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线100天】(广西专版)2022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语文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二、议论文阅读广西中考命题分析与预测地市年份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分值玉林、防城港2022奢华与教养中心论点(简答)发表看法(简答)论据补写(简答)11分2022我看国学词语理解(选择)中心论点(选择)文意理解(简答)9分2022——河池2022坚守本真,绽放生命光彩中心论点选择论证方法选择文意理解选择6分2022——2022放弃也会成功中心论点选择论证方法选择论据辨别选择文意理解选择10分2022年命题预测近3年考查议论文较少,涉及的考点有: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层次结构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等。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做好备考的准备。第16讲结构与论点归纳考点一: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结构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2.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对照式——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考点二:找准中心论点1.找中心论点的方法(1)从内容上看,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2)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3)从位置上看,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①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②研究开头。议论文开头的常见形式: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通过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或自己的经历,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③研究过渡句(段)。过渡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④研究结尾。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2.中心论点与论题、分论点、论据的区别(1)中心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论题是作者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句子。15\n(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和证明,本身也可以是论据。(3)中心论点常用论据来证明。抓住论据证明的问题,尤其要抓住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理解论点。(2022·河池)坚守本真,绽放生命光彩①面对缺陷,有人认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赏识。而我认为,坚守生命的本真,依靠实力,才能绽放生命光彩。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①”,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精彩。“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无需周游于群雄,将自己的品德节操寄于清风,即可闻名遐迩。“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无需巴结权贵,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托与南山,亦在文坛称杰。他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本真,却凭本真在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③“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何处都能发挥本领,造福苍生。不管是一贬再贬的苏轼,还是背井离乡的林则徐,他们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在水患肆虐的江南,还是在风沙肆虐的边疆,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总会有苏堤,总会有水利,总会有黎民百姓苍生的福祉。因此,金子般的人才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被百姓所尊重,都会被历史所记载。④“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在人们心中视同真理的思想,于是便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诚然如此。“蓝领专家”孔祥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彩,用技术创新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身下到稻田,研制出举世无双的超级水稻,为中国以及世界解决了难题;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是金子,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了价值,他们没有因环境的艰难、工作的艰苦而放弃本真,他们是最璀璨夺目的明星。⑤反之,一味地掩饰和造作,只能使自己坠入虚伪的深渊,对人、对己、对社会都不利。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都是盲目借鉴、不懂得珍惜自我价值的典型吗?⑥坚守本真,用实力打造人生,用智慧充实人生。不要羡慕“高床暖枕”的舒适,不要奢求“飞黄腾达”的富贵;而是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坚守住本真,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耕耘,在自我的舞台上绽放出生命至纯至真的光彩!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考点二)A.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赏识。B.坚守生命的本真,才能绽放生命光彩。C.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D.做人要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耕耘。【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要把握中心论点,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文章在开头和结尾分别提出中心论点和总结中心论点“坚守生命的本真,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然后从中心论点常出现的位置及特点判断,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参考答案】B1.(考点一)请简述本文的论证结构。15\n2.(考点二)不属于选文分论点的是()A.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光彩。B.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何处都能发挥本领,造福苍生。C.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D.一味地掩饰和造作,只能使自己坠入虚伪的深渊。(2022·预测)宽容与智慧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1.(考点二)下列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正确的一项是()A.人应当要学会宽容B.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C.韩信是一个心怀宽广、有智慧的人D.人应当要具有智慧15\n★2.(考点二)下列关于本文的结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共五段,首段是引论,提出“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B.②③④段是本论,列举韩信、韩安国事例论述中心论点。C.尾段乃结论,重申分论点。D.全文三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3.请用一句话概述第④段大意。4.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例。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考点三:把握论据1.论据的作用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支撑论点的材料。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论据;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1)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其作用是: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道理更加有说服力。概括事实论据时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要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用语力求简洁(有时按题目要求还须注意字数的限定)。(2)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其作用是: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此时,这个论据同时又具有了论点的作用。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2.论据的补写(1)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2)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3)论据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瞎编乱造;(4)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2022·河池)放弃也会成功①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15\n结果一条河执著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了大海。执著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了成功。②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时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也会成功。