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线100天】(全国版)2022中考语文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二)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从各地的中考题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相应的文体知识已被淡化了,且在选材与命题中呈现以下趋势:1.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问题、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近几年,前沿科学、社会热点问题的比例不断加大。2.以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说明方法为主,并关注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主要考点有:(1)判断说明的对象,正确体会被说明对象的特征;(2)了解说明顺序,正确划分文章结构;(3)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含义),并品析重点词句的作用;(5)创新性试题和鉴赏类题目,主要形式有: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知识阅读后的感悟与创新、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品析鉴赏与自主探究等。3.题型上仍以简答题为主,但选择题的比例在逐渐扩大,有的省市甚至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的省市还出现了判断题。第24讲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考点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考点二: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1)首先,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其次,抓住文章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考点三: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概括说明的内容?(1)找中心句: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内容一般有概括性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则出现在段落的开篇或结尾。(2)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来归纳事物的特征。(2022·咸宁)细菌发电前景广阔28\n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1.“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效率高2.结合第④⑤段思考,你认为第⑤段的“还”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并请写出“惊奇发现”的两点内容。【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阅读全文,然后提炼第②③④⑤段中“细菌发电”的优势,第②段已经给出答案“效率高”,归纳第③段,得出结论“细菌发电没有污染”,归纳第④⑤段得出结论“细菌发电成本低”,然后压缩成三个字就可以了。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时只要认真阅读第④⑤段,就会发现第⑤段是第④段内容的更进一步,所以“还”字的作用就是起递进作用。【参考答案】1.不污染(无污染)成本低(低成本)2.结构上起递进作用;惊奇的内容是:①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特异功能(答“嗜盐杆菌能发电”亦可);②用嗜盐杆菌发电能大大地降低成本。1.(考点一、二)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2.(考点三)结合全文揣摩,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画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B.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D.第②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28\n(一)(2022·江西)扇子黎戈《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选自《私语书》,有删改)★1.(考点二)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2.(考点三)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朝代扇子的特点和功用东周①汉代②28\n魏晋南北朝③隋唐④宋元后期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二)(2022·预测)人体的爆发力从哪里来汲露①举重运动员临场一声大吼,举起常人无法举起的杠铃;气功师运功后,一脚踢断钢棍……这些人体突然产生的爆发力,是从哪里来的呢?②科学家们试着用力学的观点来探索这一现象,于是,生物力学应运而生。生物力学是研究生命某一现象的科学,在生命力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叫肌肉力学。研究人体爆发力的奥秘,就得从肌肉力学开始。③人身上有700多块大小肌肉,由3亿多根肌丝即肌纤维组成。每根肌丝都有肌张力,有人做过推算,把全身肌丝平行排列起来,当它一起收缩时可拖动25吨重的物体。④在医学上,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大类,附着在人体骨骼表面的肌肉大都是骨骼肌,膀胱、子宫、肠胃和血管壁面上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脏里的肌肉是心肌。⑤人的骨骼肌,单位力为3.65~4公斤/平方厘米。众所周知,肌力可以通过锻炼得以提高,如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很发达,据检测,他们两臂骨骼肌的单位力高达8公斤/平方厘米。这就是能产生爆发力的奥秘所在。⑥肌力的大小,不仅与肌丝的粗细、数量有关,而且与肌丝的肌张力和收缩率有关。人身上的肌丝通常都处于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因此,平时就具有一定的肌张力,就是说肌肉有弹性。肌丝回缩的速度有快有慢,称之为收缩率。收缩率愈高,回缩愈快,弹性愈好,发出的功率愈大。但是,肌张力和收缩率是成反比的,当肌丝被拉伸到最大长度时,就处于僵直状态,此时收缩率很低,甚至没有一点弹性,肌肉也就不能做功了。因此,只有在肌张力和收缩率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值,才能使肌肉输出最大的功率。实验证明,当肌丝拉伸到最大长度即极限长度的30%时,肌肉输出功率最大。所以,运动员要在临场中发挥得好,不是凭力气大,关键在于掌握用力的奥妙。⑦28\n还有一种诸如携带平时根本无法举起的保险箱逃离火灾的现象,被科学家称之为应激爆发力。应激爆发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家曾做过实验,用仪器连续不断地刺激两臂肌肉神经,致使肌肉连续收缩,然后测试其臂力发现,比正常增加了60%。这个实验说明,肌肉在受到连续刺激后能产生巨大收缩力量。⑧在应激情况下,大脑高度集中,强化指挥力量,不断通过神经系统下达肌肉收缩的指令。此时,肌肉处于连续收缩状态,除运动神经(即肌肉神经)参与指挥外,交感神经也密切配合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动员全身的力量来对付应激局面,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血管扩张,使肌肉的能量不断地得到补充,进而使肌肉收缩得更有力量。此外,肾上腺素还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中枢,进一步提高大脑指挥效率。此时此刻,细胞中的能源—三磷酸腺苷迅速分解,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不断提供给肌肉使用。于是,巨大的爆发力就在“全身总动员”的情况下发生了。(选自《工人日报》2022年4月18日)★1.