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年中考化学4月预测试卷(解析版) 上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化学预测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1.(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  ) A.21%B.78%C.27%D.30%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2.(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唐朝炼丹家马和最早发现了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  ) A.OB.2OC.O2D.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O2.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生活中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柴燃烧B.菜刀生锈C.蔬菜腐烂D.白酒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火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菜刀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蔬菜腐烂不能再吃,说明已经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白酒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3分)(2022•南京)“高钙奶”中“钙”是指(  )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13\n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题意可知:“高钙奶”中“钙”是指元素,它存在于化合物中.解答:解:“高钙奶”中“钙”是指元素.牛奶中的钙为容易吸收的乳钙质.故选B.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5.(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A.PM2.5B.SO2C.CO2D.N2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解答:解: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PM2.5会造成雾霾天气,二氧化硫能造成酸雨,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只有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故选C.点评: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温室效应的危害、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6.(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黑火药”(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属于(  ) A.纯净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解答:解:“黑火药”的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由三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7.(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以下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面粉C.二氧化碳D.白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13\n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2022•内江)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B.+2C.+3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9.(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小球“”和“”分别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微观示意图,能够表示一个CO分子的是(  ) 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微观示意图可以是,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的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10.(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过滤液体D.检查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取用液体要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并用玻璃棒引流.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操作错误.13\n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并用玻璃棒引流,故图中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常见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橙汁pH=3B.食盐水pH=7C.牙膏pH=8D.肥皂水pH=10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解答:解:食盐水的pH等于7,显中性;牙膏、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橙汁的pH小于7,显酸性,酸性最强的是橙汁.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这是由于(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在不断运动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胆矾CuSO4B.烧碱Na2CO3C.干冰CO2D.生石灰Ca(OH)213\n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故选项俗名与其化学式对应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俗名与其化学式对应错误.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俗名与其化学式对应正确.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俗名与其化学式对应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作高能燃料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C.盐酸用于除铁锈D.氦气用于充霓虹灯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氢气可作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错;B、石灰浆粉刷墙壁其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C、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D、氦气用于充霓虹是利用氦气充入灯泡中能发出有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5.(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uO+COCu+CO2↑B.2NaOH+SO2═Na2SO4+H2O C.2AgNO3+Cu═Cu(NO3)2+2AgD.2Fe+6HCl═2FeCl3+3H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O+COCu+CO2.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13\n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6.(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与臭氧(O3)互为同素异形体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的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D、根据工业上分离氧气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故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空气中的氧气因含量低,不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不能检验,故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说法正确.D、工业上可以利用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CaO(CaCO3)﹣﹣高温煅烧B.CO2(CO)﹣﹣通过灼热的木炭 C.CaCl2溶液(HCl)﹣﹣足量碳酸钙,过滤D.H2(H2O)﹣﹣通过足量氢氧化钠固体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aCO3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O2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能与足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水分,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13\n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都需要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B.打开汽水瓶盖后冒出大量气泡,剩余液体变为不饱和溶液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俯视量取水(其他环节无误)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大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酸的化学性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分析B、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分析C、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量筒的操作分析误差解答:解:A、难溶性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会看到难溶性碱消失,如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会看到氢氧化铜蓝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A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后冒出大量气泡,说明剩余液体中不能再溶解该气体,变为该气体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C错误;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俯视量取水时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最终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和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盐酸的化学性质及配制溶液中误差分析,综合性较强 19.(3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B.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D.实验①分解的水在理论上与实验③生成水的质量相等考点:水的组成.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B、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分析;C、根据实验②的目的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A、实验①中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在实验②中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13\nB、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B错误;C、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应将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除干净,所以②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故C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实验①分解的水在理论上与实验③生成水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主要考查了“电解水”和“氢气燃烧”实验,解答时应该把实验现象和性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 20.(3分)控制变量是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比较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两者均易溶于水)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燃烧的温度是否须达到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压轴实验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改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他的量不变进行解答;B、根据比较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两者均易溶于水)时应该加入二者的质量不再溶解为止进行解答;C、根据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改变反应物浓度其他的量不变进行解答;D、根据探究燃烧的温度是否须达到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应该是一个大于40℃、一个小于40℃进行解答.解答:解: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改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他的量不变,此试验中用了块状碳酸钙与粉末状碳酸钙外还用了稀盐酸和稀硫酸,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比较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两者均易溶于水)时应该加入二者的质量不再溶解为止,而加入1g硝酸钾和氯化钠都会溶解,所以无法比较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故B错误;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改变反应物浓度其他的量不变,所以二者浓度不同其他的量不变能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D、探究燃烧的温度是否须达到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应该是一个大于40℃、一个小于40℃,而此实验中温度都大于40℃,所以无法探究燃烧的温度是否须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控制变量法中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即自变量、因变量,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思路,难度较大. 二、填空题(共20分)21.