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难点特训三史学方法专项训练试题2含解析20230311247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难点特训三 史学方法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共18分)1.[2020江苏高考,3分]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2.[2020全国卷Ⅱ,4分]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2018江苏高考,3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斤\n1957年12月1日之前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4.[2017全国卷Ⅰ,4分]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5.[2017全国卷Ⅱ,4分]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n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二、非选择题(第6题10分,第7题12分,第8题16分)6.[2020北京高考,16,10分]司马光修史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6分)7.[2019全国卷Ⅱ,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n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8.[2017天津高考,12,16分]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分)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前期王国经济发展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n记述出处“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史记·吴王濞列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淮南子·诠言训》“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西京杂记》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威胁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D.王国主动恢复发展经济2.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诗句出处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草市贸易出现繁荣C.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3.关于鸦片战争西方学者有几种新说:一种主张这场战争是贸易战争,另一种认定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争取国交平等而战,还有一种认为是文化冲突之战。这些新说( )A.改变了对鸦片战争的模糊认识B.反映了西方对历史的全面反思C.开辟了研究鸦片战争的新视角D.意在掩盖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4.[2021湖北荆州一模](新角度:史学研究与时代特征的关系)20世纪初,介绍美国独立史、法国革命史、意大利独立史、菲律宾独立史等“独立史鉴”“亡国史鉴”为主题的历史著作成为当时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说明( )A.史学研究的功能发生转向B.知识群体民族忧患意识增强\nC.革命党人推崇西方政治制度D.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5.传统观点认为,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有学者认为,1517年的教会并不比两个世纪前的教会更腐败,僧侣也没有比过去更加道德败坏,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现象的后面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由此可知(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对历史的评价B.认识历史事件需透过现象看本质C.研究历史一定要使用比较的方法 D.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6.过去人们往往将法国的启蒙运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如今学者越来越重视启蒙思想家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打破以法国启蒙运动为核心的传统观点,更多关注同时期在其他国家所发生的启蒙运动,并在多元的视角下重新理解启蒙运动。这一变化说明,对于“启蒙运动”的研究( )A.后期学者观点较传统更可信B.随着认识角度拓展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过于细致无法认识历史真相7.[2021晋南高中联合体阶段检测]围绕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普遍认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应负责。近年来有史学家指出,德皇威廉二世的骄矜狂悖及错乱无常的外交政策应承担起一战的主要责任。上述争议( )A.揭示了一战爆发的根源B.表明时代变迁影响史学结论C.放大了德国的战争责任D.真实还原了历史发生的真相8.观点一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客观上取决于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个人意志的结果。\n观点二观点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必然要求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上表为理论界对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原因的不同看法。这说明( )A.同一历史有着不同解释 B.意识形态制约历史结论C.史料互证丰富历史认识D.时代变迁左右历史观点二、非选择题(第9题14分,第10题12分,第11题12分)9.[2021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4分](新角度:口述史料的价值)口述史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为传统的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旁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跟蒋先生是痛陈呐,蒋先生也骂我,骂得很厉害的……他一句话把我激怒了,我真怒了,就因为学生运动时候……他说用机关枪打,我说机关枪不去打日本人,怎么能打学生?我火了,我真火了,所以这句话把我激怒了……所以我才会有西安事变。——摘编自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说:“本日有日军一中队在卢沟桥附近演习……走失士兵一名,并见该士兵被迫进入宛平县城(即卢沟桥城)。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检查。”我答:“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可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还。”答复后,夜晚二点,外交委员会又来电话,谓日方对我答复不满,强要派队进城检查……我即将此经过,以电话告知冯治安师长,及驻卢沟桥之吉星文团长,要严密戒备,准备应战……日方武力威胁之伎俩已穷,即开始向城内炮轰,并掩护其步兵前进。——摘编自秦德纯《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一个月后南京陷落。