(考点一、二)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考点三)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4.第⑤段中的“据检测”和第⑦段中的“科学家曾做过实验”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5.文末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第25讲说明的顺序和结构考点一:说明顺序1.说明顺序的种类(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的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过程以及步骤的一种说明顺序,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如介绍建筑物的文章。(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2.如何确定说明顺序?(1)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8\n(2)把握语言的标志。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作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一定要分清主要的是哪种顺序。考点二:说明文的结构1.说明文结构的种类(1)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2)连贯式: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前后互相承接。(3)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4)总分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2.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1)整篇文章的结构划分。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如果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划分;如果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其结构层次则为“总分”式。(2)每一自然段的层次划分。一般来说,说明文一个语段说明的中心往往是很明显的,其语句间的关系常常是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一定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大层次”与“小层次”之间的关系。(2022·襄阳)“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22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2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28\n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2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说明文的顺序。解答此题第一问时,需要考虑文章的内容和被说明的对象,本文介绍了一种“现象”,然后由此引出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人的影响,所以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第二问应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给文章划好层次并依次概括说明的内容即可。【参考答案】采用逻辑顺序,由好莱坞动画大片引出说明对象,并说明“低头族”的种种表现,再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还会对人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1.(考点二)文段③与④⑤段的关系是()A.递进式B.并列式C.总分式D.分总式2.(考点一、二)下面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说明顺序。B.第④⑤⑥⑦⑧段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C.本文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关系。D.本文由好莱坞动画大片引出说明对象,并说明“低头族”的种种表现,再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还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一)(2022·原创)洋葱能预防流感吗?阮光锋①最近,多地相继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让人们对流感的担忧又多了一些。网上有传闻称,一个医生在一次流感爆发中发现,有一家人将洋葱放在房间里而全家人幸免感染。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洋葱表面有流感病毒,所以他认为洋葱可以吸收流感病毒。还有人建议把洋葱的两头切掉,插在叉子上,然后把叉子放在花瓶里,晚上放在患者身旁,第二天洋葱变黑了,就证明洋葱吸收并杀死了流感病毒。②然而,洋葱可以预防流感的传闻有科学依据吗?洋葱真的能杀死病毒吗?③洋葱是生活中的常见蔬菜,而且的确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洋葱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作用。除了硫化物以外,洋葱还含有一些抗真菌蛋白和多肽类物质。洋葱的提取物对一些霉菌、真菌等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另外,洋葱中的某些槲皮素氧化物对幽门螺杆菌和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④由于洋葱有杀菌抑菌作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又从洋葱中提取出精油,作为药物使用,用来治疗和控制传染病。但是,临床上并没有用洋葱预防、治疗流感的研究。另外,流感病毒是一种病毒,并不是真菌和细菌,现在也并没有洋葱能杀死病毒的相关证据。28\n⑤网络上的流言提到,如果把洋葱两头切掉放到第二天其切面会变黑,便说明洋葱吸收并杀死了流感病毒。这个说法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来说也非常有“杀伤力”。其实,切掉洋葱两头久放会变黑,并不是因为切面吸收了流感病毒或者病菌,而是一种最常见的食品化学反应——酶促褐变。⑥果蔬、薯类中天然存在一类“酚氧化酶”,同时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很多食材都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酶促褐变。⑦其实,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或者细菌。相反,食物并不希望细菌侵袭,因为细菌侵袭会加快食物腐败。比如,长期放置的食物,如果被腐败菌、霉菌等侵袭,就会腐败、发霉,加速食物的变质。⑧不过,有些食物因为富含营养物质,会比较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更容易吸引细菌等微生物。比如馒头发霉,就是因为能量物质丰富、水分丰富,有利于霉菌生长,才会发霉。但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食物所在的环境里有霉菌。如果你将馒头放在无菌环境里,馒头也是不可能发霉的。⑨网络流言中的医生在洋葱表面观察到了流感病毒,只能说明这个房间里存在流感病毒,并不是它吸收了病毒。洋葱表面是否会有流感病毒,还是要看你周围的环境是否有流感病毒,如果没有,根本就不会看到流感病毒。⑩所以,别相信房间里放个洋葱能防流感的传闻,预防H7N9禽流感还是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少接触活禽,吃禽肉尽量烹调至熟透。如果你放个洋葱在房间里,它的结果只能是干枯变质,而将切开的洋葱放在房间里,味道可能并不好,还可能让你泪流不止。(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6期)★1.