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平谷区2022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钻石(C)B.水晶(SiO2)C.食盐(NaCl)D.钟乳石(CaCO3)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解答:解:A、钻石(C)是由碳元素一中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B、水晶(SiO2)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食盐(NaCl)中没有氧元素,所以一定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D、钟乳石(CaCO3)中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23\n 3.(1分)(2022•平谷区一模)钾肥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Na2SO4B.KClC.NH4HCO3D.Ca(H2PO4)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Na2SO4中不含有钾元素,不属于钾肥.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1分)(2022•平谷区)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  ) A.二氧化氮B.氮气C.一氧化碳D.PM2.5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解答:解:A、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要报告,故A不可选;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故B可选;C、一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要报告,故C不可选;D、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要报告,故D不可选.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5.(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A.红磷B.木炭C.铁丝D.氢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红磷、木炭、铁丝、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23\n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正确.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1分)(2022•平谷区一模)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OB.2OC.O2D.O2﹣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分子的概念可知,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A是氧原子;B是两个氧原子;C是氧分子;D是氧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分子定义的理解应用,准确把握、理解分子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7.(1分)(2022•平谷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8.(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23\n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要靠向手心,瓶口紧贴试管口;B、酒精灯使用中经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灯芯是否齐整、酒精是否适量、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灭.;C、取用固体粉末,首先试管要横放,用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D、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解答: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首先试管要横放,用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故选项正确.D、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题目.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1分)(2022•平谷区一模)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解答:解: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1分)(2022•平谷区)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节水型马桶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23\n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故C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要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及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11.(1分)(2022•平谷区)下图是某些食物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 A.2.4B.3.3C.6.5D.9.1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生活情景型.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只有小苏打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方面的问题. 12.(1分)(2022•平谷区一模)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闻能到香味与分子的体积很小无关.故A错误;B、闻能到香味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B错误;C、闻能到香味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C错误;D、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分子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3.(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 A.浓盐酸B.浓硫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23\n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小的原因主要在于物质的挥发性或风化现象进行解答.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A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贮存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由于吸水导致质量增加,故B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物质质量增加,故C错误;D、氯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很稳定,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放置对于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性质等知识进行. 14.(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解: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5.(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23\n A.4P+5O22P2O5B.Zn+H2SO4═ZnSO4+H2↑ C.CH4+O2CO2+H2OD.2H2O2═O2↑+2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H4+2O2CO2+2H2O.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6.(1分)(2022•平谷区)下列物质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天然气用作清洁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本质特征判断.B、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本质特征判断.C、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本质特征判断.D、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本质特征判断.解答:解: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特征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A、用氧气炼钢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这一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只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所以正确.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D、天然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燃烧放热的性质,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故选B.23\n点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17.(1分)(2022•平谷区一模)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 A.2B.6C.8D.1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C﹣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18.(1分)(2022•大兴区二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6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16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硫,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9.(1分)(2022•平谷区一模)“问题胶囊”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胶囊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请计算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  )23\n A.+3B.+6C.+7D.+1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K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1)×2+2x+(﹣2)×7=0,则x=+6.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20.(1分)(2022•张家界)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青花瓷瓶B.塑料水杯C.纯棉毛巾D.不锈钢锅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有机材料;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解:A、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选项错误;D、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正确的分类. 21.