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3宋明理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110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课时规范练3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20吉林三模)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2020广东惠州模拟)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颐、程颢主张君臣一体,应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熹倡导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与治理天下。二者的思想( )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B.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3.(2020广东二模)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颢曰“纯”,程颐曰“正”,张载曰“明”。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 )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4.(2020云南一模)两宋时期新建的书院分布情况表(单位:所)朝代地区直隶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广西贵州北宋351144432343844南宋1660479412426171571由上表可见,两宋相比( )A.经济实力旗鼓相当B.文化发展各有特色C.教育制度差异明显D.书院性质根本改变5.(2020河北唐山一模)朱熹同吕祖谦、湖湘学派的张栻、陆九渊商榷、辩论;特别是淳熙二年鹅湖之会,朱熹与陆九渊辩论。这些活动( )A.促成理学的统治地位的确立B.沉重打击了心学思想的发展C.说明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D.促进了朱子理学体系的发展\n6.陆九渊家族每日清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食后饮茶时也要击磬唱训词,教育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境”。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家训借助艺术方式传播B.科举制度促进家风改进C.儒家道德观念影响广泛D.统治阶层生活奢侈腐化7.(2020安徽蚌埠三模)宋元以来的理学思想形态中,从人到天,从家到国,从圣到王,即从人文到自然,从伦理到政治,从修养到行为,都有面面俱到的安排,而这些安排都是由“理”所主宰的结果。这体现了宋元以来思想的( ) A.神圣化内涵B.世俗化趋向C.一体化特征D.政治化原则8.(2020安徽淮北二模)宋以前的政治文化中,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玺被视为正统王朝的象征;宋以后对传国玺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天命观被统治者摒弃B.政治文化发生根本变革C.德治思想进一步发展D.理学重塑传统政治伦理9.(2020新疆乌鲁木齐二模)在唐代,人们喜好的是庶民不易得的大鱼大肉、珍馐佳馔。宋代则不必山珍海味,一些常见的食材原料就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种食风的变化( )A.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说明士族文化的普及C.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D.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10.(2020山东聊城二模)理学是对先秦孔孟之学在新形势下的发挥和解释,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正是这一发挥的写照。由此判断,这种“发挥”( )A.标志着理学形成B.批判了正统思想C.有利于学术下移D.开创了朴实学风11.(2020四川绵阳四模)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B.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C.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D.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12.(2020福建南平三模)宋明理学吸取佛教和道教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 )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D.儒家学说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二、非选择题\n13.(2020河南六市重点高中联合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材料二 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n14.(2020湘赣皖长郡十五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理学是宋朝以降中国士人学问的核心,理学有两个关键特质。第一,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第二,理学是“一套”学问,它有严谨的逻辑,将众多内容容纳在一套可以讲清楚的道理中,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分开,做片段式处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33 宋明理学1.C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儒学家二程深入地研究佛道思想,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完善,发展为理学,故选C项;材料主旨为儒学家对佛教的态度,未涉及政府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宋代民族政权并立,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B项;根据材料“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知此时儒学家二程深入地研究佛道思想,无法得出弃儒从佛“相当普遍”,排除D项。2.B 材料“北宋程颐、程颢主张君臣一体……共治天下……南宋朱熹倡导君臣共享治权……主动参与治理天下”体现了儒家士大夫参政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士大夫具有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社会责任感,没有涉及先秦民本思想,排除A项;理学维护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才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3.A 统治者对于某种政策或思想流派的态度,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统治的需要,材料中宋宁宗对理学家态度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理学,并非科举制,排除B项;宋朝文化政策较为开放,并未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宋宁宗时期,并未提及其他时代,无法体现“创新”,排除D项。4.B 根据两宋时期新建的书院分布情况表可知,北宋时各地新建的书院数目基本相当,南宋时新建的书院主要集中在南方,由此可知两宋时期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发展各有特色,故选B项;\n根据两宋时期南北方新建书院数量可知,南宋经济实力超越了北宋,排除A项;新建的书院分布与教育制度的差异无关,排除C项;两宋时期书院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D项。5.D 材料中朱熹与诸人开展辩论,实际也是自身思想不断完善并对外宣扬的过程,这些活动促进了朱子理学体系的发展,故选D项;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官方行为,与朱熹的辩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鹅湖之会也促进了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且心学在明朝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未受到沉重打击,排除B项;虽然宋代确实有着比较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比较棘手的边患问题,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C项。6.C 根据材料“教育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境’。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可以看出儒家伦理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影响普遍,故选C项;击磬唱训词,教育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境”这类训诫不属于艺术方式,排除A项;根据材料“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无法判断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排除B项;“每日清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是一种道德教化,无法说明统治阶层生活奢侈,排除D项。7.C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理学思想的“理”主宰一切,思想具有一体化特征,故选C项;董仲舒“天人感应”将儒学神圣化,排除A项;世俗化趋向指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与材料主旨理学无关,排除B项;政治化原则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材料未涉及“政治教育”,排除D项。8.D 依据材料“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理学的发展,理学对传统的天命正统观念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了解读,使其符合儒家的“义理”,从而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天命观并没有被统治者摒弃,A项错误;政治文化发生根本变革的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德治思想强调的是统治者应该以德治国,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君权的来源,C项错误。9.D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使宋代食风简约、清淡,故选D项;饮食风格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宋代食风的变化受士族文化的影响,但“普及”说法错误,排除B项;饮食风格从喜好大鱼大肉、珍馐佳馔到简约、清淡,体现不出南北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10.C 王阳明认为良知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即注重日用、脚踏实地致良知,故选C项;理学形成于宋代,王阳明是明代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批判正统思想,排除B项;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排除D项。11.C 从材料可知,这一理论肯定了普通人可以通过内心反省达到圣人的高度,打破了普通人与圣人的界限,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故选C项;王阳明的心学仍是儒家思想范畴,故“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当时明朝实行“海禁”等封闭的外交政策,与西方交流有限,排除D项。12.D 材料“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说明儒家学说实现思想上的创新,故选D项;据材料“吸取‘佛教和道教’的哲学理论成果”可知是吸收异质文化而不是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宋明理学吸取‘佛教和道教’的哲学理论成果”说明是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成果而不是儒学复兴,排除B项;材料论述儒学的创新,而不是人生哲学的作用,排除C项。13.参考答案(1)背景:传统儒学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佛道思想的冲击;韩愈等人对儒学的发展。发展特点:把世界本原和儒家伦理结合;由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从抑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到相信人的价值。(2)原因:程朱理学提倡的“格物致知”“大胆存疑”等精神符合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主义的需要。\n认识:宋明理学以“三纲五常”来维持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对西方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儒学的困境、佛道思想的冲击、韩愈等人对儒学的发展等角度考虑。第二小问发展特点,据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得出把世界本原和儒家伦理结合;据材料一“‘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并结合所学得出由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据材料一“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并结合所学得出从抑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到相信人的价值。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并结合所学可知,程朱理学提倡的“格物致知”“大胆存疑”等精神符合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主义的需要。第二小问认识,从消极、积极两个角度入手即可。14.参考答案论点:理学明确了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论述: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是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程颐、程颢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特别强调,理之源在天理,而天理即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们的行为应该以三纲五常为标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方面,主张“格物致知”,以明道德之善。因此,理学在探究世界本源的同时,也规定了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首先依据题干得出相应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依据材料“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如下观点:理学明确了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然后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从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归纳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