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海市宝山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2分)(2022•宝山区一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OB.SiC.AlD.Fe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解答.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多.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所以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故选A点评:记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2.(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热胀冷缩B.植物光合作用C.轮胎爆裂D.汽油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金属热胀冷缩是由于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原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轮胎爆裂是由于压强大引起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2分)(2022•宝山区一模)在做溶解、过滤和蒸发实验时均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溶解时为加快溶解、过滤时为防止液体外洒、冲破滤纸而引流、蒸发时为防止液体溅出都要使用玻璃棒进行解答.19\n解答:解:在固体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在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玻璃棒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仪器,让学生明确溶解时用于搅拌以加快溶解;过滤时用于引流以防止外撒;蒸发时用于搅拌而使受热均匀. 4.(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焦炭与活性炭B.氢气与液态氢C.氧气与臭氧D.水与双氧水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解答:解:A、焦炭和活性炭是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和液态氢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符合题意;D、水和双氧水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不符合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进行. 5.(2分)(2022•宝山区一模)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NO+2CO→N2+2CO2.该反应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A.NOB.COC.N2D.CO2考点:氧化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在反应2NO+CO→N2+CO2中,NO失去氧变成N2是氧化剂,CO得到氧变成CO2是还原剂,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氧化剂是指反应物中在反应过程中提供氧元素的物质,自身失掉氧被还原,在2NO+CO→N2+CO2中NO失去氧变成N2是该反应的氧化剂.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氧化剂概念的考查,理解氧化剂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基础性概念考查题. 6.(2分)(2022•宝山区一模)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用KOH溶液来吸收多余氯气,其反应原理是Cl2+2KOH→X+K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KClOB.H2C.HClD.HClO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9\n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反应Cl2+2KOH→X+KClO+H2O中,反应前Cl、K、O、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而反应后的KCl、H2O两物质中含Cl、K、O、H且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对比前后原子,会发现反应后少了1个K原子、一个氧原子和1个Cl原子;所以物质X的微粒就应该由1个K原子、一个氧原子和1个Cl原子所构成.故选A点评: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7.(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滴 B.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用排水法收集O2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毫升分析.B、根据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将原瓶中的药品全部污染分析.C、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分析.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分析.解答:解:A、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毫升,A不正确.B、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将原瓶中的药品全部污染,B不正确.C、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C不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D正确.故选D.点评: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8.(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H2↑+O2↑B.Ca(OH)2+CO2═CaCO3↓+H2O C.2H2O22H2O+O2↑D.4P+5O22P2O5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19\n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反应配平不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固体.该金属单质是(  ) A.FeB.MgC.PD.S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与氧气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与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红磷与氧气反应发出黄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解答:解:A、铁与氧气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B、镁与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故B正确;C、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但是反应时发出的是黄光,故C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实验现象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 10.(2分)(2022•宝山区一模)以下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属于溶液的是(  ) A.面粉和水B.植物油和水C.牛奶和水D.汽油和植物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19\n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植物油易溶于汽油,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B.活性炭作防毒面具 C.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D.氧气用于焊接切割金属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作防毒面具,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是利用了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下易分解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焊接切割,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2.(2分)(2022•密云县二模)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利用酸性溶液pH小于7,中性溶液pH等于7,碱性溶液pH大于7的知识,结合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解答此题.解答:19\n解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确定溶液呈什么性.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pH<7;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pH>7;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呈中性,pH=7.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酸碱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指示剂变色情况与pH的关系做出判断,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3.(2分)(2022•宝山区一模)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木炭、碳酸钙、空气B.水、金刚石、煤 C.液氧、石灰石、澄清石灰水D.石墨、胆矾、天然气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水属于化合物,金刚石属于单质,煤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液氧属于单质,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石墨属于单质,胆矾属于化合物,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明火B.常温下天然气与空气混合 C.厨房煤气泄露后开灯检查D.在加油站内吸烟或打电话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尽管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但常温下与空气混合,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符合题意.C、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与空气混合后遇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不能开灯检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19\n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2022•宝山区一模)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四幅图中分别用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中能用来表示氧化物的是(  ) 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分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的分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可表示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图中所示物质为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中三个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分子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均为化合物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3个原子,且为同种原子,图中所示物质为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H2O中含有2mol氢 B.1molSO3比1molSO2多一个氧原子 C.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D.1molO3中约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依据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解答;B、依据物质的量的含义分析解答即可;C、依据物质的量的含义分析解答;D、根据臭氧分子的结构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依据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可知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含有2mol的氢原子;B、依据物质的量的含义可知1molSO3含有的氧原子3mol;1molSO219\n含有的氧原子2mol,所以1molSO3比1molSO2多一摩尔氧原子比1mol;C、物质的量的含义可知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D、臭氧分子的结构可知1molO3中约含有6.02×1023×3=1.806×1024个氧原子;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和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 17.