日军进城后无恶不作,至1938年2月,光我一个人就率队从南京雨花台清理了八千具百姓尸体……——摘编自《胡成周、赵海臣:宣城抗战老兵自述》 1943年8月,我作为军医中尉,在华北方面军……从事细菌制造业务……这11个人被拘留在房子入口处的土地上……给他们注射我们培养的伤寒菌……不久,症状便出现了……我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心中暗自庆幸:“这个菌种的感染力相当强,用于细菌战是毫无问题的!”——摘编自《竹内丰:在济南日军用八路军战俘培殖细菌武器》 提取材料信息,分别说明上述口述史料对研究抗战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n口述史料”的看法。(14分)10.[2020湖南四校摸底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部分)图一 甲骨文王国维依据甲骨文证实《史记》所载商王谱系除个别次序有误,其他都较为可靠。图二 利簋图二利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记载作器者随武王伐纣,胜利后受赏的经过。历史学家根据铭文内容,结合其他传世文献确定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图三 西汉竹简《春秋》图三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开创了“直书其事,善恶自见”“乱臣贼子惧”的春秋笔法。图四 宋刻本《资治通鉴》图四《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作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据此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1.[12分](学术情境:现代化理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理论表现在:(1)现代化是一种时代趋势,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2)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增长经济”,也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3)现代化是一种力图把西欧、北美诸国特定的现代化工业化原则抽象提升为超历史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原则的努力。\n(4)现代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界起某种“启蒙”的作用。——摘编自李海仙、丁建弘《时代的标志与时代的精神——评“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新论”》 评析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1.B 本题考查光绪帝之死。根据光绪生前的脉案、《清宫档案揭秘》的记载以及高科技手段的检测可知,在历史研究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而不应该偏执一言,故选B项。原始档案不一定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排除A项;通过文献记录能够探寻历史真相,但并不能保证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排除C项;综合多种历史记录有可能更接近客观事实,但“确认”说法绝对,排除D项。2.C 由材料中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发现了实物佛光寺可知,此类壁画可与实物文化遗存互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壁画与山西五台山地区的实物——佛光寺相互印证的情况,没有涉及创作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完整还原”表述绝对,故错误。此类壁画本身具有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说法错误,排除。3.C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知识分子所采取的经济政策。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的记载,在数量、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出处的角度进行甄别,可知珍藏于北京市档案馆的原始文件属于官方记载的第一手资料,更具可信度,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展览的文字介绍经过了人为的抄录或者加工,可能中间会出现差错,A项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C 本题从表格材料切入,考查考生甄别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作战记载的共性——唐军失败,故C项正确。A项“皇帝”与材料“秦王”不符,排除;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B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三则材料中并未出现,排除D项。\n5.D 本题以赫鲁晓夫回忆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认识能力。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体现了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回忆录被多次修改说明回忆录作为史料不能完全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且作者在记述自己事迹时也会出现文过饰非的情况,A项错误;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项错误;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6.【解析】 本题以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取舍史料的做法为切入点,引导考生认识史料实证的重要性。第(1)问,根据“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玄宗实录》”“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等可以提炼出正史、实录、杂史、文集、诗词;根据“《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可以提炼出石刻、碑铭等,据此举例说明即可。第(2)问,根据“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关于吐蕃赞普世系……《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等举例说明即可。【答案】 (1)①史书:又可分为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②文集(和诗词),如《柳宗元集》、顾况的诗。③石刻、碑铭(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4分)(2)①当官修史书出现明显史实错误时,参照可靠的杂史、诗文等来编写。如材料二中《玄宗实录》关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记载有误,司马光采用了顾况诗中的描述。②官修史书史事缺载时,酌情根据杂史、小说的记载补入。如材料三中《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司马光根据《补国史》补入。③多种官修史书记载相互冲突时,采择与历史事件时间更近、错误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材料一中正史与实录记载有冲突时,采用了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6分)7.