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安徽省2022年中考历史 周年和热点预测专题
安徽省2022年中考历史 周年和热点预测专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安徽省中考周年和热点预测专题•2022年周年事件:•中国部分:•1、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去世。(580周年)•2、1898年,戊戌变法。115周年•3、1928年,井冈山会师。85周年•4、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75周年•5、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2022年选择题考)三大改造开始60周年 •6、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2022年考)•7、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朝鲜停战协定》签订•8、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考纲新增) •9、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纪念。 •10、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一步(20周年)•11、2022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世界部分:•12、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30周年•13、1853年,美国叩开日本国门160周年•14、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45周年。•15、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5周年。 •16、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85周年。 •17、1933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18、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结束70周年。•19、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60周年•20、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20周年(2022年考)2022年中考历史命题热点趋势和复习策略热点预测一: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n【热点聚焦】1、202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22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中9次提到”中国梦”,并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出了全面阐释。“中国梦”迅速成为一个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并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展出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展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热点解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屈辱历史、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艰苦斗争与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及成就都与此主题紧密相关,将成为考试热点。【考点链接与整合】一、古代兴盛篇1、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代表性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a.造纸术:(1)发明: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2)改进: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唐朝初年发明。(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比欧洲早四百年。c.指南针:宋朝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d.火药:唐初发明,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军事。二、近代衰落篇1、近代中国的衰落:四次侵华战争及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矛头指向中国镇压人民反抗,扩大侵略权益,23\n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交战双方中国与英国中国与英法联军中国与日本中国与八国联军(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战役1860英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内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三、民族复兴篇1、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探索: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代表人物:中央奕忻,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口号:救亡图存),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代表人物: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科学),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1924-1927);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衰败--振兴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民族独立的实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从此站立起来。c.建国以来:1949-1956年过渡时期的探索与成就(土地改革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巩固政权;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1956-1976年20年艰辛探索与成就(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重返联合国等)1978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与成就(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港澳回归,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体育各领域成就显著)2.复兴之路上,20世纪的中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23\n(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社会巨变。(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复兴之路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立了新中国。第二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复兴之路上,中共所开创的两条正确道路(1)毛泽东,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创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邓小平,中国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5.复兴之路上,中共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充满艰辛,一百多年来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过程也是中国人的梦想不断实现的过程,历史复习中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教育等各个领域探究复兴之路)6.“中国梦”之“工业化之梦”:a.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b.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一度陷入困境。建国初获得新生,三大改造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状元实业家张謇c.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成就:一田一桥三厂六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成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7.“中国梦”之“强军之梦”:a.洋务派的强军梦:洋务派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筹建新式陆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也宣告洋务运动“自强”愿望的破灭。 b.人民军队的诞生:23\n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不同时期名称的变化: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c.新中国国防军队建设:战略核力量:“两弹一星”①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于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③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三位一体”:形成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2022年9月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中国海军进入航母时代。(注意两个关键点:走科技强军之路;以防御为目的,走和平发展之路)d.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8.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列举建国以来实现一个个梦想取得的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梦:(①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于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③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东方魔稻”的育成: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被国外媒体称为“东方魔稻”。23\n重返联合国梦:1971年迪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港澳回归梦,入世梦(2022年加入WTO),奥运世博梦(2022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上海世博会),航天梦(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航母梦(2022年9月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诺贝尔奖之梦的实现(202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等9.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题锁定】1、(2022年包河区一模)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救国之梦】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1)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突出贡献: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国之梦】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八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分)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标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强国之梦】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3)邓小平理论是在什么会议上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为什么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分)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我的中国梦】(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2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即可得2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23\n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复兴之路》(1)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美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①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②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2分)请列举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发动的对中美侵略的事件各一例。(2分)①19世纪中后期(或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0世纪中后期,由于美国的扶持和日本采取的有效措施,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分)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偷袭珍珠港或发动太平洋战争(2分)(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4分)①跌倒了——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②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③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④富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觉得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两点)(2分)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④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⑤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⑥要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至少要从二个方面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分)热点预测二:关注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热点聚焦】23\n【材料一】“金砖国家”最初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因为这四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组成的“BRIC”一词,其发音与英文的“砖块”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BRICS)。