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十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含解析20230322114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十四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铜仁模拟)下表是1891年至1902年江南制造局炼钢厂产量(单位:吨)统计。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产量年份产量年份产量18919.84189262.58189336.671894341.8018953631896348.9718972058.551898747.031899673.841900564.241901387.231902558.74A.实业救国思潮涌现B.中体西用思想已经成熟C.工业化的进程艰难D.独立工业体系开始建立【解析】选C。表格数据显示,1897年是江南制造局炼钢厂产量高峰,后又开始下降,1902年小幅度回升,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曲折,发展艰难,故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实业救国的相关信息,排除A;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2.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据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工厂数资本(千元)1870—18941648291894—1913136103153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n【解析】选D。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国民政府是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正确。3.“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这一认识的背景可能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B.甲午战后列强在华设厂C.维新派倡导商战理念D.三十年代民族危机加剧【解析】选A。该言论反映了其认识到官办企业的不足,主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与洋务运动的开展过程相吻合,A正确。4.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年份厂数(家)日生产面粉包数(包)1913年5746,0301915年6971,7501917年86109,0401919年104137,8101921年131215,370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D.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n【解析】选A。材料中1913—1921年间,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故A正确。5.(2021·铜仁模拟)有学者统计,1840年中国GDP居世界第一,却被一支只有4000人的英军打败;1890年,中国GDP约为当时日本的五倍,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北;1900年中国GDP仍居世界第三,首都却被八国联军攻陷。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中国近代战败的原因是(  )A.中国当时政治结构落后B.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C.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D.军事落后以及盲目自大【解析】选C。根据“1840年中国GDP居世界第一,却被一支只有4000人的英军打败……1900年中国GDP仍居世界第三,首都却被八国联军攻陷”,说明中国经济实力并不弱,但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已经实现工业化,中国却仍然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说明中国近代战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数据,“政治结构落后”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A;材料信息与“闭关锁国的政策”“军事落后以及盲目自大”无关,排除B、D。6.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设立厂矿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B.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C.外国对华的资本输出逐渐减弱D.清末新政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解析】选D。图片体现了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无法体现与自然经济的关系,故A错误;整个图片体现了辛亥革命以前的发展情况,故B错误;材料无法判断这些厂矿是华资还是外资,故C错误;通过图片看出,从1903年到1907年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可以判断清末新政有明显的作用,故D正确。\n7.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  )A.清政府政策的推动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D.列强放松侵略【解析】选B。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故B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1912年的时代特征。8.(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之初,遭遇“集资难”,被迫接受官股参与,官股达到56.17%,官商双方规定“厂中用人、理财各事,全归商董经理”,官股只分官利和红利,不派官员到厂,不得干涉企业的经营权利,一切厂务全由商董做主。这反映了(  )A.民族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B.洋务运动催生了近代民族工业C.大生纱厂是官督商办的企业D.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阻力消失【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大生纱厂采用近代股份制筹措资金,由商董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反映了民族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B错误;官督商办是洋务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错误;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阻力依然存在,并未消失,D错误。【加固训练】  康有为在变法期间认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近数十年,机器日精,兵事日精,尽剪之”。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饰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B.清朝发饰与近代文明相悖离C.辫发改变极大提升国际形象D.注重民意,利于国人接受【解析】选B。辫发在工业生产活动、军事战争中极为不便,不利于经济、军事近代化,故B正确。\n9.(2021·铜仁模拟)辛亥革命前,“断发易服”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人将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一些海归留学生认为“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这些观点(  )A.表明“断发易服”具有观念变革意义B.说明维新运动没有涉及社会生活领域C.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D.反映出维新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选A。根据“有人将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一些海归留学生认为‘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表明“断发易服”不仅是习俗变革,而且具有观念变革意义,故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反映“断发易服”的必要性,并非“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10.(2021·文山模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南京临时政府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民间出现诸多反对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改换公历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B.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C.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D.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解析】选A。材料强调代表新制度的公历的推行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诸多反对,说明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故A正确;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材料只是强调公历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在全国推行公历受挫,属于文化方面的措施,并未提及政治权威构建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只是说在全国推广使用公历受挫,并没有反映全盘西化,故D错误。11.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由此可知,新中国的科技进步(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遏制了混乱不堪的交通问题C.消除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D.助力于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n【解析】选D。据材料“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有助于交通问题的解决,可以得出科技进步有助于城市管理,故D正确。12.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男女到法院要求离婚的人数增多,传统的婚姻制度受到冲击,改变了以往“夫为妻纲”的封建理念,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故B正确。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94年7月《万国公报》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则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戎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之,中国至今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n材料二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1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变化,阅读前后材料,提取信息,概括其对战争的态度。第二问原因,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外两方面分析。第(2)题第一问简评,《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但偏袒日本混淆是非,则暴露了信奉“强权即公理”这一殖民主义者的信条,实质是维护西方侵略者的利益。第二问作用,从材料中可得《万国公报》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中国必胜论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由肯定中国的正义性,转而极力混淆是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为日本侵略者张目。(4分)原因:战场上中国连连失利,日本赢得了战争胜利;战争中暴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国际上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作者从西方帝国主义的利益出发。(9分)(2)简评:《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但偏袒日本,混淆是非,则暴露了信奉“强权即公理”这一殖民主义者的信条,实质是维护西方侵略者的利益。《万国公报》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畅,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时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批示中,干脆强硬地宣布:\n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占。——摘编自李强《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题目的要求“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并结合材料可知,该题强调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因此可以结合所学提炼观点,如“近代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再结合所学,从近代社会环境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方面来分析。答案:启示:近代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2分)说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经济侵略,通过战争获取各种经济特权,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空间;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1901-191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奖励实业,民族工业又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影响;1931年,日本侵华,民族工业遭受摧残。综述:近代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断断续续发展,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未变,中国未获得民族独立,中国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10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32 页数:8
价格:¥3 大小:149.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