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设计】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训练题 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28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已经出现C.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面临被扼杀的危险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抵御西方入侵,不能体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选C。答案 C2.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的“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可知与以前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不同,故选D。答案D3.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们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B.《海国图志》、《天演论》C.《变法通议》、《新青年》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答案D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6\n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康有为为了减轻变法阻力,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答案 B5.1902年,梁启超在兴民权基础上发表《新民说》,提出“新民”思想。他认为,要建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发表《新民说》意在说明()A.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B.中国政治改革不宜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C.要革命,不要改良D.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兴民权基础上形成新的国民素质,进而建立一个新国家,以此强调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案D6.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B.弘扬传统文化C.宣传资产阶级思想D.主张政治变革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中国维新派“托古改制”也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二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答案 C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解析从材料中“国民”“熟视而无所动心”可知,首先应解放民众思想,发动国民,故选C。答案C8.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西学的传播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是西方的民权。6\n答案 D9.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文学革命的影响解析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答案D10.“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毛泽东这句话()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形式主义偏向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故选B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B11.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的能力,分析图表可知,A项正确。答案A12.1917年,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了由陈独秀撰写的《本志宣言》,文章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下列关于陈独秀思想转变的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6\n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 ②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③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力克服经济危机 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A.②④ B.①②C.①③D.①④解析 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期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后期即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因此②和④正确,①和③错误。答案 C13.近代前期,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概括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原因、代表、内容、过程,都符合史实。答案B14.下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成为主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共和②师夷制夷③民主与科学④维新变法[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③①②④解析师夷制夷出现在鸦片战争后,维新变法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故正确排序为②④①③。答案C二、非选择题15.鸦片战争以后,包括洋教在内的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记载,李佳白在1883年受美国长老会的派遣来华传教,开始时在山东的烟台、济南一带活动。到中国后,他改穿中国服,戴假辫子,“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进行他的传教活动。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材料三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位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传教)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6\n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李佳白在中国传教时“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2)为什么康有为“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康有为的思想宣传对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阅读了以上材料后,决定以“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影响”为题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该研究性学习写出选题依据。(要求:至少写出两条)解析 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第(2)问应联系康有为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其思想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第(3)问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来分析概括其选题依据。答案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这样可以减少传教的阻力。(2)原因:康有为希望效法马丁·路德,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3)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再度大量进入中国;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西方文化的长处,做到“洋为中用”。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后,中国业已醒来。——《中国先睡后醒论》材料二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为“寻求自强”而进行的重要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践活动没有使中国“醒来”的原因。(2)材料三中所述中国人的“西方梦”具有什么特点?(3)你对材料三中所述的具有“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这一特征的历史事件有何认识?6\n答案 (1)实践活动:洋务运动。原因: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阻挠与破坏;洋务派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派只是单纯地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没有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有政治制度的保证。(2)特点: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船炮到近代工业、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3)认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但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及全面肯定西方文化的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9:36 页数:6
价格:¥3 大小:61.1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