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化探究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组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年高考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1.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瓶状茎、多刺、硬叶是植物耐旱的特征,说明当地气候高温干燥。答案:D(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图,回答下题。2.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解析:本题以珊瑚礁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看,珊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降水丰富,水循环速度快,海水清澈,因此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答案:C3.(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卷)(节选)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洋浮游植物可调节大气CO2\n的浓度,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故A项正确;臭氧空洞大小变化,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浓度的变化,故B项错误;酸雨形成与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有关,故C项错误;洋流运动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D项错误。答案:A4.(2013年高考重庆文综卷)(节选)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解析: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可读图分析。该特点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进而影响补给量等。答案: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5.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答案:\n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5年安徽桐城十中模拟)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1~2题。1.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环境统一演化的过程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演化引起其他要素的演化(  )A.气候      B.土壤C.水文D.生物解析:第1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阿斯旺大坝建设导致的环境改变。第2题,阿斯旺大坝建设直接改变了尼罗河流域水文状况,进而导致其他地理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答案:1.D 2.C(2015年北京海淀一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n4.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扩展解析:第3题,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4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答案:3.C 4.B(2015年上海嘉定区一模)下图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据此回答5~6题。5.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方位最接近事实的是(  )A.①—东 ②—南 ③—西 ④—北B.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C.①—西 ②—北 ③—东 ④—南D.①—北 ②—东 ③—南 ④—西6.图中山地“阴阳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阴脸”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C.“阳脸”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D.“阴脸”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森林等植被覆盖率更高。答案:5.A 6.D\n(2015年嘉兴一模)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如下图),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据此完成7~8题。7.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防寒保温B.通风防潮C.遮风挡雨D.登高望远8.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解析: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因此成为适应环境的传统民居。第8题,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雨热同期。A、D两项最冷月都小于0℃,C项雨热不同期,皆排除。答案:7.B 8.B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9~12题。9.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植被D.地形10.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非地带性现象D.各地理要素的独立性\n11.图中荒漠的分布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引起地理环境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地形。第10题,图中植被的演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1题,图中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地形的抬升造成的,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第12题,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景观与③阶段相似。答案:9.D 10.B 11.D 12.D二、非选择题13.(2015年安徽“江淮十校”协作体联考)“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n(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降)水量大、排水不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等。第(2)题,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垦殖率上升。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材料二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材料三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1)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n(2)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解析:第(1)题,注意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2)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起加剧作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00:16 页数:8
价格:¥3 大小:1.84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