2022年12月,“金砖四国”一致商定,吸收南非(SouthAfrica)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该合作组织。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率约50%。【材料二】2022年3月26日-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德班举行。此次会晤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重点讨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国期待的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问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已发展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金融和发展领域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热点解读】在欧债危机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受阻的国际形势下,金砖五国新兴市场国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在维护世界稳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的历史值得中考关注,复习时关注俄国历史与中俄关系,印度历史与中印关系,非洲历史和中非关系。【考点链接与整合】金砖五国之一:俄国一、俄国史(考点:识记——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三国协约;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德国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战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理解——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重大意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一)沙俄时期1.1861农奴制改革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2)“解放”后的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评价:(1)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2)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3)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2.结盟参战1892年俄法缔结军事协定。意义: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7年英俄协约。意义: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德奥宣战。3、1917年十月革命概况: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二)苏俄时期(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苏联时期1、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1937年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23\n弊端: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法制匮乏;经济上,忽视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农业长期落后。评价:(积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消极)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2、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巴巴罗萨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5月攻克柏林。3、美苏冷战: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对峙的格局形成。3、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小修小补,未能打破斯大林模式束缚。4、戈尔巴乔夫改革5、苏联解体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宣告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两极格局结束。(四)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材料)苏联历史的形象写照:“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人物)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擅长刻画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作品揭露了俄国社会黑暗,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启示:(1)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2)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二、中俄(苏)关系简史(新增考点:雅克萨之战)(一)古代:中国抗击沙俄侵略: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还击战,结果双方签署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平等条约)(二)近现代:1、侵略阶段(1840—1917)(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帮助阶段(1917—建国初期)(1)帮助中共建党,推动国共合作。(2)二战中,互相支援,1945年出兵中国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3)建国之初,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正式建交,援助中国的一五计划。3、建国后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的关系历程2022年,中俄等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在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三、考向探究1、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后首访俄罗斯,体现了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3\n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人文交流基础深厚。我年轻时就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像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的书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习近平(1)材料一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哪一位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列举二战期间两国友好合作的例子。1942年中苏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材料二: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政治关系基础牢固,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更加密切,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习近平回答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3)历史上中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中俄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4)谈谈你认为该如何发展中俄两国关系?金砖五国之二:印度一、印度历史(考点:识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章西女王;了解印度等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理解——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二、中印关系(考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理解——以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考向探究:1、中印两国互为邻邦,有着很多相似的发展经历,都曾经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近代都遭受过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与压迫,19世纪中期都进行过英勇抗争,20世纪中期都获得了民族独立,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同处亚洲的两个快速发展的强大的邻国,其相互关系影响着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材料一:图一图二23\n材料二:中国和印度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也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加起来超过25亿。中印一起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道路,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对亚洲和世界也是一件大好事。当前,两国发展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印关系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可考角度:1、两国在古代都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各举两个例子2、列举古代中印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3、列举19世纪中期中印两国各自进行的抗英斗争事例,反映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20世纪50年代两国提出处理相互关系的外交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你认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有哪些?边界领土争端问题,西藏问题,印度抱有“中国威胁论”心理,中巴关系等。6、你认为该如何发展中印两国的关系:a.求同存异,增加互信,积极稳妥地处理双边关系;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处理彼此分歧;c.取长补短,不断加强在经济、技术和贸易领域的合作;d.努力建立合作互惠的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与发展。金砖五国之三:南非一、非洲历史相关考点:(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战后非洲独立运动二、中非关系:郑和下西洋,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三、知识链接:1、三角贸易:时间:16-19世纪原因: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路线: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再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黄金白银和经济作物回到欧洲。由于这种贸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影响:a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非洲长期贫困落后b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给美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2、非洲独立运动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3、中非友好关系:a.宋代海外贸易范围西至非洲东海岸。b.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带,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c.1955年亚非各国首脑召开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合作。d.在非洲国家大力支持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d.70年代以来中国广泛同亚非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坦赞铁路是中国援外最大项目。考向探究:23\n1、一些西方媒体攻击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投资和援助为“新殖民主义”,你对此如何看待?a.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b.中非贸易是公平的贸易,互惠互利,与西方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有本质区别;c.中国对待非洲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均平等相待,相互尊重;……2、你认为中非关系应如何健康发展?说说你的建议。3、金砖五国之四:巴西一、巴西与拉美历史考点:哥伦布,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玻利瓦尔,了解拉美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热点预测三: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热点聚焦】【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材料二】菲律宾军舰黄岩岛袭扰中国渔民,日本政府一意孤行“购买”钓鱼岛……近年来曾一度有所缓和的东海、南海海上争端,2022年以来又陡然升级并有激化趋势。中国外交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材料三】2022年我国终于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正式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歼15首次在辽宁舰上完成起降训练、航母style风靡全国……自2022年9月25日交接入列以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一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22年2月27日上午,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从大连造船厂启航,首次入驻位于青岛附近的航母军港。