③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当你确定目标,这种执著就会成为一种通向成功的阶梯,但有时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陶渊明放弃污浊官场,归隐田园,写出了《桃花源记》等传世之作,成为东晋时代杰出的诗词散文大家。鲁迅放弃了学医,成为文学巨匠。凡·高放弃了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驾驭人生。④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中逞一时之快、显意气之勇的匹夫,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⑤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勃勃生机。放弃有苦痛,宛如壮士断臂,需要时间的良药来抚平创伤。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锲而不舍、毁誉不惊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豪迈气概,需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胸怀,需要摒弃生活里用尽心思装饰出的虚假繁荣的胆识。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或许它带给你的是短暂的消沉,但只要你打开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你的眼前将满是和平阳光,你的世界将满是鸟语花香。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受束缚而死。⑥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黯然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⑦我们鼓励执著。我们也鼓励放弃。⑧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敢放弃希望,但并不意味着不改变。这时需要运用你的智慧,敢于放弃,重新选择,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天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点三)A.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B.事实论据包括典型的事例、史实和名人名言。C.第③段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三个事例,使论据充分,更有说服力。D.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文学巨匠。这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观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论据的把握。根据“解题技巧”中的讲解可知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据。【参考答案】B1.(考点三)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据?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考点三)请为文章再补写一个“放弃也会成功”的例子。3.(考点三)下列各项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15\nA.比尔·盖茨放弃了在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投身商海,才有了今天的微软公司。B.钱学森不顾美国的百般阻挠,放下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携妻带子,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成为两弹一星元勋。C.爱迪生放弃了碳化竹丝灯,研究出了钨丝灯。D.司马迁最终写成了《史记》。(2022·预测)读书声与强国路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②有数据显示,2022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③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④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⑤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⑥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读书更能强国B.每个人都应该多读书C.加强文化建设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考点三)下列为文章补充的论据不恰当()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B.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3.(考点三)第⑥段运用的是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15\n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第18讲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考点四: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概念作用(答题模式)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证明的分论点,即跟材料最近的观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定理公式、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论点。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论据),证明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论据)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考点五:议论文的语言题目类型1.能否删去某个词语。答题模式:不能删,删去后会显得论证不准确,思维不严密,观点不鲜明(或删去后会使论证不生动形象)。“××”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或生动性)。2.可否调换位置。主要是字词、句子、段落的顺序。答题模式:不能调换,调换后不合乎逻辑(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打乱了作者的论证层次。这体现了论证思路的严密性。3.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关键词句主要有:①15\n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句: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来理解。②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句:结合文章主旨理解。③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④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句:联系文章的感情倾向理解。注意:在分析词句的作用时,不能简单地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等来概括,必须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同第17讲例文)选文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考点四)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道理论证【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第⑤段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结合“解题技巧”的讲解可知选C。【参考答案】C1.(考点四)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考点五)第③④两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考点五)请说说你对“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这句话的理解。(2022·菏泽)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④15\n我听过一个医生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笨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1.下列关于本文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只做好做的事B.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C.有些人一味地寻找“好做”的事,而不把所选的事“做好”D.有人一辈子去寻找世界上好做的事★2.(考点四)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第⑦⑧段论述了寻找好做的事,是用巧,是走捷径,是错误的选择。B.第⑨段论述了选一件事,靠苦力、耐力做透做好,是正确的选择。C.第⑦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突出强调了“把一件事努力做好才是成功所在、智慧所在”的观点。D.第⑨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管理学的名言“进入障碍”,证明了“‘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的中心论点。★3.(考点五)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代指什么?请简要回答。★4.(原创)(考点五)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5.(考点五)结合全文,说说第⑩段中“舍‘好做’,就‘做好’15\n,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这句话的含义。第19讲文意理解与拓展运用考点六:文意理解这类题目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涉及的考点、内容灵活多变,考查容量大,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首先要培养细心审题的意识,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其次要结合原文相关语段进行分析,不能凭主观感觉而抛开原文轻易断定,最后要理清思路,清楚各论据间的关系、论证结构、层次等。考点七:拓展运用解答这类主观表达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把握观点。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弄清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2.围绕论点,大胆表述。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紧扣文章论点。3.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整理思路,形成观点,联系生活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并且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不可偏激,使内容准确、全面。