(考点一)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照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2.(考点二)结合文章,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进行说明的。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结合语境,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这个说法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来说也非常有“杀伤力”。(2)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酶促褐变。28\n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洋葱有杀菌抑菌的作用,但不能杀死病毒。B.把洋葱两头切开放到第二天其切面会变黑,是因为酶促褐变。C.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容易发霉,是因为这些食物本身容易产生霉毒。D.在房间里放个洋葱对预防流感不起任何作用。(二)(2022·呼和浩特)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刘露①《碟中谍4》中有一些令人炫目的场景:身在茫茫人海中,一眨眼的功夫已被潜藏着的对手认出,随即被盯梢;对手迎面走来时,你的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他的姓名和信息……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电影特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让科幻成为现实。②人脸识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人脸检测,即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便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最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人脸对比,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这种生物识别技术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识别过程精度高、速度快,运用起来就更具保密性和方便性。③硬件设备方面,苹果正在研究一些方法让用户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地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这种技术最终会让iPhone和iPad具备人脸解锁功能。联想在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上也配备了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这种技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麻烦而直接进入系统。④网络应用方面,尤其是社交网络应用,很多社交产品开始利用人脸识别使影像信息和用户的社交网络个人资料连接起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普通用户的面孔直接与网站上的背景资料、好友关系匹配。⑤腾讯推出了“搜搜慧眼”,这是一个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产品。用户将手机切换到人脸识别模式,启动“明星脸识别”功能,“慧眼”会自动识别照相镜头中的人脸,并将之拍下来;随后,它会在网上寻找与这张脸最相似的明星的脸显示出来,并对服饰、妆扮等细节进行点评。⑥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现其价值。也许就在明天,人脸将成为我们电子生活中的重要名片和标签。人脸识别技术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考点一)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3.文章第①段《碟中谍4》中令人炫目的场景,侧重表现了人脸识别技术__________的特点。★4.(考点二)“之前,人脸识别大多用于门禁识别或公安机关追踪等大型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登录电脑、方便网络社交等都可以用到这项技术。”这是从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⑤和⑥之间28\n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苹果正在研究怎样让用户在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B.联想新款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不用输入密码。C.在网上找出与照相镜头中的人脸相似的明星脸是“搜搜慧眼”的功能。D.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前景广阔,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第26讲说明的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特点作用(答题模式)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个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佐证。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做形象的说明。即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引用……突出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特点作一般性的解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列图表用图标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把……列成图表,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直观。摹状貌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将事物特征表现出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使说明对象具体可感。(2022·重庆B卷)生气的成本有多高林海峰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②28\n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④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思路点拨】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第一问考查说明方法,第二问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第(1)句是通过数据将人生气和赛跑做比较,来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第(2)句是将不良情绪做了一个比方,很明显是打比方,解答其作用只要根据句子套用“复习策略”中的答题模式即可。【参考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2)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引发其他四种因素同时产生,给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28\n1.下面对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B.“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运用了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引发其他四种因素同时产生,给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C.“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D.