(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2(CO)通入氧气点燃BH2O(H2O2)加入MnO2,过滤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DCuO(C)隔绝空气加强热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2O2在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用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碳和氧化铜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2分)(2022•宝山区一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将5克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C.将一定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19\n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转化方法进行解答.B、将5克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5%,例如该物质是硫酸铜晶体(带结晶水);C、将一定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解度减小,因此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根据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例如通过改变温度,故A说法正确;B、将5克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5%,例如该物质是硫酸铜晶体(带结晶水),故B说法正确;C、将一定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解度减小,因此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C说法正确;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是同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所以一定比同温度下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不一定比它的其它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主要是分析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值是否发生了改变,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9.(2分)(2022•宝山区一模)通过实验要一次性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CO和H2,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药品和装置(假设每一步反应是完全的,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则需连接的装置顺序是(  ) A.③①②③B.③①③②C.③②①③②D.③②①②③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分析:首先要明确每一个装置的作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来证明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来证明水分并除去水分,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二氧化碳,多个装置进行组合时,要根据实验要求正确的按顺序连接,以排除可能造成的干扰.19\n解答:要验证混合气体由CO2、CO、H2组成,要先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并且把原来的二氧化碳除掉,然后把从石灰水中带出的水蒸气通过五水硫酸铜除去,再通过氧化铜,把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最后再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③②①②③故选D.点评:一定要注意多余气体的干扰,一般是多余的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生成物的干扰,再就是气体通过溶液时带出的水蒸气对氢气生成物的干扰. 20.(2分)(2022•宝山区一模)在密闭容器中,将1mol的CO和1mol的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 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后所得气体是纯净物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依据2CO+O22CO2可知该反应进行时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1,据此对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依据2CO+O22CO2可知该反应进行时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1;A、由分析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1,故A错误;B、依据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的物质量的比是2:1,所以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1mol,且氧气剩余0.5mol,所以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原混合气体的,故B正确;C、1mol的CO含有1mol碳原子和1mol氧原子,1mol的O2含有2mol氧原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反应后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错误;D、由于反应后所得的气体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剩余的氧气组成,所以反应后所得气体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变,来处理问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二、填空题(共19分)21.(8分)(2022•宝山区一模)在石墨、干冰、氮气、氧气和甲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①可作电极的物质是 C .19\n②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O2 .③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CO2 .④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石墨的性质、空气的组成、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天然气燃烧等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①石墨能导电,因此可作电极的物质是石墨.故答案为:C;②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O2;③干冰升华吸热,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故答案为:CO2;④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点评: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22.(6分)(2022•宝山区一模)在柑橘类水果中富含有柠檬酸,可促进消化,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回答下列问题:①柠檬酸中含有 3 种元素.②柠檬酸的摩尔质量是 192g/mol .③含1.204×l024个氢原子的柠檬酸的物质的量是 0.25 mol.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①根据柠檬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②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分析计算即可.③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据此结合柠檬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柠檬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②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7=192,故柠檬酸的摩尔质量是192g/mol.③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一个柠檬酸分子含有8个氢原子,故含1.204×l024个氢原子的柠檬酸的物质的量是1.204×l024个÷8÷(6.02×1023个)=0.25mol.故答案为:①3;②192g/mol;③0.2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7分)(2022•宝山区一模)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9\n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需加消毒剂.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②在如图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水分子 (填名称),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2或8 mL.③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水,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目是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④实验室常用水稀释浓溶液.Ⅰ.实验室若用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为 717.6 mL.Ⅱ.在其它操作无误情况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20%(填“小于”、“大于”或“等于”).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空气与水.分析: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解答;②根据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以及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解答;③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④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①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以及高铁酸钾(K2FeO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填:+6;②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4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或8mL;故填:水分子;2或8;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目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Fe+2O2Fe3O4;④设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x.100mL×98%×1.84g/cm3=(100mL×1.84g/cm3+x)×20%x=717.6g需要蒸馏水的体积(密度为1g/cm3)为=717.6g/1g/cm3=717.6mL在其它操作无误情况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使得浓硫酸的体积大于100mL,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故填:717.6;大于.19\n点评:本题为涉及较多的化学基础知识,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24.(8分)(2022•宝山区一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②50℃时,35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乙物质 10 克.③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应控制在 40 ℃.