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崇明县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上海市崇明县2022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1分)(2022•崇明县二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B.氧C.铁D.铝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为硅;故错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故对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元素为铝;故错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元素为铝;故错故选B.点评:正确记忆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及排列顺序,此为本题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点. 2.(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火上浇油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花香四溢是由于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而闻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火上浇油,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1分)(2022•崇明县二模)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CO2B.SO2C.COD.H2O(气)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16\n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二氧化硫与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硝酸,溶液呈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CO2,故选项错误.B、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CO,故选项错误.D、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H2O,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1分)(2022•崇明县二模)反应3CO+Fe2O33CO2+2Fe中氧化剂是(  ) A.COB.Fe2O3C.CO2D.Fe考点: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解答:解:反应中,氧化铁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5.(1分)(2022•崇明县二模)反应3NO2+H2O→2HNO3+X,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N2B.NOC.N2O3D.N2O5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N的个数为:3﹣2=1,应含有O的个数为:3×2+1﹣2×3=1,应含有H的个数为:2﹣2=0.故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的能力. 6.(1分)(2022•崇明县二模)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16\n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1分)(2022•崇明县二模)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分析判断;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D、依据嘴吹蜡烛时带走蜡烛火焰的热量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最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D、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8.(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铁丝B.镁带C.白磷D.氢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铁丝、镁带、白磷、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16\nB、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雾,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解题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9.(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对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CO2)属于氧化物B.臭氧(O3)属于单质 C.甲烷(CH4)属于有机物D.纯碱(Na2CO3)属于碱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B、根据单质的定义: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D、根据纯碱的类别考虑.解答:解:A、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B、臭氧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说法正确;C、含碳的物质属于有机物,(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外),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C说法正确;D、纯碱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氧化物、单质、盐、有机物的特点,能根据它们的定义灵活进行判断. 10.(1分)(2022•崇明县二模)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水银:AgB.胆矾:CuSO4•5H2OC.氯化镁:MgClD.氧化钠:Na2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B、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其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C、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相符合.D、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其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n 11.(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作保护气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于急救病人 C.石墨能导电﹣﹣作电极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保藏食品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没有直接关系的.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有直接关系;B、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没有直接关系;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有直接关系;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有直接关系.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不能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用稀盐酸检验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用紫色石蕊试剂检验D.用燃着木条检验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性质.氧气有助燃的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解:A、将两种气体通入稀盐酸中,二者都不和盐酸发生反应,没有现象不能区分.B、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变化的是氧气.能够区别.C、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不变化的是氧气.能够区别.D、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两集气瓶内时,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够区别.故选A.点评: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物质时,所选择的试剂与这两种物质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根据不同现象将这两种物质分开. 13.(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Fe+CuSO4→FeSO4+CuCO+CuO→Cu+CO216\nA.B. C.CO2+2NaOH→Na2CO3+H2OD.Ba(OH)2+2HCl→BaCl2+2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CuOCu+CO2.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 14.(1分)(2022•崇明县二模)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 A.酚酞试液B.石蕊试液C.BaCl2溶液D.Na2CO3溶液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盐酸和硫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要想鉴别它们就要根据其酸根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硫酸根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解答:解:A、酚酞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因为二者都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此项错误;B、石蕊试液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此项错误;C、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不反应,和硫酸生成白色沉淀,故可鉴别,此项正确;D、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硫酸反应都能生成气体,故不能鉴别,此项错误.故选C点评:硫酸钡和氯化银是初中化学中两种不溶于稀硝酸的固体沉淀,经常出现在鉴别题和推断题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15.(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在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1﹣2毫升左右,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的酒精灯16\nD.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正确的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将其滴在pH试纸上;B、托盘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若称量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器皿上;C、在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1﹣2毫升左右,固体盖满试管底部;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它的酒精灯.解答:解:A、把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来测定溶液的pH,会污染原试剂,故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若称量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器皿上,例如氢氧化钠,故错误;C、为节约药品,在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1﹣2毫升左右,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故正确;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它的酒精灯,以防着火,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等相关内容,了解酒精灯、托盘天平的使用,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的方法及其注意书写是解题关键. 