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浙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考纲点击知识内容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增长方式Ⅱ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Ⅰ4.群落的结构Ⅰ5.群落的演替Ⅰ6.生态系统的结构Ⅰ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Ⅰ8.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9.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Ⅱ10.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Ⅰ1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1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考场传真1.(2012·浙江理综,5)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内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2.(2010·浙江理综,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3.(2009·浙江理综,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11-\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考向分析本专题在高考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近四年高考都有命题,而且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部分内容知识虽然较简单,但题目要做对却不容易。种群的重点是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要特别引起重视,因为这两个特征是浙科版教材加上去的;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要理解掌握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的成因、曲线特征及实践中的应用,如浙江省2010年第3道选择题。群落的知识相对简单,主要知识点是群落的结构和群落演替等,以识记为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态是高考的重点,虽然浙江省近四年命题较少,但从其他省份的高考卷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功能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容还是重中之重。在2013年高考备考复习中,对这一专题的内容要进行识记,在识记基础上进行理解及应用。知识网络-11-\n热点例析热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2.“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比较项目“J”形曲线“S”形曲线条件理想状态: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疾病现实状态:①食物、空间有限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种群增长率曲线速率曲线增长模型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Nt=N0λt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特别提醒①除种群特征关系图解中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因素之外,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和人为因素(如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也会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②根据“S”形曲线,渔业养殖中最佳捕捞期在K/2左右;农业上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应小于K/2。【例1】(2012·课标全国高考理综,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11-\n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据图显示12月份没有未成熟的个体,因此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可能对某些年龄段个体捕食较多,从而影响年龄结构;由于在不同的月份种群的各年龄段的个体不断变化,所以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到雌雄动物的交配,进而影响到出生率,所以会影响到种群密度。答案:D触类旁通1下图为生活在定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B.t2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3~t4段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t4~t5段种内斗争最激烈热点二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没有植被覆盖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失去原有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森林特别提醒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例2】(2012·海南高考,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原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解析:-11-\n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触类旁通2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原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热点三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调节1.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特别提醒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两者均开始于生产者,然后沿着共同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③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④能量流动是在生物群落中进行的,物质循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项目区别范围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圈特别提醒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11-\n(1)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a6/a1×100%。也就是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固定(同化或流入)的总能量与上一营养级固定(同化或流入)的总能量之比。(2)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第二营养级粪便中包含的能量a7,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一部分能量。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实例:下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例3】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如下表。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种群同化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4.050.52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解析: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所以A、B、C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不只是由于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还受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应是两个营养级固定能量的比值,所以应为2/14.0≈14.3%。种群A的同化量=150000-149875=125百万千焦,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量=125-65.5=59.5百万千焦。答案:D方法归纳关于能量流动的有关问题(1)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3)能量流动中能量的形式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即能量流动无法循环。(4)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有机物(食物)中的化学能。-11-\n(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和分解者的呼吸),主要形式是热能(对生物群落而言,相当于能量输出)。(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光能。触类旁通3(2012·浙江宁波期末)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B.若图示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D.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的有机物总量比甲的少热点四 生态系统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五个方面的压力。2.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主要由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产生的大量CO2等气体阻碍红外线向太空辐射引起,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2)臭氧层破坏:由氟利昂等物质大量释放引起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透射增强,引发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3)海洋污染——水体污染,污水、石油等污染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赤潮、水华等现象,引起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4)土地荒漠化:主要由植被破坏引起,可导致沙尘暴现象,造成环境严重污染。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可体现在分子水平、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是基因不定向变异与自然定向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此又叫生态功能。生态旅游观光、文学创作等属于直接价值,但其价值远小于间接价值。【例4】(2012·江苏高考,24,改编)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是栖息环境的减少,A项正确;种群变小后,其基因库减小,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当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时,物种的多样性就会降低,C项正确;栖息地减少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干扰,D项正确。答案:B方法归纳关于多样性的归纳(1)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②肽链的空间结构。(2)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4)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5)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触类旁通-11-\n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误区警示1.种群“J”形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为“增长倍数”而非“增长率”,增长率=λ-1。2.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3.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4.秃鹰、蚯蚓等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5.在食物网中分析如确定生物量变化的“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6.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具有全球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生物群落。(2)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只能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的形式反复循环。7.能量流动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等于摄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传递效率等于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以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属于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1.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2.下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外源性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内源性因素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D.该昆虫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3.(2012·山东潍坊一模)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11-\n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4.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昆虫是肉食性昆虫 B.乙昆虫是植食性昆虫C.邻近林区存在甲昆虫  D.邻近林区存在乙昆虫6.(2012·浙江绍兴二模)在夏季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7.(2012·山东高考理综,26)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11-\n(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形增长,因此需控制“J”形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_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8.(2012·广州一模)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负反馈       B.正反馈 C.激素   D.负反馈和正反馈(2)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种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3)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命题调研·明晰考向考场传真1.D 解析:题目信息提示植物、旅鼠和旅鼠的天敌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A项正确。由图可知三种生物的数量相对稳定且有小幅度的数量变化(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数量和其食物(植物)及天敌之间有明显的相互调节关系,这种调节是种群自身以外的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正确。该三种生物数量都是先增多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项错误。2.A 解析:环境因素改变之后,资源和空间仍然有限,并且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个体数量变化仍然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点的高低取决于环境容纳量,不会因出生率提高而大幅增大。天敌大量捕食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的变动会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波动。3.A 解析:X营养级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均减少,Z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增加,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增加,Z营养级对捕食对象并不专一;Y营养级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增加是由X营养级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减少引起的;X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减少是由被捕食引起的,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体系构建·聚焦热点热点例析【触类旁通1】C 解析:t2对应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K/2点;环境阻力在t2就已经出现;t3~t4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大约等于死亡率;t3~t4段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触类旁通2】B 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植物的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原生演替是在没有生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表格中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乔木的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该表反映出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触类旁通3】D 解析:若题图为碳循环,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丙是分解者。能量是无法循环利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触类旁通4】C 解析:-11-\n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遗传多样性越低的种群,其在自然选择中就越容易被淘汰;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越高。创新模拟·预测演练1.C 解析:种群变化的“S”形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S3点是K/2点,该点时的种群再生能力最强,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以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为S3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5时期大量积累。2.D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最多,但仍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空间、食物、天敌等,此曲线图只能表明相对湿度和温度这两种外界因素中,对种群增长比较好的温度和相对湿度。3.D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和幅度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如果降水量很低就不会形成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优势种的变化,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化;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竞争关系。4.A 解析: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被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属于原生演替,B、C、D三项属于次生演替。5.C 解析:甲、乙昆虫为捕食关系,乙数量剧减后甲数量快速增加,且甲数量增加的同时森林的光合作用产量下降,说明甲为植食性,乙为肉食性。因邻近林区多次使用该杀虫剂,故邻近林区中无乙昆虫,有甲昆虫。6.B 解析:从图中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的穿透力减弱,光照强度下降;C点时净初级生产量为0,因为还有黑夜不进行光合作用,该池塘生态系统会逐渐被破坏;若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最高,长势最好;因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7.解析:(1)比较曲线Ⅰ、Ⅱ、Ⅲ,曲线Ⅰ受到的破坏程度最低。当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时,可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易地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量,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2)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由于某一物种数量下降,竞争压力减小,会引起同营养级其他物种数量增多。(3)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另觅取食地,属于物理信息,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J”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参数。答案:(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2)增加 (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λ8.解析:(1)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2)由于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种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3)生产者(植物)是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两大功能。答案:(1)B A(2)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次生)演替 有机物(3)生产者(植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34:33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7.07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