④若分别将100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丙>乙>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降温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多少,进而确定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并结合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解答:解:①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②5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则35g饱和溶液中含溶质为35g×=10g;③根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则二者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须相等,观图可知:40℃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温度应控制在40℃;④50℃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10℃,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们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甲的溶解度变化差异大,故析出晶体多,剩余溶液的质量是甲小于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无溶质析出,依然是100g;所以溶液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丙>乙>甲;故答案为:①乙>甲>丙;②10;③40;④丙>乙>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八、简答题(共21分)19\n25.(10分)(2022•宝山区一模)由氧化铜和木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称重20g,将其放入大试管内加强热,使两者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并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6g(碳与试管内少量氧气的反应忽略不计).Ⅰ.计算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 0.1 mol.Ⅱ.计算反应后生成铜的物质的量 0.2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欲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可以求出二氧化碳质量,由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据此答题;(2)欲知反应后生成铜的物质的量,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比,写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得出.解答:解:(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20g﹣15.6g=4.4g.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0.1mol故答案为:0.1;(2)设反应后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x2CuO+C2Cu+CO2↑21x0.1molx=0.2mol答:反应后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0.2mo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充分考虑实验现象的认识和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6.(10分)(2022•宝山区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①A装置作用是用CO2与木炭反应制取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2CO .②装置B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③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19\n④写出实验中所涉及的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条化学方程式即可) CO+CuOCu+CO2 .⑤根据本实验,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 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会污染空气,可以利用其可燃性进行燃烧处理.解答:解:①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O2+C2CO;②一氧化碳花园氧化铜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为防止A中没有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需要将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除去,故填: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③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能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铜是红色固体,故会看到黑色固体变红的现象,故填: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④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故填:CO+CuOCu+CO2;⑤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会污染空气,可以利用其可燃性进行燃烧处理,故填:防止污染空气.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27.(11分)(2022•宝山区一模)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Ⅰ.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仪器②的名称 集气瓶 .Ⅱ.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H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19\n③根据氯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 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Ⅲ.某兴趣小组为了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对影响盐酸与大理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反应的速率快慢的因素展开研究.提出假设: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快慢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编号温度5克大理石(碳酸钙纯度相同)规格20克HCl的质量分数完全反应所需时间/s实验①20℃粗颗粒20%140实验②20℃粗颗粒10%220实验③20℃细颗粒20%30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①与②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盐酸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 ①③ (填实验编号)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大理石颗粒粗、细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实验结论:HCl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快.拓展与反思: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快慢呢?请写出你的一个猜想: 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快慢与温度有关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实验室选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上图中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 D (填编号)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Ⅳ.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乙炔是一种微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上图中制取较纯乙炔的最适宜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CG (填编号,除装置H和I外).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Ⅰ、依据常用仪器回答;Ⅱ、①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c管延长,有利于排水;③了解正确读数的时机,待冷却到室温再读数;Ⅲ、实验设计与实施: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联系物理中学过的控制变量法,根据假设的内容“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快慢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以及结论,并结合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大理石规格、盐酸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拓展与反思:通常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据此猜测;启普发生器具有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优点,据此结合装置分析解答;Ⅳ、根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气体密度和空气接近的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Ⅰ、熟记常用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集气瓶;Ⅱ、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19\n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c管延长,有利于排水,故如图所示:;③根据氯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原因是: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Ⅲ、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联系物理中学过的控制变量法,根据提出的假设和结论可知:该实验是探究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快慢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颗粒大小的关系;观察实验①与②大理石的规格相同,但盐酸质量分数不同,故实验①与②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盐酸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要探究大理石颗粒粗、细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则控制一个变量,盐酸的质量分数应相同,故实验①③是探究这一问题;拓展与反思:通常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据此猜测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快慢与温度有关;实验室选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和液体的常温反应,可用B或C、D制取,而此实验要求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只有D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选D;Ⅳ、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反应物状态是固体与液体,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B或C、D,而此实验需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所以只能选择B,采用分液漏斗控制水的滴加速度,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因此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Ⅰ、长颈漏斗;集气瓶;Ⅱ、①2KClO32KCl+3O2↑;②;③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Ⅲ、实验设计与实施: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①③;拓展与反思: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快慢与温度有关;D;Ⅳ、CG.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综合,考查的点多面广.它不但考查了考查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更考查了装置的选取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解答此类题目时,只有抓住实验目的、结论,前后联系,进行细致的思考、推断,才可准确无误地解答出各个问题.19\n 19\n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6:47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34.0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