【热点解读】随着近年来中菲、中日岛争的加剧,海权问题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足见党和国家对海洋权益的高度重视,中考复习方面关注历史上与海洋相关的重大事件,关注今年新增考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考点链接与整合】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启示(1)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要学习郑和下西洋开放、交流、合作、友好的精神,学习郑和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23\n2.经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肃清。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4.意义: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三、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压榨和屠杀台湾人民,骚扰大陆沿海地区。2.经过: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于1662年收复台湾。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4.影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四、清朝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上活动和对外交往,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五、中国近代有海无防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都是从沿海侵入中国。2.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近代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六、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壮大1.建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2.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相组建。(2)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3)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种兵种组成,现代化水平较高。3.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海疆的原因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八、当今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九、请你就南海存在的领土争端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当事国要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维护地区稳定;进行沟通和谈判,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存在的矛盾。十、古代海洋文明: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代表,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使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十一:新航路开辟:1、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刺激了欧洲人对黄金等各种财富的狂热追求。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2、经过:时间航海家代表国家成就(到达地区)23\n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发现了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3、影响:积极影响:①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②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影响:欧洲殖民者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导致亚非拉等地的贫困和落后。【考题锁定】1.每一艘船背后都有一段耐人深思的故事。据此探究下列问题:【和平之舟】2022年9月21日,圆满完成环球航行任务的中国海军“郑和”号远洋训练舰,顺利停靠海军旅顺某军港。此次航行“郑和”舰先后穿越三大洋,远涉六大洲,历时158天,航程3.2万多海里。以实际行动弘扬了郑和精神,传播和增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友好交流的情谊,共同建设“和谐海洋”,续写了中国海军军事外交的崭新篇章。(1)在东南亚一带有许多郑和遗迹“三宝井”等,显示了郑和远航的影响力。海外各国都将郑和远航誉为“和谐之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屈辱之舟】“致远号巡洋舰”是一艘钢壳巡洋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该舰全长约为76米,宽约为12米,航速18节。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中,“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2)致远舰属于清朝哪支海军舰队?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最终以该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严重危害?舰队:北洋舰队。危害: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对峙之舟】据日本第ll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透露,2022年10月25日早6点半左右,该总部的巡逻船发现3艘中国海监船驶入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小岛附近的日本领海。上午7点半左右,又有一艘海监船驶入该海域,在该海域航行的中国船只达到4艘。日本巡逻船警告海监船应驶离日本领海时,4艘海监船中的“海监51”通过无线电回答称这里是中国领海。(3)面对今天的钓鱼岛局势,舆论争议一片:中国该不该亮剑?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看法:观点一,要敢于亮剑。理由:只有强大的军事压力,南海诸国才会同我国进行接触,承认我国的主权。观点二,不要亮剑。理由:现在的局面一般不会升级为军事冲突,在坚持主权的情况下,还是以和平谈判为主,可以加强军事威慑力以显示军事存在,也可采取宣示主权的行动。(任意一种观点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3\n热点预测四:改革开放35周年全面改革再启新程【热点聚焦】202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经历三十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今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在十八大报告中,“改革”一词被提及56次,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第一次地方视察选在了深圳及广东诸地,重走邓小平南巡之路,宣示重启改革的决心,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被称为“新南巡”。【热点解读】改革大体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第二类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上而上的变革,导致社会转型和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按改革的性质也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2022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改革主题成为中考热点之一,复习中关注改革开放的成就,关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并注重中外对比,得出认识。【考点链接与整合】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内容: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3\n(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过程: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方法;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同时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至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第二次,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三次,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道路4、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略)3、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国覆盖。4、经济特区的建立(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过程:①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②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③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对外开放区向内地、边疆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意义: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改革的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6、改革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7.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1)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3)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997年中共“十五大”,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8、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的新成果:开放浦东新区,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22年,中国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22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22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23\n【延伸考查】:1、中国古代与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对外开放(1)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商鞅变法(2)促进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4)两汉、唐宋、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宋代海外贸易,四大发明外传、郑和下西洋等)(5)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6)近代思想的启蒙运动——戊戌变法2、世界史上的改革与开放(1)日本历史上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两次改革开放——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2)开启西方民主政治先河——伯里克利改革(3)推动西欧封建化的形成——查理·马特改革(4)俄国走向近代的转折——1861年农奴制改革(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罗斯福“新政”(6)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世界史上开放交流的代表: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日本遣唐使、岩仓具视使团出访欧美等)【关于改革的总结性认识】1、如何认识我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成功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历史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积极的贡献。2、世界重要改革的历史启示1)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成功的历史启示: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的强国之路;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立足国情,锐意改革,积极应对危机,构建创新型社会。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等。③我们应学习罗斯福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的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3)斯大林模式的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保持产业结构的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③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④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实事求是;⑤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⑥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⑦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考题锁定】23\n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材料一:战国时期,新兴地主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泰国的变法。(见《商鞅城门立木想象图》)材料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材料三:202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正是这三十五年,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请回答:⑴商鞅实行城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后来被处死,但我们仍然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为什么?