(1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1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2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3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4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第1组B.第2组C.第3组D.第4组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23\n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依据分离混合物时最终要得到要分离的几种纯净物的要求分析解答;B、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以及相关的操作过程分析解答即可;C、依据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变浑反应的知识分析解答;D、根据石蕊遇酸、碱和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以除掉碳酸钙,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的溶液,但此过程是除掉碳酸钠的过程,不是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过程;B、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盐酸不能与氯化钠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因此此方法能够完成除杂的目的;C、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将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就说明存在二氧化碳,否则不存在二氧化碳;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稀盐酸呈酸性,所以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不变的是氯化钠溶液,石蕊变红的是稀盐酸,石蕊变蓝的是氢氧化钠的溶液;故选A点评:对物质进行除杂或鉴别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鉴别剂,物质的分离要彻底,鉴别时现象要明显结论科学合理. 22.(1分)(2022•潍城区二模)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Li2CO3属于有机物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检验生成Li2CO3可用稀盐酸和石灰水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证明碳酸盐;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考虑;C、根据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较考虑;D、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考虑.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并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的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B、Li2CO3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B错;C、反应前是3个分子,反应后是2个分子,故C错;D、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故D正确.故选D.23\n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会判断复分解反应,有机物,知道分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熟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3.(1分)(2022•平谷区一模)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定量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过滤,向滤液中通入CO2,有沉淀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氧化钙B.一定有氢氧化钙C.一定有碳酸钙D.可能有碳酸钙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反应想现象,依据题干中明显的现象特征为突破口.(1)关键特征“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温度没有明显变化”.(2)中“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沉淀产生”,抓住这些特征可快速解答.解答:解:①取一定量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能说明固体中没有氧化钙(因为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沉淀的产生可能是不溶的碳酸钙或没有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通入CO2,有沉淀产生,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故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可能含有碳酸钙;分析选项ABD均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24.(1分)(2022•北京)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下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B.稀盐酸的质量C.氯化镁的质量D.生成气体的质量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分析:镁粉与盐酸反应时,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盐酸的质量逐渐降低;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所以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产生的氯化镁和氢气质量逐渐增多,无论是增大还是减少都不同无限制的大或小下去,反应完全后,不再变化.解答:解:A、由于Mg+2HCl=MgCl2+H223\n↑,每24份质量的镁参与反应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不是从0开始,故A正确;B、稀盐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至不再发生变化,故B错误;C、氯化镁为生成物,质量从0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即氢气,质量是从零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在和稀酸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25.(1分)(2022•平谷区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a>b>cB.c>b>aC.b>a=cD.b>a>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100%,所以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再根据升温后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变化考虑.解答:解: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b>a═c;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b>a═c,升温后a和b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和溶剂都没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b>a,因为升温后c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温后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b>a>c;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5分)(2022•平谷区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春暖花开,老师组织同学们到郊外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鸡蛋、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23\n①从同学们所带的食物中挑选出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维生素的一种食物是 西红柿 (填写所选食物的名称),在大家所带食物中还缺少的一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是 水 (填营养素名称)②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有的同学建议,用所带物品中的 食醋 (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就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2)葡萄糖(C6H12O6)的氧化可供给人体的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其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 6 O26CO2+6H2O+能量.①请在方框内填上“数字”以完成该反应.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A.葡萄糖中含有24个原子B.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能量中,主要来自糖类C.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pH将增大.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酸、碱、盐的鉴别.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①根据所带的食品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回答.②根据氯化钠、碳酸钠、醋酸的性质回答,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二氧化碳回答.(2)①根据方程式的配平来回答;②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解释,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考虑本题.解答:解:(1)①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面条中主要含有糖类,西红柿中主要含有维生素,食用油中主要含有油脂,食盐中主要含无机盐,味精中主要含氨基酸,食醋是调味品,主要含醋酸.②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去污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水、二氧化碳,向食盐和去污粉中分别加入食醋,有气泡放出的是去污粉,没有气泡放出的是食盐.(2)①配平方法是先配平碳和氢,最后配平氧即:C6H12O6+6O26CO2+6H2O+能量所以数值为6;②A.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故A说法错误;B.由于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能量中,主要来自糖类,故B说法正确;C.医疗上常用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给人体补充能量,故C说法正确;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pH将减小,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D说法错误.23\n故答案为:①6.②A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7.(5分)(2022•平谷区一模)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CaCO3 .