【解析】 作为开放型试题,本题从知识点来说,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涉及19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从能力要求来说,它要求考生提炼材料呈现的原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形成新论,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本题从两个角度论述了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自然进程侧重科技进步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进程侧重政治变革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示例 见解:赞同。19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交织。(2分)理由:从自然进程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自1800年以来全球人口剧增,虽然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食物生产工业化,但是仍然出现了1870—\n1900年世界范围的饥荒和干旱。从人文进程看,19世纪末,帝国主义间矛盾加剧,以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与新兴殖民帝国德国为首,发起了世界大战,世界被卷入战争之中。(8分)总结:因此,19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特点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相互影响。(2分)8.【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西汉政治及史学研究方法。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等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等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据《汉书》载”“《昌邑王废黜考》”从史学研究方法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可知,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第二小问围绕出土文物丰富了材料一、二中的历史叙述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刘贺绝非不学无术……不足为信”,从仅凭出土文物否定《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的角度作答即可。【答案】 (1)郡国并行制度。(2分)失礼仪,乱制度。(2分)(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2分)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4分)(3)儒学成为正统。(2分)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2分)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2分)1.D 本题是史学方法类试题,考查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据表格信息可知,王国统治者对辖区内的民众采取优抚政策,安置流亡人户,采铜铸钱通商,以发展王国经济,由此可知D项正确。表格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威胁和解决王国问题等信息,可排除A、C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排除。2.D 本题以唐代诗句为切入点考查唐代的农村经济。表格中的信息“论蚕蚁”“计鸭雏”“转谷”“贩缯”“卖菱藕”“载绮罗”等,既反映了农民副业的专业化,也反映了农民副业的商品化,这些都是农村经济商品化发展的体现,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不能说明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排除B项;材料没有农民副业收入与主业收入的对比,不能说明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C项错误。\n3.D 西方学者提出的鸦片战争是贸易战争、国交平等之争、文化冲突之争,严重遮蔽了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一性质,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几种新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鸦片战争的模糊认识,A项错误;这些新说不是全面反思战争,而是洗白侵略战争,B项错误;这些说法都是对鸦片战争性质的歪曲,不是研究鸦片战争的新视角,C项错误。4.B 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与阶级危机交织,此时介绍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独立斗争、革命斗争等“独立史鉴”“亡国史鉴”为主题的历史著作频出,说明知识群体民族忧患意识增强,B项正确;中国史学向来以“资治通鉴”为导向,材料中的现象是这一导向的产物,史学研究的功能并未转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项;19世纪中后期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发起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改革,早于材料中的现象,排除D项。5.B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及史学研究方法,考查考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前的重要现象,不同时代的学者都认可这点,但后来的学者进一步挖掘了这些现象背后的诸多因素,深化了对宗教改革的认识,故选B项。材料涉及不同时代的学者对宗教改革兴起的探讨,没有介绍二者的立场问题,故A项错误;研究历史有多种方法,比较方法要结合具体史学问题把握其适用性,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可能更全面,但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故D项错误。6.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唯物史观。根据材料中从过去注重整体研究、关注法国,到如今关注差异性、注重从多元视角进行研究的变化可知,对启蒙运动的认识趋于全面,故选B项。7.B 从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认为一战责任应当由参战国家共担,到近年来有史学家认为德国应承担起一战的主要责任,围绕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仍存在争议,而德国的战争责任趋于明确,表明时代变迁影响史学结论,故B项正确。8.A 本题考查史学理论。材料揭示理论界对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有不同看法,体现了同一历史有着不同解释,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意识形态对历史结论的制约,B项排除。C项材料依据不足。“左右”说法错误,D项排除。9.【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各则口述史料的出处和内容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如下表所示:口述史料出处所述内容的史料价值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史料一是张学良对西安事变的回忆,可以用来还原西安事变发生的真实原因。秦德纯《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史料二是秦德纯的口述回忆,介绍了“七七事变”爆发的原因和经过。《胡成周、赵海臣:宣城抗战老兵自述》史料三是当时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的回忆,可以充分说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残暴罪行。