文章第④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3.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一)(2022·聊城)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28\n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1.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C.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3.简要说明第③④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考点)请说说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说明其作用。5.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二)(2022·预测)老鼠为何自投猫嘴?贝莫停老猫睡着了。一只小耗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它嘴边,拉拉它的长须。老猫睁开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不过,它并没有表现出寓言中黔之虎那般的胆怯,而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就把小耗子吞了下去。这并不是什么动画片,而是千万年来不断上演的猫抓老鼠的一种情景。这只小耗子有所不知,自己无谓的牺牲不过是在帮自己体内的一些小虫子的忙,帮它们完成生命的一个轮回。这些小虫子就是弓形虫。传说中的“三尸虫”弓形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染率极高,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人终生携带。弓形虫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尤喜寄宿在大脑中,使人精神烦躁。正因为这一点,现在中医把弓形虫视为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到的“三尸虫”。古代人出于迷信,认为一个人倘若神经不正常,那是因为头脑里钻进了一种“三尸虫”——在道教中,“三尸”代表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即私欲、食欲和性欲——据说这种虫子能与鬼灵相通。但弓形虫是肉眼看不见的,古人也一定没亲眼见过,所以他们“三尸虫”28\n的说法可谓歪打正着。不过总的来说,弓形虫的危害没有古人说的那么严重。它只会让我们变得烦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疾病。弓形虫的最大宿主其实不是人,而是猫,并通过猫屎传染到其他动物包括人身上。因为弓形虫对胎儿的危害极大,所以孕妇经常被警告要远离猫窝。弓形虫让老鼠胆大包天那么前文提到的老鼠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弓形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在猫的肠道中度过。当通过猫的粪便传播到老鼠身上后,它就侵入到老鼠的大脑中,改变了老鼠的行为,使得它们变得鲁莽大胆、不计后果。这些老鼠会胆大到自己主动去惹猫生气。当它们自投猫嘴被猫吃掉以后,弓形虫就又回到了猫的肠道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但弓形虫是如何改变老鼠的行为的?这个谜直到最近才被解开。一位瑞典生物学家发现,弓形虫这种能扭曲人畜心理的本领,可能是它劫持了人畜体内的免疫细胞后产生的结果。原来寄生虫侵入动物身体后,一般会被一种叫“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细胞所吞噬。但弓形虫是个例外,它不但不会被消化掉,反而能够藏身于树突状细胞体内,美滋滋地生活和繁衍。科学家发现,弓形虫还能利用人畜体内的一系列基因,来加速合成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其实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可以携带信号从大脑里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并且之前科学家早已知道,这种物质具有减轻恐惧的作用,因此一只感染上弓形虫的老鼠就会不合时宜地大胆无畏起来。这样,它们自投猫嘴也就不奇怪了。动物的免疫系统一般要对其大脑中发生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当弓形虫使得老鼠大脑发生变化之后,老鼠的免疫系统做出的反应是让树突状细胞流动得更快。这样,弓形虫所藏身的树突状细胞就好比一辆辆机动车,把隐蔽其中的敌人更快、更远地运载到全身各处,老鼠命丧猫嘴也就指日可待了。(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22年1期)1.本文的题目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起什么作用?2.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引出来的?3.“它只会让我们变得烦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疾病”中“一般”能不能删掉?为什么?4.老鼠自投猫嘴的主要原因在于什么?为什么?★5.(考点)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8\n第27讲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考点一: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或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2)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阐明要旨,有的承上启下。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既要注意它在段中篇中的位置,又要看清其来龙去脉。考点三:理解说明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主要题型及答题模式:(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题模式: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模式:不可以,“××”词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不符合实际/没原文形象生动。(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模式:不能删去。如果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特点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模式:“××”句中的“××”词用得很准确/很形象,它表示的意思是……。(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含有指代意义的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题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2022·重庆A卷)28\n空难“见证人”——黑匣子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选自《读者》2022年第10期,有删改)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具体分析。①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②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思路点拨】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的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准确、严密,一般都体现在一些表程度、表限制、表估计的副词上。所以选取句子分析时,就可以找找句子中表程度、限制、估计的副词,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达到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要求。