(3)汽车三元催化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下图:①反应前后的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D (填序号).②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比是 22:7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3)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答案为:天然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答案为:CaCO3;(3)①A是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B是一氧化氮,属于化合物;C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D是氮气,属于单质,故答案为:D;②根据图中信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因此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比是(44×2):(14×2)=22:7,故答案为:22:7.点评:23\n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有化石燃料的分类,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有物质的分类等,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时要注意X前面的系数. 28.(6分)(2022•平谷区一模)水和溶液在学习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蒸馏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滴加少量洗涤剂后,就很容易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2)水在实验室中有不同用途.①如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反应方程式为 2H2O2H2↑+O2↑ ;②如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 隔绝空气(氧气)、加热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2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300 g.(4)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 .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加入NaCl质量溶液的质量①10212②10313③10413.6④10513.6A.①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7%B.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D.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其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大.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1)通过蒸馏能到纯水,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2)①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②观察装置,分析水的作用;(3)根据在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4)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氯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在增加,当10g水中溶解了3.6g氯化钠后不再溶解,说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解答:解:(1)自来水不是纯水,通过蒸馏能得到纯水,利用洗涤剂洗掉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23\n(2)①通电分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H2↑+O2↑;②由装置可知,热水作用是:隔绝空气(氧气)、加热;(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200g×25%=(200g+x)×10%解得:x=300g;(4)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故A选项正确;B、由③中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选项正确;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3.6g,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故C选项错误;D、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选项错误.故答为:(1)蒸馏,乳化;(2)①2H2O2H2↑+O2↑;②隔绝空气(氧气)、加热;(3)300;(4)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应用、组成和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方面的知识.在解答(4)时要紧紧围绕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7分)(2022•平谷区一模)金属在生成生活中应用广泛.(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B (填序号).A.铁锅B.铜导线C.铝箔(2)春季停止供暖后,暖气管道最好注满水以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3)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操作C的名称为 蒸发 ;②写出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③Ⅱ加入适量的y时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A中的物质为 铁和铜 .此步反应的方程式为 Fe+H2SO4=H2↑+FeSO4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23\n(1)依据金属的用途和性质加以分析;(2)根据生锈的条件考虑;(3)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4)由于目的是获得铜单质和硫酸亚铁,所以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中需要的是硫酸亚铁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的能够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的只能是单质铁;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解答:解:(1)A.铁锅是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B.铜导线主要利用铜的导电性;C.铝箔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暖气管道最好注满水是隔绝了氧气;(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4)①从硫酸亚铁溶液中析出硫酸亚铁是利用蒸发溶剂,将水除去即可;②由题意可知,由于需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而溶液还必须为硫酸亚铁,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加入铁将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写在等号的右边,所以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③为了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需要加入过量的铁,所以金属A中有铜和过量的铁;由于铜与硫酸不反应,铁和硫酸反应,所以加入硫酸将铜与铁分开,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反应物是铁和硫酸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硫酸亚铁和氢气,写在等号的右边,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Fe+H2SO4=H2↑+FeSO4.故答案为:(1)B;(2)隔绝氧气;(3)3CO+Fe2O32Fe+3CO2;(4)①蒸发;②Fe+CuSO4=Cu+FeSO4;③铁和铜;Fe+H2SO4=H2↑+FeS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应用.解答本题的最后一小题时要注意混合物的分离要考虑为彻底分开而加入过量试剂,所以后一环节需要将之除去. 30.(7分)(2022•平谷区一模)下列用字母表示的物质由H、C、O、Na、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A是单质,与B混合后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2)C与B反应后溶液为黄色,则C的化学式为 Fe2O3 ;(3)D可在工业上制造洗涤产品,与B混合时需借助酚酞等指示剂来证明发生反应,则D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4)E溶液即可与B反应,又可与F溶液混合生成D,则E与B、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Ca(OH)2+Na2CO3═CaCO3↓+2NaOH ;将两个反应后的所有物质到在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澄清透明,此时废液中的溶质组成为(写出所有可能) 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5)将固体G放入饱和F溶液中,溶液温度生高变浑浊,降到原温度后过滤,此时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 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2)根据黄色溶液中含有有Fe3+分析(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分析(4)根据已知元素组成的物质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23\n(5)根据生石灰溶于水放热分析解答:解:(1)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A是单质,与B反应生成氢气,因此A是铁,B是盐酸,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黄色溶液中含有Fe3+,因此C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为黄色,C的化学式为Fe2O3(3)氢氧化钠可在工业上制造洗涤产品,与B混合时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需借助酚酞等指示剂来证明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4)E溶液能与B(盐酸)反应,又可与F溶液混合生成D(氢氧化钠),由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E为碳酸钠,F为氢氧化钙,E与B,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 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将两个反应后的所有物质倒在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澄清透明,说明盐酸过量,将碳酸钙沉淀完全反应,此时废液中的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钙,若完全反应后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没有剩余,则溶质为NaCl、CaCl2;盐酸剩余,则溶质中还含有盐酸;因废液澄清透明,因此氢氧化钠不可能剩余,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会结合成微溶的氢氧化钙,故组成情况有三种,NaCl、CaCl2;或NaCl、CaCl2、HCl;(5)固体G放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温度升高,因此G为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降到原温度后过滤,此时滤液仍然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1)Fe+2HCl═FeCl2+H2↑;(2)Fe2O3;(3)NaOH+HCl═NaCl+H2O;(4)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NaCl、CaCl2;或NaCl、CaCl2、HCl;(5)不变点评:本题是一道物质推断题,只有熟记各种物质的性质、反应过程才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31.