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3101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过关测试(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潍坊模拟)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D [根据材料“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可知,华夏族是在夏商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从而说明中华民族构成多元化,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三族融合构成华夏族,而非政权更替,排除A项;长期战乱不利于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激化民族矛盾,排除B项;到了西周末期,诸侯强大威胁周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2.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直接任命的知州、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向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意见。这表明“陛辞”制度(  )A.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B.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C.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D.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C [由材料可知,新任命的地方官员任职前需听取皇帝的意见,有利于执行中央的政令,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新任职官员的上任程序,并未提及地方官员的职权,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官员腐败的现象,排除B项;对地方的行政监察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3.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C [察举征辟制由地方官员举荐,而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A、D两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n排除;“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4.(2020·许昌一模)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两汉的统治延续四个多世纪,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900多万。这说明(  )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B.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C.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素质高、能力强的官僚队伍推动了统治稳定和社会繁荣,这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故选B项;科举制的实行标志着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排除A项;轻徭薄赋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均与官僚队伍建设无关,排除C、D两项。]5.(2020·潍坊模拟)曹魏时期,选官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重视。这表明当时选官制(  )A.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B.打破了门第观念C.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D.扩大了统治基础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选官中涉及考试,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说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故选C项;“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说明魏晋时期选官方式仍实行“孝廉”与“秀才”,只不过内容有些调整,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主,门第出身是主要选官的标准,排除B项;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下层民众晋升空间小,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6.(2020·福州质检)古代很多王朝实行过两京制,如西周都镐京,周公姬旦又营造都城洛邑;隋始定都长安,后营建并迁都洛阳。这反映了(  )A.洛阳成为经济重心B.边疆威胁不断增加C.北方生态环境恶化D.政治重心逐渐东移D [西周都城由镐京到洛邑,隋代都城由长安到洛阳,不难看出作为政治重心的都城东移趋势明显,故选D项;洛阳成为经济重心是都城东移的原因之一,而材料主旨是都城东移的趋势,排除A项;“不断增加”说法欠妥,排除B项;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是都城东移原因之一,而材料主旨是都城东移的趋势,排除C项。]7.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n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A [材料“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参与决策,都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材料不能推断参与决策的官员是贵族身份,无法体现出贵族化趋势,排除B项;政事堂是唐朝中央中枢机构,并非“外朝”,排除C项;材料介绍政事堂官员的组成,没有涉及决策过程,排除D项。]8.隋唐之际,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这反映了(  )A.决策合理化的进程B.君主权力的强化C.行政效率的降低D.皇权受到削弱A [材料“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说明这一体制有助于决策的合理化,故选A项;题干无法体现君主权力的强化,也不能说明效率低下,排除B、C两项;材料强调三省是在皇权之下的分权,从本质上来说皇权不会削弱,排除D项。]9.宋代,宰相向皇帝“进呈”并商议与政务相关的各类文书,然后向皇帝请示处置意见,即“取旨”。就此,宰相吕蒙正说:“今陛下躬决万机,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这反映了宋代(  )A.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B.宰相职权形同虚设C.决策机制日益完善D.宰相职权受到限制D [宋代宰相处理政务听取皇帝的意见,并按照皇帝的旨意执行,体现了君主权力的增强以及宰相权力的削弱,故选D项;A、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宰相在宋代仍是百官之首,处理全国政务,排除B项。]10.古代中央政府派三省官员出使地方称行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较低,不宜采信B.宋代行省与元代行省同名异物,没有任何联系C.利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行省制度确立在宋代D.元代吸收了前代地方治理与统治的经验D [由“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中等信息可知在宋代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行省”的行政区划,说明元代行省制是在吸收了前代地方治理和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不能就此推断行省制度出现于宋朝,故选D项,排除C项;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与前代的一些史实具有联系,排除B项。]