\n《竹内丰:在济南日军用八路军战俘培殖细菌武器》史料四是日本军医对在济南用八路军战俘培殖细菌武器的回忆,可以作为日本发动细菌战的铁证,同时也能反映日本对华犯下的累累罪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口述史料的性质、特点、价值、弊端等方面谈看法。【答案】 史料一是张学良对西安事变的回忆,可以用来还原西安事变发生的真实原因;史料二是秦德纯的口述回忆,它介绍了“七七事变”爆发的原因和经过;史料三是当时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的回忆,可以充分说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残暴罪行;史料四是日本军医对在济南用八路军战俘培殖细菌武器的回忆,可以作为日本发动细菌战的铁证,同时也能反映日本对华犯下的累累罪行。(8分) 首先,口述史料作为历史亲历者的叙述,具有语言的大众性与生动性,能够更生动地还原历史,展现亲历者真实的历史情感,更容易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口述史料具有多样性,能拓宽历史研究的范畴,弥补单纯文献史料的不足,为挖掘历史真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口述史料带有口述者较强的主观性,而且可能出现由记忆偏差造成的错误。(6分)10.【解析】 本题通过介绍考古文物、文献资料对史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意在考查研读图文史料、调用所学知识、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找出相互关联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提炼观点并调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可以将思考重点置于右侧文字的说明和结论上,即将史料与历史结论之间建立起具体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示例一 信息:历史学家依据甲骨文证实《史记》中关于商王谱系的记载大部分可靠,利用青铜器铭文确定武王伐纣的时间。(2分)观点:考古文物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2分)论述:由于商周历史久远,相关历史资料有限,后世关于商周的文献记录比较模糊,而且一些文献记录也缺少印证。而考古发现的一些文物大多是一手史料,可靠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记录的不足。如王国维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实了《史记》中关于商王谱系的记录大多是可靠的,将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与相关文献记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确定了武王伐纣的时间。考古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8分)示例二 信息:商周时代,记录在甲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是表彰功业;孔子编订的《春秋》则“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资治通鉴》则被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n。(2分)观点:我国古代历史记录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2分)论述:西周青铜器铭文主要是表彰主人功业,政治色彩较弱;孔子编订《春秋》所开创的春秋笔法,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资治通鉴》作为官修史书,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服务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官修史书为国家治理提供经验教训,是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重要特点。(8分) 示例三 信息:商周时代,历史记录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记录在竹木简上,宋代普遍用纸。(2分)观点:中国古代,历史记录材料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史学的发展。(2分)论述:龟甲兽骨、青铜器不利于文字刻画、书写,导致后世对商周历史的记录比较模糊;春秋时期,竹木简作为书写记录材料,使这一状况稍有改观,历史记录的内容变得相对详细、丰富;纸作为记录历史的材料使书写更加便利,史学著述越来越丰富、详细。技术的进步,使记录历史的材料得到改善,推动了史学的发展。(8分)11.【解析】 首先,要理解“现代化理论”多方面的表现,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即写观点,如“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独立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等;其次,要对观点进行评价,即评观点,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如“赞成、质疑、修改”等;再次,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点,即析观点,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最后,在论证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结论,做到结论不重复材料中的观点。【答案】 示例一 观点: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赞成此观点。(3分)论证: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现代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世界工业化的影响下,19世纪60年代,中国掀起洋务运动、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中、俄、日也开启了工业现代化进程。工业化浪潮推动了政治现代化进程,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1912年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等。二战后,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顺应时代潮流,也逐步走上工业化、民主化的道路。(7分)结论:人类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由专制向民主制的转型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2分) 示例二 观点: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我质疑此观点。应该修改为“民族独立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3分)论证:英、法摆脱罗马教皇对本国王权的制约,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英、法、美建立近代民族国家,为其经济现代化开辟了道路。19世纪60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但由于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1953年“一化三改”的实行、1957年“一五”\n计划提前完成,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7分)结论:只有实现了民族独立才能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开辟道路。(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