(6分)(2022•平谷区一模)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验证性质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AC或AD (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备的二氧化碳用D装置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3)E装置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O2 ,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3\n(4)F实验检验甲烷的成分,将内壁一半涂澄清石灰水、一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②④①③ .①洗涤;②溶解;③干燥;④过滤.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制取不需要加热;氧气的收集方法,与其密度和水溶性有关;(2)二氧化碳用D装置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3)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4)检验甲烷的成分,有形象得出反应的本质,由生成物和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反应物的组成成分;(5)根据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知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为K2MnO4、MnO2,为了回收二氧化锰,则操作的顺序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解答:解:(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氧气的收集方法,与其密度和水溶性有关;(2)二氧化碳用D装置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3)E装置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利用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证明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反应物的组成成分;(5)有化学方程式知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为K2MnO4、MnO2,回收二氧化锰,则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答为:(1)AC或AD;2KMnO4K2MnO4+MnO2+O2↑;(2)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3)O2(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干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5)②④①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碳酸钙与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了解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n32.(5分)(2022•平谷区一模)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1)小刚先关闭b,打开a、c、d,集气瓶中生成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NaOH与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此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2)小丽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 c ,打开 b ,此时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根据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NaOH与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通过控制b、c、d活塞,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碳酸钠与石灰水接触,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1)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OH与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应该是关闭c,打开b.这样CO2就会在锥形瓶内积累的越来越多,气压越来越大,会把上一步骤中NaOH与CO2反应产生的Na2CO3压入了右侧的烧杯中,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CO2+2NaOH=Na2CO3+H2O;(2)c;b;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及气球的变化进行验证. 33.(8分)(2022•平谷区一模)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Na2O2反应可能生成O2和Na2CO3.查阅资料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②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③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23\n(1)实验时上述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为m接 e,f接a,b接g,h接c (填接口字母).(2)检验有氧气产生的方法是将 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接口 d 处(填接口字母);证明有氧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检验有Na2CO3生成的方法是 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使气体通过D装置的原因是 除去氯化氢气体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分析装置的作用,A是制取二氧化碳,B是干燥二氧化碳,C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D是除去氯化氢气体,E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然后结合题意:检验反应产物,确定装置的连接顺序,洗气装置导管是长进短出;(2)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若复燃则有氧气;(3)依据碳酸钠可用稀盐酸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4)D是除去氯化氢气体.解答:解:(1)根据题意,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Na2O2与稀盐酸可反应,生成NaCl、H2O和O2,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所以要让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先要排除可能稀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D,由于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时要带来水蒸气,故要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将除杂后的二氧化碳通入过氧化钠,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氧气;(2)检验是否有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接口d处,若复燃则说明生成了氧气;(3)检验有Na2CO3生成的方法是: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钠生成;(4)使气体通过D装置的原因是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进入E装置与过氧化钠固体反应造成干扰;故答案为:(1)e,f接a,b接g,h接c;(2)带火星的木条;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除去氯化氢气体.点评:分析装置的作用,能正确分析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并能依据题意分析解答相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3\n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34.(3分)(2022•平谷区一模)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它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多种有机物,CO2转化为乙烯(C2H4)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若用24gH2转化CO2,则理论上能生成C2H4的质量为多少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C2H4与氢气的质量比,由氢气的质量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C2H4的质量.解答:解:设用24gH2转化CO2,则理论上能生成C2H4的质量为X.则:2CO2+6H2C2H4+4H2O122824gX根据:解得X=56g,答:能生成C2H4的质量为56g.故答案为:56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35.(3分)(2022•平谷区一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43.75g石灰石(杂质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一定质量的某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滤液损失不计),得到114g滤液,再向其中加入163.5g水,结果就得到了10%的溶液作为路面保湿剂.计算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最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求出溶质的质量,利用该质量可以利用方程式求出氯化钙的质量,依次为突破口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氯化钙的质量为(114g+163.5g)×10%=27.75g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反应的氯化氢质量是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z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11144xy27.75gzx=25gy=18.25gz=11g则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14g+11g﹣25g=100g,故所采用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点评:23\n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氯化钙的计算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盐酸溶液的计算;2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50:16 页数:23
价格:¥3 大小:472.8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