16.(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O2CO点燃BCaOCaCO3高温C氧气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的干燥管D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足量的CaCO3,过滤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A错误.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可用高温的方法,故B正确;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不和氧气反应,所以可用通过足量生石灰的干燥管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故C正确;D、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加入足量的CaCO3,过滤的方法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故D正确.故选:A.16\n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7.(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元素的存在状态为化合态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微粒的构成,变化的过程和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特点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中分子能够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故A正确;B、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相同.故B正确;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前分子是3个而反应后是2个.故C不正确;D、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同种分子,属于化合物.所以生成物中元素的存在状态为化合态,故D正确.故选C.点评: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8.(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Ca(OH)2、NaNO3B.NaCl、K2CO3、H2SO4 C.HCl、BaCl2、CuSO4D.KNO3、NaOH、Na2CO3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因HCl和Ca(OH)216\n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因K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因BaCl2和Cu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因KNO3、NaOH、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9.(1分)(2022•崇明县二模)某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无CuSO4B.一定有Na2CO3C.可能有NaOHD.可能有BaCl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依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可能含有物质溶与水后的颜色以及物质间的反应情况分析解答;解答:解: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故由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可以确定该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同时也能说明存在的物质间不能反应生成沉淀,而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能够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两者不能共存,取少量①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根,即有碳酸钠,则一定不含氯化钡;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无法鉴定,故可能含有;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20.(1分)(2022•崇明县二模)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BCD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向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16\n等物质的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A.AB.BC.CD.D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本考点属于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有四个: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不在产生;等物质的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向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但是粉末状的反应快,因此用的时间短.解答:解: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不在产生,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因此图象不正确;C、向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正确;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但是粉末状的反应快,因此用的时间短,正确;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中和反应等,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反应的条件,要认真分析,不仅要把握实验设计的每一个步骤中的实验目的,还要加强记忆物质的有关性质,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二、填充题(共19分)21.(4分)(2022•崇明县二模)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有下列物质:一氧化碳、氧气、熟石灰、盐酸、食盐、氯化钾,请选择合适物质用化学式填空:①可用于清洗钢铁表面铁锈的是 HCl ;②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Ca(OH)2 ;③灼烧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是 NaCl ;④煤气的有毒成分是 CO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析所提出的应用中所利用的该物质的性质,结合所给五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每种用途所对应的物质.解答:解:①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可与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因此选用盐酸,氯化氢的化学式是HCl,故答案为:HCl;②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Ca(OH)2;③灼烧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中含钠元素,因此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NaCl;16\n④煤气的有毒成分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故答案为:CO.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重要用途,这是解答此类考查物质用途的问题的所应具备的基础. 22.(5分)(2022•崇明县二模)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问题,请按要求填空:①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填字母);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天然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同时还需加入二氧化氯(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③若要测定某水质的酸碱性强弱,最适宜的是(填字母) B .A.酚酞试液B.pH试纸C.石蕊试液④若电解水时消耗水2mol,则生成氧气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 .考点:水的组成;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水的净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空气与水.分析:①根据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解答;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化合物中正负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③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④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解答:解:①A、水的化学式是:H2O,由此可知:水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夹;③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指示剂可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④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可知电解水时消耗2mol的水,生成的氧气是1mol,1mol氧气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故答案为:①C;②吸附;+4;③B;④6.02×1023.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溶液酸碱度测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机活性炭的作用,可以依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23.(6分)(2022•崇明县二模)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①20℃时,KNO3的溶解度是 31.6 g/100g水.②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NaCl .③20℃时,将40gNaCl固体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的NaCl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26.5% (保留到0.1%).④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16\n⑤把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D(错、漏一个不得分) (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①根据溶解度的查法考虑;②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考虑;③根据20℃时,NaCl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④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考虑;⑤根据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解答:解:①从20℃向上作垂线,与硝酸钾曲线的交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所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6g;②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NaCl;③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20℃时,将40gNaCl固体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4g没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6.5%;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先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再过滤洗涤干燥就行;⑤把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a.