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专用)2023高考生物二轮精练 专题针对训练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知能演练轻松夺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西专用)2013高考生物二轮精练专题针对训练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知能演练轻松夺冠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选B。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只有B项正确。2.(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在许多国家,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B.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发糖尿病C.糖尿病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D.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解析:选A。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A选项不正确。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可引发糖尿病,B选项正确。血糖升高,可增加心脏负担,因而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C选项正确。通过适量运动消耗葡萄糖可降低血糖,起到防控糖尿病的作用,D选项正确。3.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解析:选C。由于该同学处于发热状态,此时应表现为汗液分泌减少,而腹泻时机体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会减少,B项错误;A项中,呼吸、心跳加快正确,但心肌细胞中ATP不会大量积累,因为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消耗加快且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C项正确,发热状态时与病前相比,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物质分解速度加快,代谢增强;D项错误,发热状态下糖元合成减少。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选D。从图中可读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7-\n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选C。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6.(2011年高考安徽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解析:(1)当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的尿液增多。一段时间后,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尿量恢复正常。(2)神经细胞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1.(2011年高考北京卷)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选A。过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过多而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肿胀细胞失水而恢复正常,以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故A选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故B选项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细胞内液失水,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升高,故C选项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液体总量增加,故D选项错误。2.(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7-\n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选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C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选B。内环境稳态失调即为超出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为一种病态或不正常状态。A项是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目的是为了增加产热,属于机体的正常调节;C项是机体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对入侵机体的抗原进行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应答;D项指人在缺水环境中通过激素调节来达到保水的目的,也是一种正常调节;B项从平原进入高原后,氧气浓度下降,造成组成内环境的成分紊乱,出现肺水肿现象。4.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解析:选B。健康人餐后由于糖类的消化、吸收等过程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调节血糖的相关激素的作用下,最终恢复到正常水平。5.(2012年来宾市教学质量调研)下列哪种情况下尿量会增加(  )①剧烈运动时 ②天气转冷时 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的20%甘露醇利尿剂溶液 ⑤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时A.①④⑤       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解析:选B。剧烈运动时,体内一些水分随汗液排出体外,所以尿量减少。天气转冷时,代谢增强,尿量增加。糖尿病患者,因尿液中含糖,因此尿量也增加。注射一定量的20%甘露醇利尿剂溶液,尿量也增加。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相应地血流量增加,以使散热加快B.处于低血糖晚期时,应赶快给病人喂食糖水以缓解症状C.在人体内,水、无机盐、血糖以及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危急状态的病人,自主呼吸能力很弱,这时,应给病人输以纯氧解析:选C。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产热增多,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当机体处于低血糖晚期的时候,只能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才能缓解症状;二氧化碳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所以给病人输入含有一定浓度二氧化碳的氧气,以利于病人的呼吸;在人体内,水、无机盐、血糖以及体温的平衡调节,都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7.(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7-\n解析:选A。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量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较大,A项正确;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的HCO、HPO等缓冲物质参与调节pH,使pH维持在7.35~7.45,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其他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人体内的肌糖元不能分解转化为葡萄糖,C项错误;体液调节过程中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的是CO2,D项错误。8.(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选D。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项错误。9.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解析:选D。人体体温处于相对恒定状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而不会小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散热量增加;由于人体体温的调节,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10.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解析:选B。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效应T细胞可以和相应的靶细胞进行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分泌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1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选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12.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7-\n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解析:选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引起了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因此T细胞细胞周期缩短。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T细胞成熟于胸腺;A物质为淋巴因子。13.(2011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和激素调节的问题。(1)在人体内,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后,产生的共同最终产物是________。下图1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图2为人体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转换简图。据图回答:(2)在图1中A点,体内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图2中________过程加快(填写序号);在B点,体内分泌的________增加。这两种激素通过________到达靶器官,其作用相互________。(3)在图1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人体细胞内的________开始分解。(4)图2中的物质X是指________,物质Y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同元素组成是C、H、O,氧化分解后产生的共同最终产物是CO2和H2O。(2)进餐后,体内血糖升高,这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发生氧化分解作用或合成糖原。当饥饿时,体内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维持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3)过度饥饿,体内的肝糖原分解殆尽后,脂肪等其他物质可转化为葡萄糖,用于维持血糖的平衡。(4)脂肪酸转化为糖类物质时,先转化为二碳化合物(乙酸辅酶A),再转化为丙酮酸,进而形成葡萄糖。氨基酸转化为糖类物质时,需要先脱去氨基,不含氮部分才可转化为糖类物质。答案:(1)H2O和CO2 (2)胰岛B 胰岛素 ①③ 胰高血糖素 血液循环 拮抗/制约 (3)脂肪 (4)二碳化合物 尿素/氨基14.-7-\n右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2)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感受器在下丘脑。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合成并通过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里的温度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量增加,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增加。(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即下丘脑→垂体肾小管、集合管→尿量减少。(4)分析图示可知,在人体渗透压升高时的调节过程中,当抗利尿激素增加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加强,尿液量减少,使渗透压降低。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抑制下丘脑分泌合成抗利尿激素,从而使激素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1)下丘脑 垂体(2)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3)此时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4)抑制(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15.(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____________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种病毒含有________(填“1种”或“2种”)核酸。(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________。-7-\n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灵活、全面地运用免疫的相关知识,并注意分析题目所提问题的实质。(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抗原决定簇暴露于抗原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此题很容易误答为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3)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细胞工程中可作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答案:(1)吞噬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2)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 (3)1种(4)细胞融合-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5:48 页数:7
价格:¥3 大小:378.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