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练 新人教版(含详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2•衡阳六校联考】20、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解析】D材料中并未涉及抵制洋货、爱用国货内容,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也未涉及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叙述的是国家充实银行资本为发展工商业提供贷款,这就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D项符合题意。2.【2012•东城期末考】13.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解析】BB、C两个时期分别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时期。A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C、D两项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只有B项的“实业救国”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时期发展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3.【2012•安徽名校模拟】12.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解析】A图片反映的是宣统年(1908—1912年)清朝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盛行,插图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扩大,A项正确。B项的“完全”说法太绝对,可排除;C项出现于1912年至1919年,与“公债”的时间不符。D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14\n年代,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本题选A。4.【2012•太原调研】2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解析】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A项错误;B、D两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项正确。5.【2012•徐汇一诊】34.“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近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解析】C同治光绪至宣统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开展,即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导致了题干现象的发生。C项符合题意。6.【2012•济宁期末考】1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得益于①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④政治体制的变革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C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的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政治体制的变革发生在191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④。答案为C。7.【2012•莱芜期末考】1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A.剪辫易服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近代交通D.采用机器生产【解析】A从材料中的“吾以一国衣服独异”“辫发与机器不相容”及当时用机器生产,可知康有为提出应剪辫易服,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材料中早已实行。8.【2012•莱芜期末考】14.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报道重大时事C.宣传政治主张B.评价社会风气D.传播商业信息【解析】D材料指出了报纸的功能。从“商贾贸易”“生意价值”“船货往来”可知,创办报纸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从体现。9.【2012•黄冈期末考】33.阅读右边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14\n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解析】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B项符合题意。10.【2012•枣庄期末考】10.右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B从图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目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增长,洋行的设立,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①②④正确;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不能够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③;B项正确。11.【2012•蚌埠一模】13.“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解析】B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才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A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B项正确;C项未考虑中国国情,理解有误;D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12.【2012•蚌埠一模】14.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制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自强求富B.民主共和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解析】C“抵羊”即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体现的是实业救国思想,C项符合题意。题材本埠全国国外数量57篇80篇37篇比例33℅67℅13.【2012•蚌埠一模】17.读右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解析】C表中数据和比例体现不出“政论性”,A错误;B项错,因为从表中得不出“开始”;全国和国外的比例占67%,说明《申报》乡土意识淡化,C项正确;D项中的“14\n发行量最大”表中体现不出来。所以本题选C。14.【2012•中山期末考】8.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解析】A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此A项正确。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是在鸦片战争以前,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排除C项;1845年中国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排除D项。15.【2012•海淀期末考】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①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③节省时间的考虑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D“乘电车”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心有不忍”说明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②正确;“光阴宝贵”说明③正确;④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④;D项正确。16.【2012•嘉定区调研】26、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解析】A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17.【2012•嘉定区调研】31、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解析】A仔细阅读材料,题干说明的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侵略,清末中国的社会生活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错在“全盘西化”。18.【2012•衡水质检】16.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解析】B从材料中的“惟赖于商”14\n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是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允许私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答案为B项。19.【2012•衡水质检】20.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解析】A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A。20.【2012•石景山期末考】9.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解析】C该规定属于正当的外交礼仪,不能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A项错误;材料是对外交礼仪的规定,而不是规定“平等的权利”,B项错误;该规定明确了双方的礼节等级,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C项符合题意;该规定反映不出《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D项错误。故C项正确。21.【2012•石景山期末考】13.《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解析】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而且允许女孩进学堂学习,由此可知《放足歌》中的现象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D项符合题意。22.【2012•聊城五校联考】17.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解析】C电灯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说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对待电灯的态度也由恐惧到认同。C项正确。23.【2012•金华十校联考】10.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14\n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从1936年到1937年再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①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②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③错误;1936年到1938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④正确。故选B。24.【2012•开封一模】26.《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解析】C 1906年还未开始辛亥革命,排除A项;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既不属于封建等级制度也不属于儒家传统礼仪,因此B、D两项错误;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属于社会习俗的改革,C项正确。25.【2012•三明联考】9.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D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都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答案为D。26.【2012•石家庄质检】13.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A.一战期间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解析】D从材料中的“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可知,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1936年。A项是指1914—1918年,B项是指1912—1928年,C项是指1927—1949年,D项是指1912—1937年,根据题意可知D项符合题意。14\n27.【2012•石家庄质检】14.1912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受苏州人的喜爱B.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C.西方的时装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D.苏州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解析】B材料中服饰的变化,并非中国的传统服饰,A项不正确;材料描述的主要是女界学生、少年学生,C项表述有误;苏州是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为通商口岸的,D项明显错误;材料现象只是说明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进入民国时期,B项符合题意。28.【2012•石家庄质检】15.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解析】C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D项错误;答案为C。