11.明初朱元璋发布的《教民榜文》规定:“今\n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这一制度(  )A.利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B.减少了官民间的冲突C.消除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A [由材料可知,“本里老人、里甲”负责判决“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等一切小事,官府负责“奸盗诈伪、人命重事”等比较重要的事情,这说明明初《教民榜文》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故选A项;题干中都属于民事纠纷,排除B项;《教民榜文》的规定不能消除社会矛盾,排除C项;题干所述内容与儒学的世俗化无关,排除D项。]12.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B [“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故选B项;“御门听政”不一定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御门听政”体现了皇权对政务的参与,不利于减轻君主负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然而更矛盾的却在于,科举考试内容与科举制宣扬的选拔人才的目的,完全不相符。如其说科举及与其伴行的学校,在于养成或鉴定从政文官,则学校所习、科考所试,应针对其从政所需。笼统的经义,特别是以特种文字格式讲经载道的八股,可以说是与实际政治毫无关系的,而抒情言性、吟花弄月的诗赋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这种离奇现象的解释,真如有些人所说,是由于当时君主大臣们都相信“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都相信经通一切皆通么?不是的……如其我们不否认科举制也希望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更大的目的,却在于使人们的思想拘囚于一定范式中;在于使人的意志集中到一定目标上;在于以形式平等的文化手段,笼锢智识水准逐渐提高了的一般人士的种族或阶级意识。——摘编自王亚南《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第二大杠杆——科举制》材料二 科举考试所带来的社会流动“量”的大小不仅是一个绝对量,还是一个相对量的问题。清代虽然只有十分之一的贡生、举人和进士是从没有功名的人家选拔出来的,但科举时代的社会流动途径似小非小、似窄非窄。实际上,科举考试带来的社会流动更是一种价值导向:一个实现了自下而上社会流动的成功案例,往往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效仿。这种社会流动不仅具有示范效应,还有蝴蝶效应。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这种价值观一旦为社会所认可,会有很多人虽然不走科举通道,但仍会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摘编自张天虹《“走出科举”:七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流动研究的再思考》\n(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13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科举考试内容与科举制宣扬的选拔人才的目的,完全不相符”“更大的目的,却在于使人们的思想拘囚于一定范式中……”材料二“清代虽然只有十分之一的贡生、举人和进士是从没有功名的人家选拔出来的”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更大的目的,却在于使人们的思想拘囚于一定范式中”“笼统的经义,特别是以特种文字格式讲经载道的八股”“抒情言性、吟花弄月的诗赋”“清代虽然只有十分之一的贡生、举人和进士是从没有功名的人家选拔出来的”等信息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答案] (1)问题:选拔人才缺乏实用性;选拔目的的落后性;平民录取人数较少。原因: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要求;科举考试内容的落后;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2)影响: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凝聚各阶层的力量,稳定统治秩序;有助于塑造社会价值观。局限性,深受政府、家庭影响,中下层民众的流动性较低。14.(2020·蚌埠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言之成理)(12分)[解析] 在材料中,钱穆先生主要评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等信息可知,钱穆先生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评,再结合材料“古代中国的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的对比可知,钱穆先生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把论题定位为“钱穆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过久阻碍了社会进步”,在具体论述时,我们先要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即偏重于法治,其弊端是一个制度传承时间过长,易出现弊端,然后要进行史论结合,即结合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制度,来具体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n如秦朝开创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传承;隋朝开创科举制,唐至清代沿袭该制,并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如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西汉确立内外朝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确立内阁制等新制度,导致封建专制长期存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等等;在论述的结尾处,我们要对钱穆先生的观点做一个小结,点明其目的: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的弊端,强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答案] 示例:观点:钱穆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过久阻碍了社会进步。评析:钱穆指出中国传统制度偏重于法治,即制度化,一个制度传承时间过长,易出现弊端,为了弥补其弊端,不得不制定一个新制度。秦朝开创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传承。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西汉确立内外朝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确立内阁制等新制度,导致封建专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如隋朝开创科举制,唐至清代沿袭该制,并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如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据此可知,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的弊端,强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5:38 页数:6
价格:¥3 大小:93.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