通过比对句子,句①中的“任何”,句②中的“通常”就是这样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它们的作用,就会发现说明文用语准确的特点。【参考答案】示例一:第①句中,“任何”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在“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它无一例外都是必备品,不可缺少。“任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二:第②句“通常”一词,也起限制作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但不排除特别情况,在特别情况下,黑匣子可能也用其他材料包裹。“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8\n1.(考点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2.(考点一)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3.(考点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4.(考点三)根据第①—④段内容,你能用精准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黑匣子吗?(一)(2022·预测)植物中的“酒徒”欧阳军①提起美酒,相信许多嗜酒者都会垂涎欲滴,而植物界的“酒徒”,或许你还不知道吧。②在植物界,有些植物被酒诱惑而去“偷”尝其味,还有一些植物,“喝”酒居然上瘾,说它们是植物“酒徒”并不过分。③在英国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一桶波尔图葡萄酒贮存在地窖里,等到用时却发现,酒桶尚在,而桶内滴酒全无。是谁偷偷喝光了一桶美酒?查来查去,发现小偷竟是一株生长在地窖之上、几米之外的绿油油的常春藤。瞧!它的根须扎进酒桶里,似乎还意犹未尽。④原来,这株长在院墙外的常春藤,嗅见酒香后,它的根便不辞辛劳地穿过院墙,又伸入地窖,最后扎进酒桶里,天长日久,一桶美酒居然被它“喝”个精光,难怪它通体碧绿、身强力壮呢!⑤有些植物不光爱喝酒,而且喝酒还上了瘾,成了不折不扣的绿色“瘾君子”。在日本东京葛饰区的帝释天佛寺内,生长着一棵高约10米、树干周长1米的瑞龙松,据说这棵松树已有300多岁高龄。⑥当地居民米山宗春一家三代视其为宝,每年春天为它修剪完毕后,一定要在松树的四周挖6个大洞,每个洞内灌入米酒10瓶,约10升。⑦米山宗春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10年,如果哪一年不灌酒,这棵树便垂头耷脑,生气全无。为了这棵瑞龙松能够生长旺盛,他们全家每年都让它过一回酒瘾。的确,花谚中早有“人喝啤酒发胖,花喝啤酒发壮…啤酒含的营养多,浇花花繁叶更茂”“28\n花喝啤酒,花期能长久”等说法。这是因为米酒、啤酒以及葡萄酒中含有糖、磷酸盐、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以为大多数花卉的枝叶提供多种营养成分,难怪它们爱喝呢!⑧但是,正如世间有爱喝酒的人也有不爱喝酒的人一样,植物界有酒徒,也有洁身自好、滴酒不沾者。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生长着一种草,叫测酒草,它对酒极为敏感,避之唯恐不及。喝过酒的人靠近它,即使口中存留的一点酒味也会使它的叶子“深感厌恶”地卷起来。(选自《经典阅读》2022年第3期)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考点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天长日久,一桶美酒居然被它“喝”个精光,难怪它通体碧绿、身强力壮呢!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考点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在日本东京葛饰区的帝释天佛寺内,生长着一棵高约10米、树干周长1米的瑞龙松,据说这棵松树已有300多岁高龄。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春藤因“喝”酒而通体碧绿、身强力壮。B.日本的瑞龙松是植物界中不折不扣的“瘾君子”。C.因为米酒、啤酒以及葡萄酒中含有糖、磷酸盐、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所以植物都爱“喝”酒。D.“人喝啤酒发胖,花喝啤酒发壮”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6.(考点三)本文在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二)(2022·原创)维生素B12的是非方舟子①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某种功能饮料标注维生素B12含量为7.60微克,是成人日适宜摄入量的3倍。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体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②28\n但是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的报告,至今未发现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所以没有设置每日摄入量的上限。例如,在一次临床试验中,试验对象每天口服1000微克维生素B12,长达5年,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可能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不太可能有人会对口服一种必需营养素过敏,否则是难以生存的。③因此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该担心的是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红细胞形成、神经功能和DNA合成所必需的。如果缺乏维生素B12,人会感到虚弱、疲惫、没有食欲、便秘、体重减少,严重时患巨幼细胞贫血,大脑和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导致痴呆。只有动物性食物,例如肉、蛋、奶,才含有维生素B12,植物性食物里是没有的。某些植物性食物,例如螺旋藻,含有类似维生素B12的物质,但是不能被人体利用,被叫做伪维生素B12。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人吃下去后,在胃里由胃酸和蛋白酶将维生素B12和蛋白质分离开,然后,分离的维生素B12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结合在一起,在回肠末端被吸收进血液里。④从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过程,可以知道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的有这么几类人。一类是素食者。他们不吃动物性食物,当然无从摄入维生素B12。所以严格的素食者必然是维生素B12缺乏症患者,素食是不健康的。不过,现在素食者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12制剂,或通过吃添加了维生素B12的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⑤一类是老人。5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10~30%患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没法把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蛋白质分离,也就没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所以美国医学科学院建议,5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因为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里的维生素B12是分离的,老人即使患有萎缩性胃炎也可以吸收。这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⑥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维生素B12缺乏症。