4.表达清晰,语言通顺。因为是开放题型,有的同学便信手涂鸦,草草了事。但终因层次不清,意思不明,语言杂糅而功亏一篑。(2022·桂林)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②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资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中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人口密集地区的淮河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河流正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③但是,广大的老百姓是否意识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呢?没有。④15\n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要流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⑤工业用水方面,我国钢铁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⑥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⑦以河北省为例,据《瞭望》周刊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米已无法补充。再过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将被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出现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⑧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⑨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活的!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考点六)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B.第④⑤段,作者以农业、工业的用水状况证明我国民众普遍缺乏节约用水意识。C.第⑦段,作者引用《瞭望》周刊的报道,是用权威机构的数据作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D.文章先论证我国严重缺水,次论证我国用水极度浪费,再论证缺而挥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层层推进。【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广泛,A项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B项考查对文中段落的概括,C项考查议论文的论据,D项考查议论文的文章结构,本文采用的是层层递进式,而不是并列式。【参考答案】D1.(考点六)下面对选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说“贫穷”是因为我国居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说“挥霍”是因为我国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用这样看似矛盾的题目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河北省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大的地区,主要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缺水这一重要事实。C.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D.工业用水方面,我国钢铁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高几倍。2.(考点七)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请你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2022·湖州)争吵的雅俗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②15\n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谁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⑤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22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⑧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1.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怎样理解加引号的“荒唐无聊”?)(2)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5\n★3.(考点六)全文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第二句“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B.第③段最后一句“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C.第⑥段第一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D.第⑦段最后一句“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4.(考点七)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链接材料】①2022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热议。②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个铜像是不能宣传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参考答案第16讲结构与论点归纳变式训练1.总分式,先总写坚守生命的本真,才能绽放生命光彩,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出结论。2.D(解析:本文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分别从A、B、C项三个分论点正面论述,D项只是从反面论述,并不是分论点。)考点精练1.B2.C(解析:C项中“重申分论点”应改为“重申中心论点”。)3.列举韩安国善待曾侮辱自己的田甲的事例论证“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4.示例: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却毫不计较。第17讲论据的理解与运用变式训练1.道理论据。作者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讲明放弃也会成功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示例: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为了修身养性,不惜放弃一切,最终创立了影响人类社会数千年的佛教。3.D(解析:D项主要论证坚持,其他三项论证了放弃后也会成功。)考点精练1.A15\n2.C3.道理论据。用鲁迅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4.示例:我们应该“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素质,还“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第18讲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变式训练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不能,第③段论证有时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第④段论证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由前面的例子得出后面的结论,所以不能调换。3.这句话是对中心论点的有力论证,作者认为有时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这句话观点鲜明。考点精练1.C2.D3.医生的告诫和父母的说法。4.不能删掉。“大多数”表示限制,如果去掉以后,就变成了所有人,不符合原句的意思,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5.示例:只要勇于舍弃寻找“好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所选的事,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第19讲文意理解与拓展运用变式训练1.A(解析:从第⑦段知道B项错误,C项原文说的是“一半以上”,D项文中说的是几倍甚至几十倍。)2.示例:严禁过度开采地下水;严禁向河流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污水;在市民中进行节约用水的宣传;鼓励市民提高水的利用率等。考点精练1.列举争吵的多种具体表现,证明当今人们争吵的内容大多比较庸俗,同时与关注精神、文化的争吵形成对比,突出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的可贵。(或:列举当下“俗”的争吵事例,与“雅”的争吵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论证了“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当下时势风气的不满。)2.(1)此处引号有讽刺否定的作用。这样写,突出了近几十年国人一味注重物质追求,轻视文化、精神追求,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化层面争吵的积极意义。作者对此表示否定和批判。(2)不能删去。“过于”表示程度过分,文中使用该词指出国人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时有失偏颇,表明了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否定态度。“过于”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严密)性。3.A15\n4.示例:个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国家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应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盘查短板,承认弱点,少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地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媒体等在引导舆论、大众关注点方面责无旁贷,应多做努力,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7:30 页数:15
价格:¥3 大小:80.2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