加入硝酸钾,此时溶质变大,溶剂不变,溶液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蒸发溶剂,此时溶质不变,溶剂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降低温度,此时溶质、溶剂、溶液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故选B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能够根据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否饱和,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知道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24.(4分)(2022•崇明县二模)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①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置换反应 反应②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Fe>Cu>Ag .16\n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①根据铁玉硫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②通过三个实验可知,还不能比较铜和银活泼性,所以只要设计的实验能比较出二者的活泼性就行.解答:解:①实验(I)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②通过三个实验可知,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银,还不能比较铜和银活泼性,为了比较铜和银活泼性,可以: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g.故答为:①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②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Fe>Cu>Ag.点评:在书写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时,尤其要注意的是铁与硫酸反应升成硫酸亚铁; 三、简答题(共21分)25.(7分)(2022•崇明县二模)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①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 酒精灯 ,b 集气瓶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再添加药品.收集氧气时,使用 C (填装置序号〕所示的方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③某同学用上述装置收集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 ①③④ .(填序号)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④砂纸    ⑤试管夹  ⑥蒸发皿.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①依据常用仪器回答;②依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③要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坩埚钳、砂纸.解答:解:①图中标示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集气瓶;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方程式是:2KClO316\n2KCl+3O2↑;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③要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需要的仪器有:加热的酒精灯、夹持镁条的坩埚钳、打磨的砂纸;故答案为:①③;故答案为:①酒精灯;集气瓶;②A;2KClO32KCl+3O2↑;检查装置气密性;C;③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选取、及对实验仪器的使用,结合相关知识细心分析即可. 26.(6分)(2022•崇明县二模)三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甲同学:木炭.乙同学:氧化铜.丙同学:木炭和氧化铜.【查阅资料】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设计】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①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 甲 同学的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 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 ,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②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黑色固体红热并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该黑色固体是 木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O2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涉及三种固体:木炭、氧化铜、铜,而黑色固体物质只有木炭和氧化铜,所以三种猜想都是合理的,依据题目中的信息:“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Na2O、MgO、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通过用加入稀硫酸依据实验现象来确定黑色物质的组成.依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产物,完成化学方程式.依据木炭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填写表格,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不反应,木炭灼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解答:解:①木炭和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同,根据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现象不同可得结论:组成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木炭溶液仍无色,黑色固体仍存在氧化铜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黑色固体消失木炭和氧化铜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仍有部分黑色固体存在16\n根据题目信息易得甲同学的猜想正确;若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则应出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仍有部分黑色固体存在,氧化铜与硫酸相互交换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②木炭在空气中灼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逐渐消失,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不发生变化,因出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红热并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因此该黑色固体是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故答案为:甲;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写完整得分);CuO+H2SO4═CuSO4+H2O;木炭;C+O2CO2点评:该题探究的是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主要考查了氧化铜与木炭的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注意比较物质的性质,找到不同点,依据反应的不同现象进行解答. 27.(8分)(2022•崇明县二模)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实验一:请回答下列问题:(Ⅰ)操作A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引流 .(Ⅱ)甲同学取少量(碳酸钠样品)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色 .(Ⅲ)在实验过程中加入饱和石灰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Ⅳ)为探究上述反应后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乙同学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滴加盐酸前滤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 碳酸钠、氢氧化钠 .②实验二:丙同学取12g该碳酸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足量),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07.6g.试计算:(Ⅰ)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 0.1 mol.(Ⅱ)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88.3% .(Ⅲ)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的质量分数高,可能的原因是 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一种即可)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科学探究.分析:①(Ⅰ)根据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Ⅱ)根据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进行分析;(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并结合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方程式;16\n(Ⅳ)根据反应流程图分析滤液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溶液过量,该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②(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Ⅱ)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Ⅲ)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或水蒸气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解答:解:①(Ⅰ)操作A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引流;(Ⅱ)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红色;(Ⅲ)样品中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Ⅳ)滤液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另外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该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氢氧化钠;②(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因此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1mol;故答案为:0.1;(Ⅱ)设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的质量为x,则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4.4g=解得x=10.6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故答案为:88.3%;(Ⅲ)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每一步的作用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同时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难度不大.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6:44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03.9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