⑵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是什么时候基本完成的?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⑶右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户秘密签下‘大包干’合同的情景图”,该合同的签订揭开了_______________责任制的序幕?该责任制有什么积极作用?⑷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某班将举行“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征文要求体现这三十五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下列史实不能列入征文范畴地是()A.重返联合国,大大提高国家地位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C.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扩大对外贸易D.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展现出多样化的风姿答:⑴取信于民,便于法令推行(1分)商鞅虽死,但法令仍存。秦国从此强盛,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⑵1952年底。农民真正获得土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地消灭了。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⑷A.二、活动探究: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1)请举出材料中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例。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②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度过了统治危机;③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2)请用实例说明“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都进行了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东欧改革失败,发生了剧变;苏联改革失败导致解体;我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就。(3)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①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②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等。(言之有理即可)热点预测五: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23\n【热点聚焦】 材料一: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近期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材料二:中国8艘海监船于4月23日上午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对在该海域从事“海洋调查”的日本右翼团体租用的渔船实施了驱赶。日本海上保安厅调集10艘巡视船,与中国海监船进行了驱逐与反驱逐的较量,成为过去几十年以来,中日两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最大规模的一次正面交锋。 材料三: 4月23日上午,168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供奉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据媒体公开数据,近十年来日本国会议员每次参拜靖国神社人数在30~80人左右。此次集体参拜,创下近年来人数之最。 【热点解读】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2022年初,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钓鱼岛之争使中日关系摩擦不断。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必须重点掌握。考察的重点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中日关系等。 【考点链接与整合】一、日本发展史 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53年美国叩关,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所占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 1、古代中日关系: (1)唐朝时,中日交流密切,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2)明朝后期,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肃清倭患。 23\n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大肆侵华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所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3、现代中日关系:从冷冻走向复苏,曲折前进 (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2)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日本扩充日本国民自卫队并参加海外军事活动、领土之争,钓鱼岛归属问题、海洋资源之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支持台独等,这些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主要障碍。 (4)中日关系的现状:目前双方仍处于政冷经热的时期,政治上的分歧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史问题。2022年10月,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高层5年以来互不访问的历史,双方均表示改善两国关系。2022年日本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制造购岛闹剧,使中日关系陷入低谷,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紧张对立。 4、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领土纷争和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三、如何看待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不容置疑。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中日间的健康、稳定合作。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四、中日关系的认识 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影响和启示 结局: (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②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①结果:中国胜利。②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①23\n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l)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3)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2.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主要障碍 (1)改善: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顺利的。 (2)主要障碍: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3.日本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实质及影响。 (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日方应该谨言慎行,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让“台独”破坏中日关系,危害地区和平。 5.看待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6.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7.战后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启示 (l)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2)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3)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 (4)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8.青少年应怎么做? (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考题锁定】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3\n材料二:1931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1/3,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失业者多达300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了1/3以上。1/3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多起。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经济陷于崩溃。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 (2)为摆脱这三次危机,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使团到唐朝学习,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材料三: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向欧美学习,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1)结合材料一,试举出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事例。 (2)材料一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是哪次改革? (3)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哪一政策? (4)材料三中,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次改革?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不禁联想到一波三折的中日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日关系之温故篇】。材料一:图一1853年美国舰队抵达日本港口图二日本1926—1937年出口额(l)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日本曾经面临的两次危机,面对危机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中日关系之创新篇】材料二:针对此前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受到中韩两国强烈批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向为国捐躯的英灵表达尊崇之意理所当然,日本内阁成员不会屈服于任何威胁。材料三: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月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日本领导人为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历史而“自豪”,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3)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日本现任领导人对待侵略历史持何种态度?23\n(2分)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2分)参考答案: 1、(1)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 (2)资产阶级统治扩大;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轴心国集团形成;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2、(1)遣唐使;鉴真东渡(答出一例即可)(2)大化改新 (3)闭关锁国政策(闭关政策)(4)明治维新 (5)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精神;改革是社会或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外交流与开放才能不断进步;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3、(1)图一: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强大以后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图二: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否认侵略,美化侵略,为殖民扩张“自豪”。正视历史问题,以史为鉴,深刻反省。2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初中历史2022中考重大热点命题预测(周年问题)(含练习题,今年极可能考)
2022中考历史重大热点命题预测
中考历史重大热点小论文预测建党百年
初中历史2022年中考重大热点命题预测练习(周年问题)(附参考答案)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时事热点专题预测
火线100天广西专版2022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六周年热点2022年周年大事新人教版
火线100天安徽专版2022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九周年热点2022年周年大事
火线100天南充专版2022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六周年热点2022年周年大事复习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2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 专题四、古今中外改革和开放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七九年级周年热点新人教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0:44:18
页数:23
价格:¥3
大小:1.52 M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