例如如果患有胃、肠方面的疾病,会影响到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也需要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有的人患有一种叫做恶性贫血的自身免疫疾病,胃壁细胞遭到破坏,不能分泌与维生素B12结合的糖蛋白,也就没法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和神经系统损伤。这些人即使是口服维生素制剂也没法吸收维生素B12,只能是通过注射维生素B12来补充维生素B12。⑦调查表明,维生素B12缺乏症其实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受影响的比例在1.5%到15%之间,许多人为何会患维生素B12缺乏症,原因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补充维生素B12制剂,或用维生素B12强化食品,就显得很重要。以“专家”的身份妖魔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信口开河夸大维生素B12摄入过量的害处,是很不负责任的。1.下列表述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虽然出现过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病例,但这并不能证明口服也会导致过敏。B.通过服用螺旋藻来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C.50岁以上的老人之所以容易缺乏维生素B12,是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患有萎缩性胃炎,没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D.患有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年轻人,只能是通过注射维生素B12来补充维生素B1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3.(考点一)“这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一句中“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8\n4.文章第④~⑥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考点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可能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6.(考点二)文章结尾画线句子有何作用?第28讲说明文阅读之个性表达一、主要题型:1.阅读附加材料,获取信息谈感受。2.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解释。6.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二、答题技巧:要对所给材料准确地把握,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答题。这类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但在答题时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不要脱离文本,要以准确理解文本含义为基础;②根据文本的表达去感悟理解,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倾向;③要从原文意旨出发联系现实,视角独到,对待问题的看法要与原文的主旨相符;④表达的语言必须准确而流畅;⑤鼓励有独立的见解和创新意识、探究精神。(2022·宜昌)茱萸之谜余光中28\n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1.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名称时间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病的习俗(至少两种)相关传说相关古诗词句(文中列举的除外)端午节(1)挂艾叶、喝雄黄酒(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2)汝南桓景登高避灾的传说(4)2.积累链接:文中说“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请写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菊的诗句。28\n【思路点拨】第1题是一道联系本文结合实际进行探究的开放性试题。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有丰厚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积累,从四个方面分别对两大传统节日进行探究,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题意即可。第2题是积累链接,解答此题一是要对陶渊明《饮酒(其五)》熟悉,二是不要写错别字。【参考答案】1.(1)农历五月初五;(2)插茱萸、带茱萸囊、喝菊花酒、喝茱萸酒等(至少两种);(3)屈原的传说(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均可);(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重阳节相关的均可)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题型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2.(题型2)结合本文内容,请你为“茱萸”写一段简短的说明性介绍文字。3.(题型6)假如某个城市将定九月九日为“茱萸节”,请你为节日开幕式做一个简短的发言。(一)(2022·预测)山体滑坡是如何发生的佚名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2日发生山体滑坡,目前已造成200多人遇难。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是如何发生的?在灾难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离危险区域呢?山体滑坡就是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地滑”等。发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地理条件来说,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以及上部呈环状的山体是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作为产生滑坡物质基础的土体,结构松软、抵抗风化破坏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黄土等)一般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从诱因上看,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都是诱发滑坡的自然原因。如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震动使山体变得破碎、松散;当出现暴雨和长时间降雨时,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到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岩石或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从人为因素上看,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堆载、水路蓄泄水等都可能诱发滑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时,如进行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会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滑坡。28\n山体滑坡发生前,一些异常现象可看作是灾难即将发生的预兆。如山坡上的树木和电线杆发生歪斜、房屋墙壁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大、坡脚处流出浑浊的泉水、门窗突然打不开、老鼠乱窜不进洞等,这些都是山体斜坡上的土体在向下运动的信号。