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7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变革_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2023030523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变革——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刚刚结束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局面,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14国协约国武装干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个新生政权都(  )A.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后格局调整B.建立立法权行政权统一的政体C.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D.迅速实现国有化力图应对危局C [根据材料“俄国……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14国协约国武装干涉”“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破坏和外国势力敌视且中俄都面临国民经济崩溃情况,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时间为1914—1919年,1917年一战尚未结束,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是人大立法,政务院行政,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才开始三大改造,排除D项。]2.(2020·菏泽高三联考)在列宁看来,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但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一定要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俄国完全可以开辟自己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A.十月革命引发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C.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B [马克思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要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但列宁认为在落后的俄国社会主义可以获得胜利,十月革命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即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十月革命引发西方现代文明危机的问题,排除A项;“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仅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C项;各国依据自身实际追求社会主义,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3.(2020·山东5月等级考模考)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通过的《土地法令》《和平法令》等一系列法令,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这一认识是基于这些法令(  )A.结束了临时政府的统治 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nC.规定了工业国有化D.以彻底改造社会为目的D [《土地法令》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平法令》的主要内容是退出一战,这两个文件都为彻底改造社会提供了条件,故选D项;十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属于革命途径,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的意义,排除A项;《土地法令》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与《和平法令》内容无关,排除B项;《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内容都与“工业化”无关,排除C项。]4.(2020·雅礼中学高三质检)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当我在‘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报纸上看到谈及这类敌人的话时,我不禁要问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片言只语而忘掉现实呢?……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这说明俄国(  )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来维护革命成果C.从实际出发确定苏俄发展方向与政策D.恢复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C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实际上就是利用货币、市场等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是列宁充分认识到苏俄相对落后的国情后做出的正确选择,故选C项;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是经济建设的两种模式,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排除B项;之前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排除D项。]5.(2020·湛江高考测试)1920年12月,俄共(布)中央强调:“中央不仅不想限制工人知识分子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主动性,相反地,中央要为他们创造更为健康正常的环境,使他们有可能卓有成效的影响整个艺术创作事业。”俄共(布)中央此举意在(  )A.讴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B.阐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C.构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D.粉碎国外反动势力的文化渗透C [由材料“使他们有可能卓有成效的影响整个艺术创作事业”可知俄共(布)中央希望推进工人知识分子的艺术创作,此处强调“工人”身份,且要在中央创造的“更为健康正常的环境”当中,说明当时俄共(布)中央需要符合当时环境的艺术作品,即构建属于工人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故选C项;1917年十月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苏俄成立,此时并非新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n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外反动势力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6.(2020·湛江高考测试)1924年初,列宁明确指出,当前全国计划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发展地方经济,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B.发展地方经济成为首要任务C.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D.高度集权模式雏形开始出现A [根据材料“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可知,苏联的经济管理方式为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说明经济管理方式相比此前的战时共产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A项;根据材料“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最终目的是全国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实施“一五”计划,苏联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排除C项;高度集权模式出现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7.(2020·青岛高三质检)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意在(  )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C [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考虑发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故选C项;材料阐述的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因为国内战争而实施,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列宁意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2020·淮北高三二模)从1927年到1932年,苏联居民的税捐和公债总额几乎增加了3.3倍,其中1931年比1930年增加了1倍多,1932年的居民税捐和公债占到了当年国家预算收入的18.1%。这表明苏联(  )A.依赖税捐和公债发展经济B.致力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问题C.人民收入水平在逐步提高D.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B [题干述及的时间段是“1927年到1932年”,处于斯大林统治时期,材料“苏联居民的税捐和公债总额几乎增加了3.3倍”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n政府采取了“税捐”和“发行公债”的方式来获得建设资金,故选B项;题干述及的“税捐”和“发行公债”仅是苏联政府积累建设资金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说明苏联的经济建设依赖“税捐”和“发行公债”,排除A项;“税捐”和“发行公债”是从老百姓手中夺取钱财,这会导致人民收入水平的降低,排除C项;题干中仅是涉及苏联政府为积累建设资金而采取的两种方式,没有涉及群众的态度问题,排除D项。]9.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获得了贷款,还引进了一些设备、技术和人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苏联(  )A.抓住有利时机推进现代化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的发展方向C.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资本D.继续以新经济政策为指导方针A [根据材料“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获得了贷款,还引进了一些设备、技术和人才”可知,当时苏联抓住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利用西方的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故选A项;利用西方的资金、设备等资源,并不会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发展方向,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苏联获得了西方国家的贷款,但不等于当时苏联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资本,排除C项;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就逐步被取消了,排除D项。]10.(2020·辽宁部分学校模拟)1932年12月27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在全国实行身份证制度,唯独不给农民发身份证,理由是:“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的移动”。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B.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C.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D.维持了工农业均衡发展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反映不给农民发放身份证是为“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移动”,这一做法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1929年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限制农民自由流动,为工业化提供保障,故B项正确;不发给农民身份证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收购制,实际上是对农民生产成果的剥夺,以支持工业发展,导致了工农业比重失衡,故D项错误。]11.(2020·广东模拟)马雷舍夫在《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统计了苏联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状况,1928年占比54.5%,1932年占比70.7%,1937年占比77.4%。这种变动表明(  )A.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就\nB.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C.苏联避免了经济危机影响D.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减少B [根据材料“《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可知,这种变动应与国民经济的平衡有关,再根据工业的比重数据可知,工农业比例出现严重失衡,说明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故选B项;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其本身有很大弊端,且材料强调的是工业比重,不能完整的反映斯大林模式,故无法表明其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项;这种变动是苏联国内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经济危机”并无直接关系,且C项“避免了”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工业比重的增加,因此无法看出农业资本投入的情况,排除D项。]12.(2020·济南高三模拟)苏联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功恢复了战争年代被毁坏的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1950年其工业总产值已超出战前水平的73%,生铁、钢、采煤、原油、发电等项指标也都全面超过战前水平。这表明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更趋严重B.国家制度体系仍具一定优势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D.工业发展水平逐渐赶超美国B [根据材料“苏联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功恢复了战争年代被毁坏的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1950年其工业总产值已超出战前水平的73%”可知,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推动工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苏联国家制度体系仍具一定优势,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而非比例失衡更趋严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工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无关,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遥遥领先,苏联工业发展水平逐渐赶超美国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 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n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尤为重要,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制定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8分)(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7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得出为工业化服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可得出由中央强制推行;根据材料一“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可得出规模和速度“大跃进”;根据材料一“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可得出将农民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得出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可得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根据材料二“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可得出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根据材料二“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可得出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的政策;根据材料二“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可得出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根据材料二“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尤为重要”可得出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主要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将农民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的政策;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3)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n材料 二月革命算是否定了沙皇体制;十月革命也仍只否定了西方现代的代议政治,代之以一党专政。然则这一党专政的模型与尺度全无着落。列宁于1918年初迁居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他不可能有明确合理的蓝图,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东扯西凑,因时就势。而且严格言之,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则今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节选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评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他不可能有明确合理的蓝图,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东扯西凑,因时就势。而且严格言之,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则今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可得出观点:作者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没有明确合理的蓝图,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临时性的。其次进行观点的评述: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论述以及苏俄的实践、作者的立场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进行观点明确: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答案] 示例:观点:作者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没有明确合理的蓝图,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临时性的。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蓝图建构,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就已有明确说明:建立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时,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由此看来,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作者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对此进行肆意歪曲解读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8:08:56 页数:7
价格:¥3 大小:96.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