(4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化学学科有众多分支学科,它们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世界级医学奖,C15H22O5含有 三 种元素,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5:22:5 ,0.2molC15H22O5约含有 6.02×1023 个氧原子.13\n②近日,浙江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说明它有较强的 (4) 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①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题中信息“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结合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分析.解答:解:①“青蒿素(C15H22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5个氧原子,因此0.2molC15H22O5约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是0.2×5×6.02×1023=6.02×1023个;②活性炭可以用于水的净化,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根据题中信息“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可知“碳海绵”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答案为:①三;15:22:5;6.02×1023;②吸附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6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KNO3和NaCl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盐.①在农业生产中, KNO3 是种常见的复合肥.②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品.炒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洒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火焰呈 黄 色.③下表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00g水)KNO313.331.663.9110.0169.0NaCl35.736.036.637.338.4I.0℃时,KNO3的溶解度是 13.3 g/100g水.II.“海水晒盐”是获得食盐晶体(粗盐)的主要方法,选择这种结晶方法的依据是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明显 .Ⅲ.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所采用的方法是 降低温度 .IV.当温度在 0~20℃ (填相邻温度范围)时,能够配制浓度相等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钠离子在火焰上灼烧火焰为黄色,根据溶解度表即可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①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KNO3;②钠离子在火焰上灼烧火焰为黄色,故填:黄;③Ⅰ根据表格可知,0℃时,KNO3的溶解度是13.3g,故填:13.3;Ⅱ海水晒盐就是蒸发海水析出食盐晶体,依据的原理是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明显;Ⅲ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条件下,就是溶液的组成不发生改变,此时可以使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填:降低温度;Ⅳ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0~20℃13\n之间,硝酸钾和食盐的溶解度有相等的数值,此温度范围内可以配得硝酸钾和食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故填:0~20℃.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盐以及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23.(10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①自然界中除了陨石外难以找到单质铁,这是因为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往往以 化合 (填“化合”或“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②古人在孔雀石上烧烤食物时无意中获得铜,其中涉及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其中的还原剂是 碳 ;我国是最早使用胆铜法炼铜的国家,其反应原理是:Fe+CuSO4═Cu+FeSO4,该反应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 (填“强”或“弱”).③为了从废弃黑色铜丝(表面有黑色氧化铜)中回收金属铜,现制定甲、乙两种实验方案.Ⅰ.甲方案的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的铜丝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Ⅱ.乙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uO=CuSO4+H2O ,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为 硫酸铜,硫酸 .Ⅲ.理论上,方案 甲 (填“甲”或“乙”)最终所得铜的质量较大.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①根据较活泼的金属易于氧气等物质反应分析;②根据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③Ⅰ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的生成物分析实验的现象,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Ⅱ.根据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分析溶液中的溶质;Ⅲ.根据甲、乙实验两种方案回收金属铜的过程分析所得铜的质量的变化.解答:解:①由于较活泼的金属易于氧气等物质反应,所以,金属元素往往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②在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反应的方程式是:2CuO+C13\n2Cu+CO2↑;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将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③Ⅰ.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实验的现象是:黑色的铜丝变红,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Ⅱ.在乙方案中,硫酸与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H2SO4+CuO=CuSO4+H2O;由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Ⅲ.由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时把氧化铜转化成了金属铜,而稀酸和氧化铜反应时生成了可溶性的铜盐,所以理论上,方案甲最终所得铜的质量较大.故答为:①化合,②2CuO+C2Cu+CO2↑,碳,强;③Ⅰ黑色的铜丝变红,吸收二氧化碳;ⅡH2SO4+CuO=CuSO4+H2O,硫酸铜,硫酸;Ⅲ甲.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存在、冶炼和回收知识.认真分析回收金属的流程图,明确每步转化后物质的成分及转化中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三、简答题(共20分)24.(6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请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②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的一组装置为 BC (填字母).③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3O2↑+2KCl .为确保用E装置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实验操作方面的注意事项有(写一点) 集气瓶内要装满水或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若制取的氧气用F装置收集,请将图F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①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②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并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③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根据氧气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分析进气孔并补充完整图.解答:解:①仪器a、b分别是酒精灯和长颈漏斗;13\n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最好用向上排空气收集;③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3O2↑+2KCl;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要装满水,不能留有气泡,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收集时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开始收集,因为开始出来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要短导管进气,长导管出水,如下图;故答案为:①酒精灯;长颈漏斗;②BC;③2KClO33O2↑+2KCl;集气瓶内要装满水或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点评:本题考查较全面,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同时考查了反应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及对装置的分析解答能力. 25.(6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法】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0.02mol氯化银固体,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① 11.7g 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经多次实验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物理方法】取一定量该溶液进行蒸发,测量实验数据如下:蒸发皿的质量(g)25.0g蒸发皿+食盐溶液(g)45.0g蒸发皿+食盐晶体(g)27.4g数据处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② 12% 若化学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则物理方法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是③ C A.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B.所取氯化钠溶液质量偏大C.蒸发时出现少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D.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①根据氯化银的物质的量求出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其质量②分别求出溶液及溶质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溶质质量分数③根据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分析误差出现原因解答:解:①设生成氯化钠物质的量为NaCl+AgNO3=AgCl↓+NaNO311X0.02mol13\nx=0.02molm(NaCl)=58.5g/mol×0.02mol=11.7g②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5g﹣25g=20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7.4g﹣25g=2.4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2%③物理方法测定结果比化学方法测定结果偏大,可能是蒸发时出现少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致使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使质量分数偏大.D中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会使氯化钠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小.A.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和B.所取氯化钠溶液质量偏大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故选C故答案为:①11.7g ②12%  ③C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蒸发操作注意事项,难度稍大 26.(8分)(2022•浦东新区二模)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A试管内 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浓 (填“浓”或“稀”)盐酸瓶口的蓝色石蕊试纸很快变红.即使是同种酸,由于 溶质质量分数 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两试管中均产生 气泡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H+ (填元素符号).E试管中产生 白色沉淀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13\n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Ⅰ.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Ⅱ.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BaCO3 (填化学式).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化碳.解答:解: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因此A试管内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浓盐酸瓶口的蓝色石蕊试纸很快变红,说明即使是同种酸,由于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说明不同的酸因为组成中都含有氢离子而具有相似的性质;E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试管中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浓溶质质量分数气泡H+白色沉淀Ⅰ、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说明C中碳酸钠过量,CF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Ⅱ、C中试管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废液缸里除了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外,若过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后还有剩余,那么碳酸钠还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答案为:BaC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和碱的性质,只有根据题中的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认真分析,难度不大. 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06:28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72.9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