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二十七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与代议制的确立含解析20230322111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二十七 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与代议制的确立(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贵阳模拟)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年)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这给英国政治变革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放弃共和理想改走立宪之路B.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C.强化议会下院对王权的限制D.实行孤立主义政策避免战争【解析】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内战期间,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使英国人吸取了教训,在此后的长时期政治变革中,尽量避免战争,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B正确;内战结束后1649年英国建立了共和国,A错误;强化下院、限制王权和对外推行孤立主义、避免战争等,都是吸取教训所做的具体调整,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D错误。2.(2021·红河模拟)《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B.“君权神授”变为“君权议会授”C.形成了完善的责任内阁制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析】选B。根据“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强调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使国王的权力由神授变成了议会授予,因为新的国王是由议会请来的,权力来源于议会,故B正确;国王“统而不治”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与光荣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故C错误;D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排除。3.(2021·玉溪模拟)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制衡B.对君主的制约\nC.强调主权在民D.突出法治【解析】选A。以英国为例,内阁权力受议会制约,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需全体辞职;君主立宪制是对王权的一种制约;两党制之下,在野党成为执政党的有力监督者,三者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这一基本精神,因此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衡,故A符合题意;限制君权、强调主权在民和突出法治,是对权力制衡的表现,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加固训练】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 )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阁权力膨胀摧毁了宪政制度【解析】选C。根据所学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对下议院负责,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制约内阁,一旦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要么宣布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而根据材料“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得出不信任案作为议会制衡内阁的手段,其实际作用有限,故C正确。4.有人说:“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全新”的实质是( )A.由人治变成法治B.国王受议会制约C.首相掌握了实权D.建立责任制内阁【解析】选A。“全新的政体”是指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答案选A,B和D都是英国民主政治试验的具体体现,不是其本质。当时议会权力至上,C错误。5.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接近于革命……若以调整较大的政治格局和影响力而言,(欧洲各国革命)是不能与这一时期英国改革相提并论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改革( )\nA.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合法渠道B.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的结果C.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D.避免了暴力革命在欧洲的出现和蔓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9世纪30年代”“英国改革”等有关信息可知,这里讲的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提供了合法渠道,故选A;1832年议会改革是将选举权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而不是妥协,且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妥协的结果应该是光荣革命,排除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排除C;英国的改革不能避免欧洲的革命,排除D。【加固训练】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1832年改革( )A.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B.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C.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D.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解析】选C。垄断帝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32年议会改革时还未出现垄断帝国,故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1832年议会改革并没有改变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故B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这符合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实际,故C正确;1689年之后,议会已经是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故D错误。6.下表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18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院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议会法》确定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院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n【解析】选C。题干中议会都是用颁布法律的形式进行权力转移的,故选C;平民院没有控制行政权,排除A;贵族院人员是由贵族组成的,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排除D。7.(2021·昆明模拟)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解析】选D。结合材料信息“1787年3月”,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A;联系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可知D正确;B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C不符合史实。8.(2021·普洱模拟)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D.议会至上【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内容可知要求政府控制住自己,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它体现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原则上,故选B;A与材料中“控制住自己”无关,排除;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原则,而不是人民主权的原则,C错误;议会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不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D错误。9.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 )A.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B.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D.联邦法院享有特殊地位\n【解析】选D。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不会出现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的现象,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法院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没有涉及国会制约总统权力,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总统与联邦法院权力关系,不能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故C错误;从材料中联邦法院可终止总统法令,可知在美国政治体制下联邦法院可以制约总统权力,故D正确。10.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权力制衡B.民主自由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解析】选C。美国宪法权力机构、中央地方等互相制约,是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理念,故A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民主的思想,而未体现自由的思想,故B错误;美国宪法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体现了人民主权的观念,故C正确;材料中认为中央宪法高于地方“普通法律”,强调中央集权,而非法律至上的观念,故D错误。11.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解析】选D。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故A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故B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C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正确。【加固训练】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nC.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解析】选A。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代表们希望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故A正确;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B错误;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也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C错误;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也是材料部分意思的体现,故D错误。12.(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体现以上规则的通行做法是( )A.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B.改革完善议会民主制度C.发展经济推动政治改革 D.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民主政治过程中,都离不开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其通行做法都是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故D正确;A不符合美国和德国,排除;B不符合德国,排除;C不属于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排除。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整理自夏新华、丁峰《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9分)\n(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1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征,通过材料一“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得出独立自主性,通过材料一“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得出不成文性和延续性;第二问宪政原则,通过材料一“《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得出法治原则和议会至上原则。第(2)题第一问进步意义,通过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项的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通过材料二“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可以得出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第二问相同点,结合《权利法案》与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其相同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都属于代议制民主,其二,都实现了司法的独立,其三,都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其四都是资产阶级掌权。答案:(1)特征:原生性(独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保守性)。(6分)宪政原则:法治;议会主权(议会至上)。(3分)(2)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6分)相同点:都属于代议制民主;司法独立;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资产阶级掌权。(10分,任答3点即可)14.(12分)阅读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n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解析】第一问由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自由’意味着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分析得知,1958年版的《世界近现代史》主要是从革命史观切入,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虚伪性等。第二问回答这一问题关键要抓住教科书的编订体现了我国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研究的成果这一根本,结合相应历史时期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调整,分析说明即可。答案:材料一:革命史观。(2分)说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史学界盛行革命史观。用这种史观评价美国宪法有失偏颇。(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材料二: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分)说明: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史学界盛行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用这种史观评价美国宪法相对客观。(4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