滑坡发生时,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不能选择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作为避难场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当注意保护好头部,并离原住所越远越好。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要避免二次遇险。要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首先,应该做好地质灾害危险的评估工作,在选择建设场地时,充分重视斜坡的稳定性,尽量避免选择松散土石层较厚、岩层倾向与坡面一致的场地。其次,应该做好山体的加固防范,如修建截水沟和排水沟拦截斜坡上的流水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房屋及山坡地表的变化,如检查房屋墙壁是否存在裂缝和裂纹、斜坡上的树木以及电线杆等是否出现倾斜、房屋附近的路面是否发生变形等。(选自《科技日报》2022年5月5日)1.文章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2日发生的山体滑坡现象写起,有什么作用?2.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山体滑坡这一现象的。3.文中对山体滑坡的原因的说明,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简要分析第一段“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2日发生山体滑坡,目前已造成200多人遇难”一句中“目前”一词的表达效果,再从文中找出具有同样表达效果的一例。★5.(题型6)老王家住农村一斜坡之下,因为斜坡的土质松散,去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山体出现了裂痕,老王家房屋的墙壁也出现了裂缝。为了防止事态的发展,老王连忙买了点沙石,把房屋上的裂痕修补了一下,度过了一个夏季。阅读本文后,请结合文中介绍的有关知识,向老王做一下宣传说明。(二)(2022·柳州改编)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阮华君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28\n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③经过反复试验,结果都是一样。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选自《知识窗》)1.文章由一个老头养鸭子做宠物和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做过的实验写起,有什么作用?2.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抓住本质特征,给“印痕行为”下一个定义。印痕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依次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4.简要分析第⑤段“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一句中“目前”一词的表达效果,再从本段中找出具有同样表达效果的一例。28\n★5.(题型3)王涵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只从巢中掉下来的幼鸟,马上把它拾起来带回家养了起来。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王涵同学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参考答案】第24讲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变式训练1.事理细菌发电2.D考点精练(一)1.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答到“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也可)2.长柄大扇,由奴仆执掌,表白强权,是礼仪扇。用竹篾编成,扇柄附于一侧,落入寻常百姓家;机械扇,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羽扇(比翼扇)只用羽毛或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饰以羽毛,恪显名士做派。团扇呈圆形,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使用者转向深闺,展现女子的娇羞美丽。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全面且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示例一: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示例二:文章从可煽情、可定情、可抒情、可绝情四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言情小说中的功用。示例三:文章从电影和歌剧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功用。(该题举例部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4.这篇文章言辞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示例一:A处画线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姐们的悠闲生活。示例二:B处画线句:“捏”“牵”“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二)1.事理人体的爆发力2.从举重运动员和气功大师突然产生的爆发力写起,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引发人们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本文主要说明了人体爆发力的产生及其原因。4.不多余。表明下面的内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5.打比方,把运动神经、交感神经等神经系统一起来对付应激局面的情况喻为“全身总动员”,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体的应激爆发力是怎样产生的,通俗易懂,易于人们接受。第25讲说明的顺序和结构变式训练1.C2.D考点精练28\n(一)1.逻辑顺序;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洋葱的杀菌作用,切开的洋葱为何变黑,洋葱不会主动吸收病毒等。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2.文章第①段由网上新闻自然地引出第②段要说明的内容,然后第③—⑨段从各个方面来说明“洋葱究竟能不能预防流感”,最后第⑩段对“洋葱能预防流感”的说法予以否认,所以本文是按照总(①②段)分(③-⑨段)总(⑩段)的形式来逐层说明的。3.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洋葱确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1)“杀伤力”形容话语犀利,有分量。这里突出强调了这种说法很容易使那些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相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2)“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大都要面临酶促褐变,但并不是说全部要面临酶促褐变,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C(二)1.逻辑顺序2.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3.速度快4.B5.C第26讲说明的方法及作用变式训练1.D2.分类别;把各家创造好心情的方法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3.作比较;通过不良情绪与其他导致疾病的四大因素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的危害之大。考点精练(一)1.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得多;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2.C3.