”,根据材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可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不平等条约,对外妥协退让;根据材料二“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民党政府与列强所签条约,“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加以甄别,体现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2)问,可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领导阶级的特点、国际环境等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背景的相同点:革命都未取得完全胜利,反动政权还占据一部分国土,新政权尚未得到巩固;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新政权不予承认,采取孤立政策。外交政策的不同:南京临时政府承认了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借外债及赔款;对外妥协退让。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原因:①社会制度不同: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党,有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南京临时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③国际背景不同:南京临时政府面对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新中国面对的是两大阵营的对立。14.(2019届山东潍坊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20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共进行10次维和行动,集中在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对其国家利益无利可图地区发生的冲突听之任之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1971~1981年联合国共进行3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1981~1989年联合国共进行5次维和行动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作出贡献的合作态度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安理会批准的维和行动达42次;维和是最为显耀的联合国行动,四大洲冲突峰线上的“蓝盔”象征着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承诺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n解析:表格主要论及我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态度是中国政府认为维和行动是美英等国利用联合国这块“破招牌”来镇压世界各地革命斗争的行为;在1971~1981年的态度是中国政府未参加安理会对维和行动决议的投票,同时声明对维和行动不承担任何财政义务;在1981~1989年的态度是中国政府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在相应领域表达了愿意作出贡献的合作态度;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的态度是中国政府以更积极的态度全面深入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这四次态度的变化,可以提炼出“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这一观点;在具体阐述时,要对这四次态度进行简单分析,即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在论述的结尾,要做一个小结,即综上所述,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上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论述:联合国成立初期的维和行动为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服务,对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合国逐渐摆脱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由不支持到主动参与。20世纪90年代之后,联合国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维和行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此,中国全面参与维和行动,并扮演重要角色。综上所述,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上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4:44 页数:7
价格:¥3 大小:150.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