29.【2012•西城区期末考】11.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解析】D材料中的“户户织棉”说明自然经济还未解体,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排除B、C两项;材料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30.【2012•泰安期末考】8.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②男女平等的观念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不必依靠女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匹夫”换成“匹妇”,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以及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②③正确;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与时代不符,救国不必依靠女性明显错误,排除①④;C项符合题意。31.【2012•潍坊期末考】27.(13分)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材料二茅盾在小说《春蚕》14\n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外经济结构。第(1)问的“差别”直接回忆教材即可归纳出来,“影响”主要回答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和对西方的积极影响。第(2)问要联系教材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等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特点”可直接从图中得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因素”要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考虑。【答案】(1)差别:中国:重农抑商;海禁。西方:鼓励商业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4分)影响:中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逐渐脱离世界。西方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2)现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4分)(3)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因素:列强侵略(半殖民地的杜会环境)。(3分)32.【2012•卢湾区期末考】35.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问题:(13分)1)近代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9分)2)请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嬗变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社会向现代的转型。(4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13分)14\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第(1)问举例时要注意事件要“具有里程碑意义”,不能随便举例,回答意义时要注意限制语“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举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9分)事件: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意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始基,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4)新文化引动:批判传统礼教,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2)(4分)教育:新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制的建立等科技: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唐胥铁路等)文化:商务印书馆与西书的翻译和出版、申报与报刊业的繁荣、李善兰与近代数理知识的传入等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的变化(握手礼等)(以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3.【2012•徐汇一诊】“国际政治与国家贸易”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4分)(2)“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14\n(3)“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4)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可概括出特点,进而回答原因即可。第(2)问的“变化”可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及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增加还是减少等方面回答。第(3)问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主要有自然经济解体情况、通商口岸数量变化、列强获得的特权等原因。解答第(4)问要联系同时期西方工业革命这一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1分)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1分)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1分)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1分)(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1分)棉纺织品进口增加,(1分)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1分)(3)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1分)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1分)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1分)。(4)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34.【2012•宝山区期末考】41.社会转型。材料一:材料二: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材料三: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问题:(25分)(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颁布的?(4分)(2)除了材料二的“剪辫令”外,民国政府“涤旧染之污”的内容还涉及哪些方面?(4分)有何意义?(2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看法?(15分)14\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转型。第(1)问,要回忆教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等相关内容作答。第(2)问的“内容”只要是这一时期而且符合“涤旧染之污”即可,“意义”可从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女权的进步等方面考虑。第(3)问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答案】(1)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省宣布起义或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称谓和礼节的变化,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反映了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体现了女权的进步。(3)本题采用SOLO评价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35.【2012•佛山质检】39.(28分)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材料二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摘编自凤凰网材料三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14\n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6分)(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2分)(2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第(1)问的“择偶标准”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要求合理或不合理都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第(2)问的“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角色”主要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考虑回答。第(3)问可根据表中变化回答:择偶标准的多元化、重个人学历等。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门当户对、郎才女貌。(4分)合理(2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不合理(2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从一而终。(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2)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如能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回答也可,每方面3分,不超过6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表述为参与的具体社会劳动或者社会活动同样给分,每一方面2分,不超过4分。)(3)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任一点2分,不超过6分。)(4)言之有理给2分。36.【2012•苏北四市联考】22.(14分)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14\n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请问答:(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4分)(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3分)(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3分)(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认识。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即可概括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是外国人权利的大小,演变趋势从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第(2)问主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即可。第(3)问“条约口岸”功能不难概括出是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不论同意或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外国人权利的大小。(2分)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2分)(2)第一类。(1分)有领事馆、租界等。(1分)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1分)(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1分)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举出两例即可)(2分)(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理由得当同等得分,4分)37.【2012•德州期末考】28.(18分)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材料二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瀛环志略》(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材料三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材料四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14\n《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对比材料三,指出材料四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妇女地位的提高。第(1)问根据材料可得出男尊女卑的观点。第(2)问和第(3)问都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回答。第(4)问从材料四中的“《共同纲领》”“《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得出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第(5)问可从政治、经济、科技、人性进步等方面回答。【答案】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9:36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92.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