“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不排除有的机器不能取代机器人做工的可能性;“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4.列数字与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作比较,更加突出说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5.例如:能轻松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二)1.交代了全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2.老鼠体内的弓形虫,是以讲述猫捉老鼠这样的故事镜头引出话题的。3.不能删掉,因为“一般”是说大部分情况,并没有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掉了,说法太绝对,与现实不符。用上“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弓形虫,因为弓形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要在猫的肠道中度过。当猫的粪便传播到老鼠身上后,它就侵入到老鼠大脑中,使老鼠变得鲁莽大胆、不计后果。当它们自投猫嘴被猫吃掉以后,弓形虫就又回到了猫的肠道内,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5.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弓形虫所藏身的树突状细胞能将弓形虫运载到老鼠全身各处的现实。28\n第27讲说明文语言的品味变式训练1.“通常”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去掉后句意就变成“黑匣子只安装在飞机尾部”,这与原文是不相符合的,所以不能去掉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这里指“黑匣子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未遭损坏”。3.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化解人们对黑匣子的误解,鲜明准确地告诉读者:黑匣子的颜色是一种明亮显眼的橘色。4.黑匣子就是安装在飞机尾部,颜色为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和驾驶舱内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各种声音,用于飞机失事后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的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考点精练(一)1.植物中的“酒徒”——爱喝酒的植物。2.“喝”在这里是“吸收”的意思,是指常青藤的根须扎进酒桶“吸收”了美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列数字;运用数字具体鲜明地说明了瑞龙松已经成为植物界中不折不扣的“瘾君子”。4.不能。因为“据说”一词有猜测、揣摩的意思,这棵树的实际年龄因为无从知道,所以作者只是揣测着估计树的年龄,所以保留这个词语,更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5.C6.生动形象。例如: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而且用词精准,生动形象,如“长在院墙外的常春藤,嗅见酒香后,它的根便不辞辛劳地穿过院墙,又伸入地窖,最后扎进酒桶里,天长日久,一桶美酒居然被它‘喝’个精光,难怪它通体碧绿、身强力壮呢!”(二)1.D2.我们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而应该担心维生素B12摄入不足。3.患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没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的老人每天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4.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清晰明确地说明了缺乏维生素B12的人群及其预防方法。5.不能,因为“可能”一词有揣测、不确定的意思,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论断,所以“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去掉。6.照应开头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更进一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第28讲说明文阅读之个性表达变式训练1.示例:茱萸成为人们亲近的美饰始于唐朝;茱萸辟邪除害,有医学根据;屈原不喜欢茱萸,可能是“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甚至或是其曾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2.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3.古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今有“茱萸节”28\n,拥登高望远的闲情,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既可锻炼身体,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又可以促进茱萸及其产品的生产,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们康乐长寿。在这个集诗情与温情的节日里,愿茱萸带给你们温馨与健康。考点精练(一)1.以鲜活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增强了文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从什么是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发生的原因、发生前的预兆以及如何应对和预防山体滑坡这一现象来加以说明的。3.分类别、举例子;条理清楚而又具体真实地说明了造成山体滑坡的原因,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对遇难人数的统计,仅限于当前。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示例:“结构松软、抵抗风化破坏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黄土等)一般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一句中的“一般”。5.示例:老王你好!去年夏天,你家后坡出现的裂痕和房屋墙壁的裂缝,是山体滑坡的征兆。修补一下房屋的裂缝,仅仅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为防止发生意外,建议你尽快搬离斜坡,找一个安全的地带加盖新房。(二)1.引出说明对象,用鲜活的事例说明什么是动物的“印痕行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3.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依次说明了什么是动物的印痕行为,印痕行为对动物晚期行为产生的影响,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三个方面问题。4.“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到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示例:“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一句中的“据估计”和“可能”。5.不合适;这样把幼鸟带回家养,人为的干扰,会让幼鸟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会影响幼鸟的生长发育。如果王涵不去管幼鸟,幼鸟也不会有事,成鸟会去照顾它。2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7:30 页数:28
价格:¥3 大小:320.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